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临床特点观察论文_许金波1,毛笑丛2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临床特点观察论文_许金波1,毛笑丛2

许金波1 毛笑丛2

(1宁夏吴忠新区医院 宁夏吴忠 751100)

(2吴忠市利通区上桥卫生院 宁夏吴忠 75110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5例患儿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常见症状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发热占28.0%,咽峡炎占44.0%,淋巴结肿大占76.0%,肝脏肿大占84.0%,脾脏肿大占68.0%,眼睑水肿占32.0%,皮疹占24.0%。实验室检查显示异型淋巴比例占72.0%,肝功能损害占64.0%,心肌酶异常占44.0%,尿常规异常占36%。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具有复杂性,提高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特点的重视程度,能够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可能性,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55-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由EB病毒(Epstein Bartirus,EBV)感染,侵犯淋巴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对象是小儿和青少年,临床表现症状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脏损害等,个别表现症状有眼睑水肿、睡眠打鼾[1]。由于患儿体征变化多样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年龄(6.8±2.4)岁,住院时间4~26d。所选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儿科学》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标准,临床表现症状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在发热2~3d的患儿血清中能检测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现象,并且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10%,在患儿外周血检测中能检测出人类疱疹病毒抗体。满足上述条件或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上述条件,均给予确诊[2]。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诊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出现感染迹象的患儿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抗感染治疗,对肝脏出现损害的患儿进行保肝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峡炎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异型淋巴细胞、心电图、EBV抗体等。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25例患儿中,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典型性9例(36.0%),不典型16例(64.0%)。其中发热7例(28.0%),咽峡炎11例(44.0%),淋巴结肿大19例(76.0%),肝脏肿大21例(84.0%),脾脏肿大17例(68.0%),眼睑水肿8例(32.0%),皮疹6例(24.0%)。

2.2 实验室检查

2.2.1血常规检查 25例患儿中,白细胞计数>10×109/L21例(84.0%),白细胞计数<4×109/L4例(16.0%),淋巴细胞>60%23例(92.0%),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18例(72.0%),最高者达到58%。患儿病程在第2周时,血常规改变最常见,不同病程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见表1。

表1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病程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例数比较

血常规异常项目不同病程例数

<7d7~14d≥14d

淋巴细胞 4 17 2

异型淋巴细胞3 14 1

2.2.2 EBV抗体检查 25例患儿在入院7d内,VCA-IgM抗体检查中2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8.0%。

2.2.3肝功能检查 25例患儿中,ALT、AST出现异常16例,占64.0%,其中重度肝损伤患儿4例,占16%。

2.2.4泌尿系统检查 25例患儿中,肾功能出现异常3例,占12.0%,尿常规出现异常9例,占36.0%,其中尿蛋白呈阳性6例,尿红细胞升高3例。

2.2.5心血管检查 25例患儿中,心电图出现异常患儿8例,占32.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11例,占44.0%。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急性增生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感染后,人体机体各系统都会受累,多数是受到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流行病学上的特征是散发性,很少引发大规模流行,由与病毒多数存在口腔分泌物中,因此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传播,但也会有血液传播及垂直传播等途径[3]。在临床上,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而且很多表现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一致,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手法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要与其他病毒感染、传染性肝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这对不典型病例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这样能够提高确诊的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2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分为典型性和不典型性,症状为发热7例,咽峡炎11例,淋巴结肿大19例,肝脏肿大21例,脾脏肿大17例,眼睑水肿8例,皮疹6例。与陈红英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4]。

综上所述,在小儿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症状,血常规检查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治疗中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该判断是否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针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对患儿体格检查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认真对比,诊断思维不局限在典型特征的常见病上,多角度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可能性,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饶友花.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21(23):99-100.

[2] 赵开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4):2129-2130.

[3] 董志勇,何长宏,赵海云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3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894-1895.

[4] 陈红英,刘春艳,邹艳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3,18(2):81-83.

论文作者:许金波1,毛笑丛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临床特点观察论文_许金波1,毛笑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