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资源的使用,推动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力量。电力资源的使用,需要以电力系统为承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下,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实施,为电力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严格控制电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调整电网传统运行模式,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
1建设配电自动化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不断提高供电质量。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加速增加,而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运维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和经验水平都会影响到配网的安全性能,为了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在智能电网中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智能电网中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实现优质电力服务。
2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化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按照配电自动化所需要的电量以及配电规模的不同可以分为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型配电自动化,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并且配电系统自动化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大同小异,包括站房的自动化、配电过程安全控制的自动化、配电过程出现故障的提示语检查及电表记录的自动化,这些自动化系统的区分不以系统的大小为区分点。分析智能化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其拥有很好的延伸性能,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只需要前期的很少投入就可建设中小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合配电自动化所需要的具体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满足配电系统的实际需要可以就原有的系统进行拓展,促进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生成,这样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的重点出现偏差,广大电力部门往往把发展的关键集中在输电电网的发展中,这样就影响了配电系统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输电电网的建设需求;其次,在原有配电电网的应用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分布式电源应用程度不高等,这些都是智能电网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智能化电网的均衡发展。
3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建设标准
3.1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
其结构则是根据系统中所蕴藏的容量进行分类,包括三大类,其分别是:小型、中型、大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确定适宜的型号一般是按照具体应用要求、应用规划等进行选择,另外也需要在选择相应类型的自动化系统之后,确定今后实现的发展规模。不过不管是选择哪一类系统,均需满足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能拓展性等要求,确保系统可以稳健、有效地运营下去。对于配电自动化来说,具备一个显著的优点,即:灵活性强。不少电力公司在应用配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会考虑中型的自动化系统,再增设一个重要的配电站,也包括末端与子站等。电力公司若要进一步扩大配电系统的规模,则需把主站转变成中心站,再按照中心站的具体规模增添其它主站。在按照各个层次结构特点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中心站划分成三个不一样的层级。根据具体的耗电需求,对两层之下的电力结构实施针对性地整改。
3.2配电自动化建设标准
当电力公司在颁布标准期间,需遵循电网的具体标准,其可以与智能电网技术相兼容。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来说,其对应的专业较多,总计有8个,且涉及到27个技术领域,于其专业分布来说,大部分是指智能变电、智能配电等。对于智能配电来说,也涉及到不少技术领域,而其中有三个极其重要,其分别是:配电储能系统并网、配电的自动化、配电分布式电源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自动化管理信息
电力企业实施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电力管理工作中,实现对电力信息的管理、优化、整合与处理。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配电系统电压进行调整,使电网电压能够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再者,保证电网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不会对电力工作人员、电力用户造成影响;其三,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电网系统进行全面检测,收集电网运行信息,并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电力线路是否存在故障,若发现故障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故障恶化,实现电网系统的正常供电工作。
4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4.1早期必须增强系统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
第一,关注双电源环网供电形式的科学运用。在早期的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邻近的两个线路,且利用两个电源来设立一个环网供电模式,可以进一步确保配网结构的科学化、标准化的实现,以此增强配电网手拉手供电模式的具体应用成效。对于该系统来说,必须通过的变电站出线维护开关,在参照微机的基础上也包括若干个重合性能、自动运作性能、遥控操作性能等,同时,通信和远动设备、事故数据、监控系统等操作则是通过微机进行操控。
第二,关注自动符合分段器应用模式的科学建设。当安装变电站出线的过程中,利用自动重合闸开关增强保护功能,能够在线路方面增设多字自动配电开关,且一并增设电压检测设备,针对增强配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发挥着重要功能。假若配网系统的某一线路段发生问题,自动重合分段器则会自动分析,且明确关合故障的具体时段。对此,按照供电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最适宜的操作模式,不单可以减少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费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配电半自动化操作的稳健性、安全性与有效性。
4.2增强系统网络结构的科学改进,规避线损问题
在参照微机实施操控的基础上,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一定要强调全系统网络结构的科学改进,且进一步规避线损问题,以此可以有效地增强配电网应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那么能够进一步满足各个环节的耗电要求。在具体应用期间,第一、一定要关注数据远程传递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利用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短信息服务,能够进一步促进不同数据信息的远程运输,所以,在输电线路中增设适宜的电压检车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或规避线损问题。第二、关注负荷管控系统的全面运用。利用GSM、GPRS等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基础通讯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远程用户的科学管理,且增强服务效率,进一步实现远程智能抄表、规范用电、监控达标、检测电能智能的目的。第三、科学地利用检测末端。在全面运用检测末端的基础上,不同数据信息能够实现高效、完整、精确地收集与整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变电站不足以满足如今的要求,现如今,网络快速发展,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迫在眉睫,必须将其广泛应用提上日程,其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还能节约资源和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吴钟际.科技风.2018(08)
[2]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蔡莎莎.中国高新区.2018(09)
[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J].魏攀.居舍.2017(30)
[4]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岳振杰,曹欣勇,刘力.电子世界.2018(06)
[5]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J].刘必勇.信息记录材料.2018(01)
[6]农村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J].兰海.农村电气化.2015(07)
[7]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王海亮.科技资讯.2014(16)
论文作者:王腾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结构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