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视讯业务市场电信运营商在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讯论文,电信运营商论文,业务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视讯业务在我国已有十年的历史,进展缓慢。直到2002年,基于宽带业务增值的考虑,电信运营商才推出了新一代视讯系统。而2003年春天的一场自然灾难,让视讯业务的市场潜力陡然呈现。电信运营商们一拥而上,继中国电信的“新视通”和中国联通的“宝视通”之后,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视讯业务。据悉,中国电信“新视通”业务推介及现场演示会于近期召开,电信运营商之间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正在上演。
视讯业务在中国
视讯业务是一种通过电信网络实现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户传送声音、图像、数据文件的实时性交互业务。
我国的视讯业务发展起源于会议电视业务。1993年原邮电部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率先构建了由北京到全国36个城市的“中国公用会议电视骨干网”和从原邮电部到各省电信局的会议电视网,从而推动了某些部委、行业构建自己的会议电视网。这种多方会议的应用在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差旅费用开支以及缓解交通流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建成的全国视讯平台,传输以专线方式实现,采用的协议为H.320,接入单一、业务灵活性差、成本高,一直以贵族的姿态存在于公众的视野之外。随着视讯业务的技术、功能和价格屏障的一步步降低,尤其是近两年的互联网发展,IP网络的快速普及,基于IP网的H.323视讯会议系统应运而生,视讯业务终于走出“黄金屋”,开始向大众微笑。
视讯业务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来到大众身边,被大多数人所认知还是在“非典”时期。当被隔离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同他们的亲人通过视讯系统互致问候的时候,当专家通过远程视讯系统对隔离区的病人进行会诊的时候,当老师们通过“空中课堂”出现在被迫停课在家的学生们面前的时候,视讯业务的普及教育也在同时进行。而这一时期由于视讯会议的突然增加给视讯行业带来的丰厚收入,也让电信运营商们看到了新的商机。
著名市场咨询和顾问机构IDC的研究显示,2002年,中国视频会议设备市场的规模约为9492万美元,并将以29%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到2007年将达到3.36亿美元。2003年市场将实现26%左右的增长,2004年和2005年,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2%以上。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作为拥有强大通信网络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当然要积极争夺。
电信运营商瞄准视讯市场
现今的运营商一般都面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增加赢利两大挑战。一方面,光纤通信的传输能力成倍的提高,降低了单位带宽的成本,导致业务成本不同程度降低,而电信资费的结构性调整、IP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发展,又给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础电信业务收入下降,企业经营利润滑坡,要维持电信业务总收入稳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虽然通信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成本降低,网络运营商建立起了高带宽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由于内容匮乏,宽带网的利用率很低,为了收回投资,运营商们必须考虑固有的窄带和宽带网络的增值。视讯业务因此成为保持和增强运营商业务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从2001年开始,电信运营商就开始斥资部署大规模的IP宽带网络,包括大容量的核心网络和规模不等的局域接入网,搭起了开展公众视讯业务的基础网络平台。2002年,继中国电信推出基于IP网的“新视通”视讯新业务之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视讯业务,如中国联通的“宝视通”,中国网通以“三位一体”的全新模式推出的网通视讯等等。
但是,目前国内视讯行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这个链条中的终端产品提供商、平台系统提供商、通信网络运营商、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商、服务平台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还没有形成明晰的产业分工,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同时承担着终端产品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商、服务平台提供商等多重角色,运营商之间在视讯领域里的竞争也就成为一种综合实力的比拼。
中国电信在行动
通信网络是发展视讯业务的基础,网络基础结构的性能将影响到视讯业务的发展成效。而网络基础结构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网络覆盖面、网络服务质量和网络安全性三个方面。
网络覆盖面主要表现在网络的接入能力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通信网,接入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接入网的结构与性能是影响全网性能的关键。由于视讯业务多数要求网络提供较宽的带宽,因此,能否提供宽带接入成为网络覆盖的关键;但同时IP网络原本是针对实时性要求较低的数据提出的,一般情况下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并不能确保视讯及话音业务对质量的要求,对网络的安全性更难以保证。
中国电信深知这一点。为了给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视频会议服务,中国电信一方面全力打造宽带服务品牌,提高IP网络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积极完善自己的会议电视系统和视讯业务解决方案。
继2002年在全国成功发起“宽带极速之旅”活动之后,2003年5月,中国电信集团再次发起了“宽带极速之旅2003”活动,此次中国电信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了多个全新宽带接入业务品牌,并与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量身定做了多种解决方案和套餐服务。其中包括针对酒店、校园网、政府等客户的各种宽带应用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快捷、便宜的安全解决方案、专线上网解决方案;针对商用楼宇用户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等等。据统计,中国电信目前的宽带用户已接近350万户。
同时,在2001年初建立高清会议系统完善工程的基础上,中国电信近期又再次斥千万巨资组建全国骨干网高清会议电视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国电信主会场,以及北京、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成都、贵阳、重庆、昆明、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上海、南昌、福州、杭州、南京、合肥和香港电信等各地分会场,并为今后扩容留有余地,从而进一步扩大骨干网高清会议的覆盖范围。整个系统语音图像质量高度清晰稳定,视音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视讯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的高清视讯会议系统。
2002年,中国电信在基于专线和ISDN的H.320视讯会议系统基础上,建设了总体上基于IP的H.323的与高清系统可以进行互通的商用视讯会议系统,并
冠以“新视通”统一品牌。
“新视通”召开会议灵活,不用提前
预约,可随时由终端召集会议,就像打电话一样方便,也可提前预约,保证会议按期召开,并可由视讯会议中心按照设定时间自动召集会议;会议自主控制,会议主席可灵活控制发言,就象在现场一样;会议功能丰富,与会者可彼此随时交流,与面对面开会的场景和氛围无异,客户还可以自主分组,同时召开多个会议;新视通接入方式多样,允许ISDN、IP、E1等不同接口、384K到2M不同速率的终端同时加入同一个会议,满足客户在任何地方随时召开会议的需要;它的覆盖范围广,客户终端可以遍布全国,也可以在国外,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视讯终端接入,召开国际视讯会议,还可将客户自建的视频会议专网接入中国电信公用“新视通”平台,扩大客户视频会议范围(“新视通”提供大客户专用视讯平台,大客户通信专网可与以太网直连,专网内部的各个视讯终端直接使用专用平台召开会议,通过通信专网传输视频流,较公网传输质量好,保密性好);会议终端多样,可采用专用会议室型终端,也可采用基于PC机的H.323软件终端;与企业视讯会议专网相比,“新视通”不需要新建、维护专用网络,只需在企业现有网络延伸到的任意地方安装视频终端即可。
与同行业内的其他视讯业务比较,中国电信“新视通”的优势在于:首先,提供全方位、差异化服务的能力。它的基于IP的H.323商用视讯系统、基于专线和ISDN的H.320视讯会议系统以及高清系统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会议的需求,这些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沟通。其次,高服务质量、高安全性的视讯会议服务。中国电信通过合理规划视讯会议系统资源,通过宽带数据网和城域接入网络,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用户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安全性的视讯会议服务。再次,业务模式灵活。中国电信视讯会议系统支持各种业务模式的应用,用户可以租用中国电信的会议室,可以租用中国电信的视讯会议终端或自购终端,用户的视讯会议系统资源也可以接入中国电信系统,以扩大会议覆盖面。第四,接入方式多样,业务使用方便。中国电信的视讯会议系统支持多种用户接入方式,支持多种用户终端类型,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接入中国电信的视讯会议系统,业务使用方便。自问世以来,中国电信的“新视通”已在党政军、医疗、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展露光彩并向视讯业务的平民化做着积极的努力。2002年4月,中国电信集团海南电信的视讯业务就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期间大显了一回身手;“非典”期间,由“新视通”创造的一个个医患者与家人真情互动的感人画面,给每一个亲历那场灾难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3年世界电信日这一天,江苏电信特为南京、洛杉矶两地用户推出中国电信中美新视通实验业务(南京———洛杉矶),让相隔万里的两地亲人实现了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沟通,而这项业务的收费仅为8元/分钟……
近日,中国电信“新视通”业务大型推介及现场演示会又将召开,电信运营商正带领着不可推拒的视讯业务,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不可预估的庞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