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现今困扰部分人群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排便周期延长,排便过程中伴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症状,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成年人群中慢性便秘的发生率在2.5~79%之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伴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生活饮食习惯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各类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便秘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便秘的类型较多,以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其中近50%是慢性传输型便秘。便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饮食、环境、遗传、精神因素等相关,现阶段的治疗以口服不同种类的泻剂为主,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治疗满意度一般。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便秘属于“大便难”、“后下利”等范畴,中医学中根据病因病机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开展治疗。
便秘不属于单独的疾病类型,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每周排便时间不足3次,排便不尽感,需要不同种类的辅助方式促进排便等是便秘的常见特点。诊疗中发现,除却上述饮食、遗传等因素导致的便秘外,部分病变也会诱发便秘的发生,尤以术后或运动功能障碍须卧床者、癌症化疗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功能性肠病者等发生便秘的风险较高,或以便秘为主要表现。便秘的发生对机体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代谢废弃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在机体内滞留,增加胃肠、肛肠等疾病的风险,同时有研究发现便秘者心脑血管意外病变、肝性脑病等的发生风险较高,严重时将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因而便秘人群自身须予以高度的关注。
1 便秘人群开展自我干预的前提
便秘人群开展自我有效干预的前提是明确自身便秘发生的病因与致病机制,便秘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导致的,因而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有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无力或协调功能异常、肛门括约肌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直接导致,也可由精神紧张、饮食结构不合理、睡眠状况、体质量、遗传等多种因素继发导致,患者须明确自身的情况,寻找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由直接因素导致者,须遵医嘱接受相关的治疗。由间接因素导致者,需要对自身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等进行调节,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便秘的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认为其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肠神经系统病变、激素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便秘人群的诊断
便秘的诊断以临床症状与体征为基础,同时需要明确胃肠消化系统病变、器质性病变、恶性病变等诱发的便秘症状,排除各类疾病导致的便秘症状的基础上,在日常排便中四分之一及以上的时间中排便费力、大便干结、排便不尽、肛门阻塞、须辅助排便、每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内,出现上述症状两个及以上时,即可确诊为便秘。现今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有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FDD)、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混合型便秘等类型,以STC最为常见。在疾病诊断中,须明确病史与便秘症状的基础上,通过较为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DMRD)在便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有效对盆腹腔的病变情况进行明确。
3 便秘人群的治疗
3.1、常规治疗:便秘的高发与自身生活行为习惯直接相关,因而须明确自身生活方面不合理之处,并进行纠正,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过程中须集中精力,日常饮食中须注意每餐进食规律,同时须重视纤维素的补充,日常多进食新鲜蔬果,同时每日须确保1200~1800ml左右的水分的摄取,饮水以温开水为宜。日常生活中须重视适量锻炼,如每日晚餐后进行适量户外活动,可增强机体耐力、促进胃肠蠕动的同时,提升腹肌收缩能力。在日常休息过程中,可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3.2、药物治疗:针对性用药是目前治疗便秘的主要方式,以泻剂最为常用,如容积性泻剂(欧车前、麦麸)、渗透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润滑性泻剂(石蜡、开塞露)、刺激性泻剂(比沙可啶、酚酞)等,须严格遵医嘱给药,以提升药物干预的效果与安全性。促分泌药物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等在临床诊疗中也较为常用,能够有效刺激胃肠的分泌,提高肠道活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促胃肠动力药物多为 5-HT 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刺激肠神经丛神经元,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同时能够有效促进肠液的分泌,从而发挥较好的促胃肠动力的效果。肠道菌群破坏也是便秘发生的常见因素,因而微生态制剂在便秘的药物治疗中也较为常见,能够有效增加机体胃肠道有益的双歧杆菌的含量,诊疗中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常用,多与乳果糖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便秘的复发风险。
3.3、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是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应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疗,多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能够有效调整盆底肌排便的协调作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普遍耐受等优势,且患者接受门诊治疗即可,无需住院治疗,使用满意度较高。
论文作者:刘安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症状论文; 胃肠论文; 因素论文; 常见论文; 较高论文; 发生论文; 人群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