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敏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 湖北咸宁 437400)
【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1对照组和4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占19.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3例,占56.1%,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73.1%;观察组19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46.3%,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促进病情好转,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81-02
脾脏具有供血、过滤血、储血、产生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脾破裂的原因分为外界撞击,挤压等造成外伤性破裂、病理性的脾脏由于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脾破裂。临床上外伤性脾破裂较常见,患者表现为腹部疼痛,失血性休克症状。外伤性脾破裂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成功与护理人员细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密不可分。为探究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30.1±1.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32.8±1.4)岁。患者均表现为脉搏微弱、气促、血压下降等,彩超显示有脾破裂的现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急性传染期进行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体温、脉搏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常规吸氧,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创口的愈合情况;保持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主要包括:
1.2.1术前心理护理 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的简单介绍,与患者交谈,要控制语速、轻声细语、仔细聆听。患者因疼痛、担心手术结果等各方面原因,情绪极不稳定,对外界刺激也易常敏感,会有紧张和不同程度的焦虑等情绪,缺乏治疗的信心。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告诉手术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安全性、客观分析介入治疗术的预后。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和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抢救和治疗。可以和家属配合,多告诉成功案例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术前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神志、血氧饱和度、腹部体征、尿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平衡盐及血浆,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吸氧,改善缺血导致的机体缺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假牙等,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1.2.3术前准备 观察患者如果继续出血,48h输血>1200ml,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应立即做好术前配血试验、药物皮试、留置尿管、备血、备皮等术前准备。
1.2.4术后基础护理 麻醉未清醒患者取去枕仰卧位,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病情允许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壁引流。持续低流量吸氧,每隔一小时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瞳孔、意识,观察有无再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部分脾切除患者,2~3周体温维持在38°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液颜色有无异常。病情稳定后改为一天测两次生命体征。患者不得过早起床活动。一般情况下,需卧床休息两周。患者是否能起床活动,根据B超或CT检查结果,观察脾脏愈合程度。
1.2.5术后管道护理 保持大静脉留置管输液通畅,保持无菌,定期消毒。保持胃管、导尿管、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的变化。若引流管引流出大量的新鲜血性液体,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2.6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会刺激机体释放5-羟色胺,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术后预防性的应用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避免镇痛药成瘾[1]。根据手术伤口部位指导患者选择能降低手术切口张力的体位,定时更换卧位,保持舒适体位。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如按摩、放置冰袋或热水袋、听音乐等途径降低痛觉。对于胸痛影响呼吸者,患者不敢呼吸,应协助其进行翻身、拍背、咳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7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保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合睡眠,禁食期间补充水,电解质,避免酸碱平衡失调,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应给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血浆等,保证机体需要,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1.3 评估标准
在围手术期之前向所有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均有医护人员指导填写,对护理人员采取的干预措施表示了解目的,并积极配合者为满意;了解目的、认为对与自身治疗无关者为一般满意;不了解目的、不配合治疗者为不满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占19.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3例,占56.1%,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脾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约占10%左右[2]。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脾破裂的发生率。外伤性脾破裂属于临床上外科系统较重的创伤性疾病,往往出血量大,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很快失去生命[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占19.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3例,占56.1%,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73.1%;观察组19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46.3%,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促进病情好转,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咏梅.脾破裂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8):195-196.
[2]戴艳萍.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583-584.
[3] 迟艳丽,崔静,丛丽霞.急症脾破裂手术配合要点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194-195.
论文作者:葛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满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