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中心一病区629000
【摘要】目的 对人工气道管理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 年2 月-2016月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 例需人工气道患者,对其给予规范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细致的人工气道护理,50 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一例导管脱落、气道阻塞、气道缺血坏死等情况。结论: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不仅防止人工气道出现意外情况,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人工气道;管理;护理
在临床急救的时候,为了尽快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及时纠正患者缺氧状况以及有效清除患者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一般需要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正确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以及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护理,有助于降低人工气道意外脱落、堵塞、诱发肺部感染或者创口感染等情况的概率,切实提高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我国收治的50 例人工气道患者,其中,患者年龄为27-82岁,平均年龄为(57±4.7)岁。其中气管插管40 例,气管切开10 例。疾病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重度有机磷中毒导致呼吸衰竭28 例;第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 型呼吸衰竭18 例;第三,脑血管疾病4 例。
1.2 护理 方法
1.2.1 正确固定人工气道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韧性和粘性较好的胶布,把气管插管和将要人工气道患者的牙垫交叉固定在一起,用胶布将其粘贴在患者面颊的两侧,或者采用专门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和固定贴。在护理的过程中,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时采用的牙垫应该要比导管粗,以免患者牙齿咬合时,咬扁导管,并且注意检查导管,确保完好。气管切开管固定的时候,将一长一短的寸带分别系在套管的两侧,其中,长的一端绕过患者颈后,然后在颈部的一侧系个手术结,保证可容纳一指的松紧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不要打活结,不然一旦自行松开,套管松动而脱出。护理人员还要重视床头交接班工作,比如,注意观察插管深度、气囊充盈度、听诊两肺部呼吸音和有无气道阻塞等情况,同时,对于行气管切开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切口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1】。
1.2.2 气囊的管理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上的气囊是高容量的低压气囊。在充气之后,气囊可保证导管以及气管壁之间毫无缝隙,有效避免气管和套管之间出现漏气情况,进而防止患者胃内容物或者口腔分泌物等被误吸入肺内,同时,有效避免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从而保障气管的有效通气量。一般来说,正常的气囊压力为20-30cmH2O,充气的时候应该要准备测压装置,如果进行无条件测压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在使用高容量低压气囊时,如果气囊被充气过多,会损伤患者的气管黏膜,然而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又会导致潮气量的损失,或者误吸等症状。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气囊的充其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气道的湿化
呼吸道的湿化需要在全身不失水的基础上,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机体补充足够的液体。气道湿化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雾化吸入和持续滴注湿化液等等。其中在进行持续性滴注湿化液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气道痰液粘稠度,在滴入适量的气道湿化液,一般使用的是0.45%的盐水,方法为剪掉输液器头皮针带针的部分,让剩下的6-7 厘米长的软管进入患者的气管套管内,这个时候需要在气管套管口铺上一层纱布,然后保持盐水持续性滴入的速度为0.2ml/min,总滴入量为200-300ml/d。在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时,可以使用加入湿化液的雾化装置,将氧气连接在导管接口或者气管插管处,进而持续性氧化雾化。
1.2.4 分泌物的清理
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无菌吸痰技术,在吸痰的过程中,注意戴手套等等;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吸痰管,并进行及时的更换,冲洗的盐水也要写上“气管内”、“口鼻腔”等字样,以免交叉使用或者重复使用;充分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决定吸痰次数,并保证吸痰动作的敏捷和准确。
在吸痰的前后,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患者1-2 分钟的100%纯氧吸入时间,吸痰的方法应该为自下而上的旋转性吸痰,而不是在气管让内上下抽吸,不然的话很有可能损伤患者的气管黏膜,每次吸痰的时间控制在15 秒以下,吸引的负压保持在- 16KPa 以下。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如果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患者颜面发绀,则必须马上停止操作;并且详细观察和记录痰液的量、颜色以及气味等,定期培养痰细菌,促进患者的治疗【3】。
1.2.5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第一,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只要和患者接触,都要充分洗手。同时,在护理操作的时候,比如,吸痰等,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切实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第二,护理人员尽可能保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清洁,开窗时间为每天2-3 次,每次30 分钟左右。室内的湿度应该控制在50%-70%之间,并且对患者病房采用空气净化装置进行空气消毒,定期对病房内的物体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探望人员的流动和探望时间,探望人员需要穿隔离衣、戴口罩以及鞋套等才可以进入病房,对患者的检查尽量在病房内,减少外出检查的可能。第三,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切口的纱布。
2.结果
在严格细致的人工气道护理之后,5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导管脱落、气道阻塞或者气道缺血坏死的状况。
3.讨论
人工气道的作用是为患者建立顺畅的人工呼吸通道,进而改善患者缺氧的危险状态。除此之外,人工气道还有助于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提高成功抢救患者的概率。在本次研究中,由于采用细致有效的护理,50 例人工气道患者中没有出现一例并发症,因此表明,对人工气道患者,采取科学管理、规范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或者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保证了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提升了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从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梅, 刘云. 52 例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
南,2016,(18):277-278.
[2]冀海锋. 急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07):71-73.
[3] 黄英.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 下旬刊),2012,(06):121-122.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气管论文; 气囊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导管论文; 情况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