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推行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的成长具有密切关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和心理都逐渐发生改变,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强化中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通过德育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大量新鲜事物的兴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社会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其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等都发生改变。如何让学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学校教育是个挑战。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一、目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压力大。近年来,快节奏的生活和日趋增加的生活压力剥夺了许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他们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与孩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家长认为,现在成绩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衣食无忧,因此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期待孩子能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但这在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许多负担,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家长又不重视与其沟通,无法帮助其排遣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道德教育上的缺乏也有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抗压能力差。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给孩子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氛围,几乎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舍得批评管教,过多的包容和保护也使他们生活在顺境中,不懂得怎样应付挫折。
3.意志力薄弱。学生在家里过着顺遂的生活,一切生活起居、大小事务由父母甚至祖父母包办,这使得学生没有养成坚强的意志力,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想把问题交给家长处理,自己得不到锻炼,没有勇气面对困难。
4.缺乏自制力。自制力是一项管理好自己情绪、思想、行为等的重要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从小就没有认识到培养自制力的重要性,父母的娇惯让他们总是随便发脾气,行为冲动急躁,稍有不顺就情绪低落或是暴怒。这导致学生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懂得尊重、包容,自私、傲慢,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二、强化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加强思想认识。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的培养。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需要在德育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关乎我国社会未来的稳定发展。
2.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合程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稳定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丰富的情感,给学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鼓励教师继续教育。教师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知识,同时身体力行,就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
3.帮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家里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与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关联。目前许多家长自身就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家庭气氛并不融洽,孩子也会因此遭受心理创伤,有的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花时间同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和照顾孩子的情感需要,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有些父母确实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可以安排家长座谈会,讲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其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切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建议,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
4.合力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成长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中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腐蚀。因此,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社会必须加强管理,清理不良思想文化,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总之,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这和德育工作是分不开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面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果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研究[J].好家长,2017,(64),32。
[2]徐中收 朱业标 马琳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4),59-61。
论文作者:纪春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学校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