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_高滔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对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的110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取跨伤椎的固定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则应用经伤椎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进行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前后的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术后的评分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较大。结论:因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再加上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都是疗效俱佳的临床治疗手段,并且其临床效果也颇为相似,如果就长期的疗效来考虑,则以经伤椎固定疗法为主。

关键词: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 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而衍生出了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固定疗法[1]。随着不断的应用,其疗法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矫正问题的失效以及出现的螺钉断裂的现象,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经伤椎固定疗法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本院对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的110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的110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5名,实验组男30名,女25名,年龄范围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2±5.68)岁;对照组男35名,女20名,年龄范围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4±5.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台上均呈现俯卧的状态,并且将患者的腹部悬空处理,充分的利用C型臂对患者损伤的部位和受伤的椎体进行确定,并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麻,在麻药生效后采取后正中纵向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3]。实验组采用经伤椎的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的伤椎进行固定时,要充分利用椎弓根钉,确认固定后将连接棒放置在患者的损伤部位,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连接棒可以足够支撑起患者的伤椎,在放置连接棒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弯曲,在放置后将其撑开。然后对在患者的损伤部位放置螺钉和连接棒,放置正确后拧紧螺帽,利用复位棒自身的优势将患者的骨块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用连接杆加以固定。而对照组则采用跨伤椎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将骨折椎体的上下两部分用两枚推弓根螺钉加以固定,然后采取纵向连接棒进行连接[4]。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采取抗感染治疗,2周后,患者进行拆线,并同样加强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评分进行综合对比,包括JOA评分与VAS评分。结果显示,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效果越快,其JOA评分增长的越快,患者的疼痛感觉越轻,其VAS评分越高。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所计量的资料,并用t加以检验,用率(%)来表示计数的资料,并用x2来检验,p<0.05表示为有明显的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的综合评分

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表一: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与VAS评分

2.2两组Cobb角

实验组术前Cobb角为(16.32±2.68),对照组为(16.83±3.17),两组Cobb角在手术前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术后,实验组的Cobb角为(3.36±6.64),而对照组则为(7.93±3.07),其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损伤,相较于其他部位损伤而言,该部位的胸腰椎较为突出,呈现出后凸的状态,但是在腰椎部位呈现出前凸的状态,在人体所有的椎体中的活动量最大,但是由于其部位的生理结构特殊,并且极易发生骨折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跨伤椎4钉两椎体固定的临床疗法,但是由于其术后会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在现代的临床治疗上也尽量的减少了这一疗法的应用。大多数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发病原因为外力所致,并且其脊椎的发病率占整体骨折发病率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胸腰段脊柱骨折多发于青年人群,尤其是青年男性。在临床的治疗上,为患者脊柱的健康发育提供安全保障机制,并尽可能恢复患者的伤椎功能,在有效的减少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而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两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而跨伤椎的疗程较长,在固定患者伤椎方面疗效最佳。但是在不断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其远程的疗效差强人意以及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伤椎的损伤程度等,归根结底,就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常见的悬挂效应,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出现,彻底的改善了这一问题,在跨伤椎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对损伤之处进行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伤椎的恢复,并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5]。

回顾本次实验的110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前后的JOA评分与VAS评分均无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了两组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相似,无明显的差异性,均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疾病,而就术后的Cobb角进行观察,实验组术前Cobb角为(16.32±2.68),对照组为(16.83±3.17),两组Cobb角在手术前无明显的差异,而在术后,实验组的Cobb角为(3.36±6.64),而对照组则为(7.93±3.07),其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经伤椎固定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佳,并能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以便于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并且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无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相较于跨伤椎固定而言,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佳,并且其远程疗效更加尽如人意,值得临床医学的极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丁骁鹏.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9(35):59-61+37.

[2]朱贤友,路绪超,吴威,石志伟,孟双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6):19-21+41.

[3]李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系统医学,2016,16(11):69-71.

[4]王东,张陆,刘志昂,高松明,高军胜,张冲.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87(18):68-69.

[5]马凤才.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07):108-109.

论文作者:高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_高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