“城中村”问题及改造对策分析论文

“城中村”问题及改造对策分析论文

“城中村”问题及改造对策分析

普 宁,常金宝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进一步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的需求更为迫切。城中村可以保留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根本不是盲目拆建、完全复制,要考虑城中村存在的价值,从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化城中村;文化传承;改造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对土地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城效及相邻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并且趋于城市化。在城市的郊外或者一些农村,地方政府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应对不同的状况。对于城中村的存在,要有客观的看法和积极改变其现状的态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要二胎,在一段时期内的孕产妇的数量激增,不论是医疗服务还是医疗资源都为产科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现在的产科护理中,也存在着很多护理的风险和问题,这些都是现在产科亟待解决的方面。

有部分城中村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比如一些城中村,存在很差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以及治安防护,这样的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存在无疑对于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改造工作刻不容缓。但是对于这样的城中村的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且需要仔细思考与对待。

生硬地将城市发展的方向搬到城中村的改造只会激化矛盾,城中村改造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一切以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顺利进行改造工作。违背自然力量强制改造只会对城市发展带来破坏。

2 经济方面的改造对策

2.1 设立失地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首先要确定保障对象,保障的对象是一部分失地村民,主要为年龄较大和无自理能力的农民。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要让村民意识到这个发展趋势,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失地的现实,村委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村民一定补偿,但从长远发展看有一定的不可取性,予人以鱼不如予人以渔,一旦村民将补偿款花完,又该何去何从呢?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保障制度,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失地的同时也成为了“无地可种,无班可上”的无业人群,面临生存和就业的风险,不利于接下来的健康和谐发展,要保障村民的一系列基本福利,为失地村民长远发展着想,则应培养村民生存就业的能力,帮助其掌握新的生存技能。

2.2 改造工程中拆迁补偿问题

对已认定的违法扩建行为和危险建筑开展强力整治,对新增违法建设和危险建筑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对合法建筑进行加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3 改造进程中资金筹措问题

改造城中村的任务除了需要当地政府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来自民间的积极力量,改造过程中需要村民的参与,村民通过参与改造工作可以从中理解和接受后期的改造成果,这样在改造过程中就可以按照计划努力完成目标,提高了改造方案的可执行性,也带动村民团结一致共同改造居住环境,不会浪费改造资源。

3 社会方面的改造对策

3.1 发挥居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如果没有大资本加入改造过程,依靠村民自筹基金和政府资金很难完成改造任务,而单纯依靠开发商的投资也是不可行的,改造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入资金,鼓励村民投资及集体出资分红,吸引开发商加入改造工程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不能仅仅用一个“拆”字解决问题,居民的想法和意愿十分重要,城中村原本的设施要尽可能保留,完善村内的配套设施。确立改造目标,规划统一,保留其多样性,是城中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2 以人为本,尊重居民意愿

指导患者家属注意多陪伴患者,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掌握安慰、鼓励患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能够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同时有利于消除焦虑、孤独、悲观、失望等情绪,保持心态的稳定[3]。

4 文化方面的改造对策

4.1 加强城中村文化建设

城中村内往往基础设施较差,针对城中村区域要科学合理地配套好管网、供电、供水、供暖等一系列设施,改善城中村内的公共服务问题,为区域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城中村地区要与所处区域科学衔接规划,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纽带。要保证环境卫生、建筑环境、道路改造、水电管网供应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关于城中村休闲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方便,休闲文化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于城中村的群众,所以文化设施要安置于群众方便的合理区域,才能够方便群众随时使用。二是要实用,城中村的居民大部分是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的村民,从大多数居民角度来看,休闲文化是远不如增加经济收入来得实惠。如果不能适用于大多数村民,那么文化设备的配备就毫无意义。因此,要从村民的需要出发,尽可能满足村民需求,如:对于留守儿童和老人,可以针对这类群体开展适合他们身心的集体活动,开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或是举办儿童才艺表演大赛,让他们不再孤独。三是要易懂,因为城中村的居民文化水平较低,宣传方式要通俗易懂,让村民能够完全有效地理解政策措施,对惠及自己的有关政策及时掌握,使广大村民受益。例如:通过建立与本地区特点相符的主题公园,让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同时,也要根据群众的特点,搭建活动平台,让村民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4.2 造就适合城中村居民的休闲文化

多数青岛德式历史建筑室内地板铺装,例如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和青岛邮电博物馆的木地板,采用简单拼接方式,如直线型铺装,单块木地板尺寸为900 mm×70 mm.

5 基础设施方面的改造对策

培育村民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打造城中村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应当对各个领域的劳动者进行表彰奖励,为城中村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风尚,让村民们乐于创造,勤于工作,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为整个城中村建立良好风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发展之风覆盖全村。与此同时,也可使发展的理念在村民们的心中扎根,让村民们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最后,要重视改造城中村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要有人才、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人才资源不可或缺,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针政策,以吸引文艺人才加入城中村建设,成为城中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5.1 环境卫生问题

改善环境卫生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环卫工作的管理,或者将城中村内的环境卫生外包,让环保公司来负责城中村内的环境卫生工作。要通过宣传环保意识来提升城中村内的居民素质,带动村民一同改善居住环境,制定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及奖惩措施,确保各项环保工作落实。

5.2 违建及危建问题

改造工程中针对失地农民的拆迁补偿问题不容忽视,若居民对于拆迁补偿的满意度不高,应当严肃认真地解决拆迁补偿问题,照拆迁管理办法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活动确定城中村改造的开发商,依照法律及相关规定补偿失地农民。拆迁方案的合理制定也十分重要,不可损害原住村民的利益,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现状来切实地改造城中村,考虑可持续发展性且尽力满足村民合理的要求。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大于4mg/ml浓度的槐耳清膏作用 NCI-N87 24h 后,Beclin-1、LC3-II、PTEN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浓度呈现正相关性。从上述结果我们推测,槐耳清膏可能影响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同时增加PTEN表达,导致自噬发生,较高浓度的槐耳清膏效果明显,但超过32mg/ml是否自噬效应增加尚没有试验结果证明。

5.3 道路改造问题

通过强化道路改造或交通管理,以及社区治理,让城中村更宜居,通过对道路的改造提升城中村外在形象和内在社区服务水平,改善村内居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5.4 改善供电、供水、供热等一系列问题

提升城中村内居民日常生活水平,最基本的是保证供电、供水、供热等一系列设施的完备,着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6 结语

城中村是社会空间组成中的有机部分,政府要重视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做一些切实的工作帮助城中村进一步完成改造,这不仅是改善城中村的面貌,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应参照其他成功的城中村改造案例,努力发扬优良文化传统,用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城中村的改造。

2.狠抓制度体系的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体系落实的样态对于企业应对法律风险更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企业而言,在注重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下大力气抓好制度体系的落实工作。只有各项制度变成各职能部门直至具体岗位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使制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永胜.浅谈城中村的成因分析及改造对策[J].山西建筑,2008(23):26~68.

[2]邵任薇.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以深圳市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0(7):37~39.

[3]李小伟.山西省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8(5):54~57.

[4]方首军.制度视角下的“城中村”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11(3):21~23.

[5]陈 磊.“城中村”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2007(10):34~36.

[6]陈顺光.浅谈如何解决城中村建设问题[J].山西建筑,2007(22):23~24.

[7]周新宏.“城中村”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7(1):7~9.

[8]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34.

[9]高 峰,成 刚.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06(7):44~47.

[10]郭艳刘嘉,冯腊梅.西安市“城中村”问题初探[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4):12~16.

[11]Lake,R,W.Spatial Fix2,The Swquel[D].Urban Geogreophy,1995(16):189~191.

[12]Shoenberger.The Spatial Fix,Revisited[D].Antipode,2004:427~433.

收稿日期 :2019-09-17

作者简介 :普 宁(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

中图分类号: F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9)20-0184-02

标签:;  ;  ;  ;  

“城中村”问题及改造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