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春凯

勃利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5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临床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二对照组患者25例,接受常规西医治万;观察组患者28例,在常规西医治万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辫证论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万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万后的眼压、视力上升率、视野扩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辨证论治本病对降低眼压、恢复视功能具有一定效果,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关键词:青光眼;开角型;辨证论治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较为常见。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用眼过度,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发病人群有逐年年轻化的趋势。我院对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采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眼部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青光眼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3岁到67岁,平均年龄又(49.7士6.4)岁,平均病程(4.2士0.6)年;观察组患者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2岁到70岁,平均年龄又(50.2士6.9)岁,平均病程(4.3士0.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眼科手册》等。收集的病例应符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要求。症状:起病隐伏,进展缓慢,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部分伴有轻度头痛,眼胀不适,视疲劳,视物模糊;眼压:升高大于3.2 kPa(24mmHg),或24h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双眼压差大于0.67 kPa(5mmHg);前房角:宽角,眼压升高时房角开放;眼底视神经乳头杯盘比(C/D):C/D大于0.6,C/D之差大于0.2;视野:早期生理盲点扩大,并进一步发展而为旁中心及弓形暗点;同时鼻侧视野缩小,进而视野向心性缩小而成管状视野。饮水激发试验:眼压比饮前升高1.07kPa(8 mmHg)以上或顶压达4kPa(30 mmHg)以上。

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病证诊疗常规》拟定。气郁化火:情志不舒,头目胀痛,眼压偏高,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细;痰火上扰:头眩目痛,食少痰多,胸闷泛恶,心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肝肾阴虚:头晕眼胀,瞳神散大,视物昏矇,观灯有虹晕,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1]。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研究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y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之后的眼功能恢复情况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眼压、视力上升率以及视野扩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果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非常多,对该疾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治疗手段中,采用西医的方式,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乃至有所恢复,但患者的眼功能恢复情况却并不是非常明显,难以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甚至患者在经过长期的治疗后,视野还会慢慢缩小,最终导致失明[2]。

从中医角度而言,青光眼属于其“青风内障”的范畴内,该病第一次出现是在《太平圣惠方》的记载中,而有详细记载的则要数《证治准绳》,其中对青光眼有了详细的描述,不但指出青风内障的主要特征,还准确描述了该病的预后。中医认为青光眼病是因为忧愁愤怒导致肝郁气滞,或者是因为过度劳累,严重损耗真阴最终导致气血失和,最终引发出现青光眼。而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在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时,并不仅仅让药物作用于患者的眼部组织,而是从患者的身体内部机理入手,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的机体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采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合了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之后,可达到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从本文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经过3个月时间的治疗后,经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的患者的眼压指标、视力上升情况以及视野扩大情况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有显著差别,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得到恢复,甚至有许多患者的视野也出现了扩大的现象,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患者眼压恢复、视力提升以及视野的拓宽有很大帮助,可以让患者尽快摆脱病魔的困扰。该治疗方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极高价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宋元时代,POAG 归属于中医“青风内障”范畴,此病名首见于《太平圣惠方》,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进一步指出:“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病至此亦危矣,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旦夕耳。”不仅描述了青风内障的症状特点,还指出其预后。其病因系忧愁愤怒,肝郁气滞;或脾湿生痰,痰郁化火;或竭思劳神,真阴暗耗等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淤滞,而酿成本病[3]。

近年来对POAG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中药药理研究,推动着传统的辨证论治发展。如康汝秀等运用葛根素局部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33例 64眼,发现其有降低眼内压作用。叶长华用灯盏细辛治疗青光眼,观察光敏感度和视野,得出灯盏细辛具有降低眼动脉阻力指数、改善微循环、改善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视野缺损及提高视功能的作用等。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药现代药理、老中医临床经验以及以往的临床观察,在使用降眼压西药的同时,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将患者分为气郁化火、痰火上扰、肝肾阴虚3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医病理,酌情选用具有利水降眼压作用中药,如葛根、槟榔、车前子等;选用具有扩血管,增强房水循环作用的中药,如丹参、红花、郁金、毛冬青、鸡血藤等;选用具有增强视细胞功能作用的中药,如枸杞子、菟丝子、制何首乌、黄精等;并结合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进行加减。

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较单纯西药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无论是局部、全身症状,还是眼压、视功能等指标的改善,通过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本临床研究表明辨证论治POAG对降低眼压和恢复视功能具有一定效果,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参考文献:

[1]张殷建,李洁,吴永明,邹菊生.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临床疗效的干预研究[J].甘肃中医,2007,08:26-27.

[2]杨庆新.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4:47-48.

[3]董志国,张殷建.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甘肃中医,2011,02:72-74.

论文作者:李春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春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