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筠连县镇舟镇初级中学校 64525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感觉、联想等形象思维来辨别事物和现象的美丑的一种教育,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认识只有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坚定的审美观念,最终转化为持久的道德行为。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擅于挖掘其美育因素。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
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教学中美的存在,不仅可以净化情感、愉悦精神,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情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自然界生物的美的二重性,即美中有丑、丑中寓美,帮助学生在肯定美、否定丑的心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品德的感化和教育。例如:在讲述两栖纲的动物蟾蜍时,由于它皮肤灰黑、疙里疙瘩、体态臃肿,所以学生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它形态很丑,但经教师讲解它能吃害虫,是农作物的卫士,其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中的蟾酥,有强心、利尿、解毒和消肿的功能等内容后,又使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药用价值来说蟾蜍应该是美的。又如: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彩蝶,总是给人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想,殊不知其幼虫绝大部分是农作物的害虫。外貌虽美的彩蝶,其实也有丑的一面。诸如这些内容,在生物课的美育施教中,都能起到端正学生审美观念,教育学生不要追求虚荣,要注意行为美、心灵美的作用,使学生在辨别美与丑的过程中深化道德情感和陶冶思想情操。
二、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的情绪、兴趣和热情,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生物教学中,通过美育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和献身于生物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认识生命的本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和热情的较有力的手段。例如:笔者在讲述“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这一章节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的部分录像资料,同学们对画面上优美的自然环境、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叹为观止;之后,通过进一步地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图片、资料投影,向学生讲述了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阐述讨论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以“看、听、说”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审视和体验生物美的高度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设计健康的审美情境,促使学生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发现生物美、自然美,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还必须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巩固。在此,把美育活动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探索“美”的心理下去发现、去寻找生命的本质,并通过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过程,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提供给他们学校里常见的实验材料,如车前草、天竺葵等,分小组进行实验前的选材和培养,并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的记录。
2.感知生物美、自然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以美育施教,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等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幻象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去掌握知识、认识事物。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理论性知识需要学生去掌握、记忆,而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思维活动是可以通过教师的美育施教来实现的,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把理论知识中渗透的“美”挖掘出来,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在感知生物美、自然美的前提下真正体会到:生物学上的美,是离不开生物科学的理论美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在讲述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理论知识时,如果只按教材的内容讲,显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通过抓住理论中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造型美和碱基互补原则中互补对称的美感这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感受这些“美”的同时进一步发现:生物的遗传密码就记录在这千百万化的碱基排列顺序上,最终了解到生物的生存发展、遗传变异全是由这些结构和原则来决定的,一旦人们揭开了它的全部秘密,就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来改变生物了。这样,通过寻求理论中的“美”,就能让学生拓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从而达到记忆知识、掌握理论的目的。
3.鉴赏生物美、自然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而美育施教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契机”。生物学是揭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奥妙的一门学科,迷人的生物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都向学生展示着其独特的“美”。而这些“美”的因素,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审美追求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
论文作者:龚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学生论文; 美育论文; 生物论文; 生物学论文; 自然美论文; 知识论文; 想象力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