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管理趋势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国际管理趋势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国际管理趋势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创新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相互支撑的方面组成,企业的发展是这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的结果。虽然我国企业制度创新有待突破,研究国际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探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企业管理趋势和启示

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主旋律。跨国经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创造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生产方式的变革。制造业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 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 )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还有集开发、 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 ),不断消除浪费的精细生产(LeanProduction ),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 ),

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 ), 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2.通讯网络改变着营销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取消零售商环节,由生产商提供元件给分销商,再由分销商组装成产品出售给顾客。近年来,网上营销和网上银行在美、日、西欧等国家发展很快,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处理营销业务和国际贸易,尤其日用品的网上营销更为普遍。

3.社会化大生产改变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1 )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过去大型企业是多层次的管理结构,容易产生“公司内部的官僚主义”和管理低效率。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外包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认证零部件质量的可靠性,使企业的中间管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侧重向两头发展。管理组织的扁平化、信息化消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2)业务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 )和信息系统集成基础上的企业经营过程重组(BPR)。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 对业务流程和经营过程从基本上重新思考和作出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达到重大改进。

4.市场竞争使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活鱼吃死鱼(或休克鱼)”,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快鱼吃慢鱼”,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鲨鱼吃鲨鱼”,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经过市场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5.创造新的市场满足顾客潜在需求。不仅要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过对顾客服务和信息跟踪,深入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开发,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顾客在更高层次和更新领域的消费。另外,正在形成使企业的内、外部顾客都满意的新观念,经营者不仅要满足外部顾客的心理需求,还要满足公司内部职工的心理需求,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

6.企业从学习型组织进入知识网络化管理。随着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人才成为九十年代及其后真正紧缺的资源,这种人才不仅要从学校产生,更要从企业中产生。企业经营过程正成为企业领导和职工互动式教育的过程,从而形成全新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氛围。最近,有三本书介绍了进入知识时代的管理新趋势:一本是德鲁克的《巨大变迁时代的管理》,核心内容阐述了知识是形成竞争力的关键;一本是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企业文化和经营者心态角度提出了经营者要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树立团队精神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一本是查尔斯.M.萨维奇的《第五代管理》, 提出了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例行程序,实现“知识网络化”管理。新的企业管理哲学和基本原则是: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的工作,4)人类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协作, 从而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重建更有效率和更高社会化程度的经济。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知识时代,国际企业在基于空间关系的复杂组织模式上颖脱为基于时间关系的网络结构的转变趋势已经比较清晰;而且两个时代的管理内涵并非完全排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兼容性革新。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仍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的企业来说,落后的管理基础与国际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既要清醒地认识这一严峻挑战,又要激励我们抓紧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西方上百年形成的各种流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被介绍到中国。从亚当·斯密的分工论,到泰勒的科学管理;从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到梅奥的霍桑试验;从二战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而产生的管理理论丛林,到近年来信息革命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上引起的巨大变化;直至当今传咏的虚拟企业和知识管理,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企业产权结构尚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权责不明的企业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内部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艺术上;如果不顾背景地单纯模仿某种管理形式,可能因缺乏企业制度基础、市场规则条件、社会化协作程度以及职工教育素质而事倍功半;如果大多数企业从素质上尚未完成工业化管理过程,则很难一步跳跃到知识网络化管理的全新境界。因此,缩短差距的办法是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应能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体察到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的脉搏,既了解国际管理发展趋势,又立足于国情和自身素质;既找到现实差距与当代管理“接口”的途径,又把握管理创新可行和适度的进程。每前进一步都要掌握好“度”,既不因循守旧,又不急于求成,努力创造推进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使我国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

计划经济下工厂制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服从上级行政干预的执行型管理。其体制本身要求企业领导听从长官指令,价值取向是追求“政绩”,而在经营效果上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在这种体制下,实行了“科学管理”的部分内涵,例如规定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需要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培训和班组建设,但是不够完整,工作流程未形成系统、合理、规范的机制,而且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更新;尤其在行为科学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对管理人员和职工都缺乏心理需求分析和责、权、利明确的激励机制。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经验和风格,并循着长官意志时紧时松地在对那些传统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在形式上是否需要更加“严格”上兜圈子,而对于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资等资源使用的效率缺乏实质性控制。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官商分开的制度环境正在建设过程之中,企业制度的双轨制即行政干预企业决策与制衡机制下的自主经营这两种企业体制并存,且处于胶着状态;通过市场价格配置资源的力量较弱,且受到行政权力分配资源的侵蚀。这是许多国有企业由于制度缺陷而时起时伏地出现管理滑坡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下公司制的企业管理,是以法律规范和政府政策为准绳,以服务于顾客的社会目标和利润目标(当这两个目标对企业来说有冲突时,需要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间接管理手段来调节)为导向,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稳定和谐的一致性和对外部市场竞争持续不断的适应性来承担有限责任的创新型管理。从计划经济下的工厂制向市场经济下的公司制转轨,企业经营范畴从单纯生产(或贸易),扩大到自主投资、融资、制造和服务;改制需要经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重组、流程重组等操作过程,需要通过市场和管理来实现。企业无论在体制保证、价值取向和经营方式上都要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江泽民,1995),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完善上需要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至在公司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转轨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这里提出六个要素谨供探讨:

1.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要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函数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市场变量”函数;从不计成本消耗的粗放经营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投资回收观念;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到建立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从事无具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从对职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从眼睛向内练服从型“内功”到盯住市场练创新型“内功”和以市场开拓意识导向、满足顾客需求的“市场功”。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分工协作型经营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2.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创新。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没有自主的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如果说有的话,则是应付长官意志的策略。转轨过程中填补这个空白,基本上取决于政企分开和市场化的程度。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市场机制下的自主行为,对战略管理的行政性干预会造成不顾管理整合的战略性失误而又不承担责任。企业战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发展战略是公司层从结构和财务角度对整个经营范围的资源配置;竞争战略是公司内某些战略经营单位(SBU )的产品开发或服务在特定市场层次上的竞争;经营功能性战略是企业经营层不同的职能如营销、融资和制造等如何为其它各级战略服务。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对环境与管理的敏感性,采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步骤,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比较建立核心能力,对投资收益、风险、利益相关者反应和可行性作出评价,并能领导、组织、管理好战略变革的过程。

3.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创新。过去有的企业违反管理规律,混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层次,划小核算单位搞层层承包,造成管理涣散和组织瓦解。当前既有百八十人的“集团”,又有通过行政拼凑臃肿的“集团公司”,企业规模上种种盲目膨胀和结构不规范的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却忽视效率,说明研究组织变革规律的重要。无论设立公司还是从作坊式工厂向现代公司转变,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例如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有其股权结构特点。公司形态和规模的变化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需要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置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结构、控股公司结构、矩阵结构或集团组织矩阵。在管理结构中对经理人员的配置,应该精简、合理和尽量减少层级。公司规模从小到大,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小有小的优势,大有大的好处。结构的复杂性越高,越影响管理的效率和经营的灵活性,越需要从集权走向分权,越需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改进决策程序。

4.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过去企业的职责设置比较粗糙,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职工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企业转轨过程中,既需要对科学管理和行为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课”,又需要根据经营战略,对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动态更新,使企业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起合理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在整体上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并用书面描述予以明确和严格实施。尤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引进,要求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对信息的编篡整理具有更高水准,通过合理设置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信息流程,形成公司完整、健全的反馈和控制网络。ISO系列以质量保证体系为主线的认证, 对有效实施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5.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比较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定置管理等在全国造成过广泛影响,然而由于缺乏制度性保证,有些已经流于形式。近年来,物料资源规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并结合企业情况创造了许多管理方法。企业引进或创造的管理方法能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运用,又对企业制度创新进程的相互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6.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管理素质。企业转轨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活动需要在企业制度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关键是建设领导班子和带好职工队伍,在实践中培养高层经理具备创业精神和合作本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抓紧实现企业高层经理面对市场竞争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德才兼备的领导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开发。通过必要的管理教育和激励措施,使企业的管理创新具备人力资源和管理素质上的保证。

上述管理创新要素是企业转轨过程中需要更新的管理内涵。过去对管理侧重于单纯方法技术的狭义理解,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拓展到理念、战略、结构、决策、流程、规范、激励以及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更加密切的结合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管理创新应该成为转轨时期企业管理的特征,应能涵盖市场经济要求充实的新的管理层面和更丰富的管理方式和内容。企业改革在微观上引起深刻的变革,首先应该体现于企业和经营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本领。

近年来,在行政干预较少覆盖和政策宽松的范畴内,像联想、方正这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科技人员“下海”以后,在风风雨雨的艰难历程中,对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所得到的切身经验,在我国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具有典型性。一是经营观念不断更新。改变单纯技术观点,建立起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中求生存的竞争意识、面对组织和人的管理意识、占领和开拓市场的时间意识、赢得顾客的服务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识、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适应公司发展的创新意识。二是管理能力得到锤炼,短短的十几年内,企业规模从作坊式的小公司发展到跨国的控股公司和集团,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拓宽到国内外,其间,投入了多少资金和智力,产权结构和领导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历了多少次战略关头的选择,经过了多少回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重组,积累了多少成功与失败的管理经验。经营视野从店门到国际市场,经营思路从简单的赚钱到讲求边际效益,决策思维方式从点到线、到平面、到立体,管理跨度从人工现场指挥到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资源规划。如此等等,描绘出一条公司发展的“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展示了管理每上一个台阶都伴随着相应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需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同人的认知和成长过程相似,任何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楼”。每个阶段的步伐可以加快,必要的探索和阶段难以逾越。管理创新过程可以用“逻辑渐进主义”(logical incrementalism)来作出最佳描述。

管理过程需要建立以正规化为基础的运行机制

企业资源由实物资源、制度资源和人力资源所组成。企业发展不仅需要资产规模和技术含量,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素质、管理素质和员工素质。成功的管理者接受环境的不确定性,重视战略决策对市场的适应性,通过管理使三种资源的使用得到协调匹配,并且不断测试,使战略得以逐步实施。转轨时期的企业管理,会遇到三种资源互相牵制的问题,由于后两者在这个时期往往基础薄弱而不能适应企业迅速增长的目标,人们又常常忽视他们对长远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更需要对组织内部实施逐步的变革,在创新中建立起一种具有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管理机制。

经体制转轨时期人们经常谈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具体在管理机制上也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描述。虽然每个企业情况不同,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但是转轨时期的管理创新具有一般规律,即需要系统性更新和建立企业管理的基础,以支持上述管理创新要素的实施。相对于过去的粗放经营和随意性管理,企业需要在转轨过程中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正规化(management formalization)机制,实施管理正规化的过程是企业接受市场经济教育的过程。

管理正规化是“能使企业建立起实施整套规则的管理结构和使决策能被授权并合理地实现预期结果的工作体制”(蔡尔德,1984)。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科学管理到管理正规化的历程,这在现代公司中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现代公司为了提高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和企业内部的一致性,普遍以书面化的公司政策、岗位职责、任务标准、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经营、从激励到制约的各个方面都切合实际地制定和实施定量的标准,建立起明确的规则、程序和制度,涉及到工作研究、岗位设计、财务预算、会议程序、报告程序、信息传递、职工培训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把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技术贯穿起来,建立起有效工作系统的基础和正规化的运行机制,从范围上、深度上和动态上反应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企业也需要这些具有公司内部法制性质的、由正式的规则和程序组成的管理方式。离开了这些书面化的企业法规制度和工作程序,采取放任管理或随意管理的办法,无论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都难以持久实施。

1.管理正规化具有行业属性和规模属性。例如,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的管理正规化在程度和范围上是不同的。不同企业的管理正规化在程度和范围上有高、中、低不等。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要求正规化的程度要高,正规化程度低的企业也至少要有完整的财务报告,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财务预算制度,通过正规程序尽量避免职责不清。但是既不能搞成繁琐哲学,也不能搞成形式主义。

2.管理正规化有各自公司文化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正规化比较高,是经过了多年反复的工作研究、流程研究,建立了严谨的授权程序,除了物流、资金流,很强调信息流程的正规传递。由于职工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企业的正规化。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一开始是德国方面要把他们的一套正规化都引进过来,后来发现不完全行的通。企业里中国职工是多数,要听取中方管理人员的意见,改得适合中国情况,适合中国职工。搞成既不是完全德国大众的正规化,也不是原来上海汽车拖拉机公司那种粗放型管理,而是适合上海大众特点的管理正规化。

3.管理正规化是克服随意管理的有力武器。通过系统性的规则、程序和制度把各个管理要素联系起来形成机制,把结构、位置、岗位职责、流程都设计好,有利于授权和因事设人,抵销人际关系的干扰。总经理会授权、会用人,就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执行公司决策的大事上。过去的企业里,生产流程比较明确,管理程序是薄弱环节,管理正规化作为一种系统性较强的现代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可以使“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落到实处。

4.管理正规化是互动式教育和对职工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正规化的内容要通过领导、专家和职工群众“三结合”共同制定,并动态改进作业规范和管理规范,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标准,培养职工的时间意识、标准意识、程序意识,开发人的潜力,规范民主管理,激励职工的进取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现代公司应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既“要求有很高程度的制度”,又“不能只靠‘制度’来经营”,“正好像所有的系统结构的管理当局那样,必须努力建立和维持个人联系与信息交流,愿意学习也愿意教育别人”(德鲁克,1974)。

在我国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管理正规化来提高普遍的企业素质,是迈向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必要台阶。企业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基础和经营机制,我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经营谋略和管理哲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也会促进我国管理科学的繁荣。通过管理创新的积累,普遍提高了企业素质和社会化协作程度,才能缩短与国际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差距,为迈向知识网络化管理的兼容性革新创造必要的条件。

标签:;  ;  ;  ;  ;  ;  ;  ;  ;  

国际管理趋势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