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明[1](2021)在《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研究高速公路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提高路基施工质量,阐述了石灰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压实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对膨胀土采用石灰进行改良处理后,将其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可有效满足路基施工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的稳定性。
赵亮[2](2021)在《公路工程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文中指出以公路工程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膨胀土的危害,然后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探讨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前膨胀土的处理和施工中的要点,最后对公路施工路段进行检测,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高速公路顺利完成建设。
陈硕[3](2021)在《公路路基膨胀土土性改良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分析了膨胀土路基判别方法和判别程序,归纳了掺无机结合料改性、土工材料加固、封闭包边等在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依托某公路项目桩号K18+720~K18+920路基,分析不同掺灰量下膨胀土胀缩性、抗剪强度指标等参数变化规律,最终拟定对膨胀土进行改良的最优石灰掺量是6%。总结了改良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时的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关键点,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及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秦梓航[4](2021)在《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膨胀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膨胀土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膨胀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容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造成多种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因此,本文依托“新柳南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综合处治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项目,采用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深刻剖析了膨胀土路基的变形开裂机理,系统研究了膨胀土路基填料利用与路基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新柳南高速公路沿线的膨胀土代表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探明了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饱和度的关系和击实功与膨胀量、CBR指标的关系,并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提出了以CBR膨胀量作为工程判别填料膨胀性强弱的评价方法。(2)通过开展路基模型的受压试验,揭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和水分迁移条件下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采用泊松比描述膨胀土侧向塑性变形的时变过程,对不同工况下膨胀土的变形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理论计算和施工实践提供参数。(3)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包边路堤的工后沉降、水平位移及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复合支护结构及防渗保湿措施的处治效果,并优化加固设计参数,指导膨胀土路基设计和施工。(4)根据三向变形沉降理论,推导了三向附加应力增量的计算表达式,对膨胀土路基变形进行预测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原路基及加固路基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利工况下膨胀土路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了土工格栅与固脚墙和路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结构的支护机理,并结合理论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膨胀土填料利用的试验评价方法,并从基底处理、固脚墙支护、包边界面补强压实、加筋材料利用及土工布嵌入等方面阐述了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的施工要点,从而科学地指导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
陈龙旭[5](2020)在《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红砂岩具有易风化、遇水易崩解的特性,湖南地区夏季强降雨与干旱气候造成的周期性干湿循环作用会导致红砂岩路基土强度发生劣化,给公路结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红砂岩地区为保障红砂岩填料用于路床填筑的稳定性,需要对填料进行改良处理,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将改良后的红砂岩土用于路床填筑时,如何保证改良土填筑施工质量,研究基于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的快速检测评价标准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鉴于以上目的,本文选取湘西怀化至芷江高速沿线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素土与水泥改良土的物理特性、宏观力学和微观结构试验等研究,揭示了红砂岩力学强度劣化的物理机制,获得了红砂岩土的基本物理特性指标和宏观力学强度等参数随干湿循环、压实度、含水率、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随后开展了基于动应变控制的红砂岩路基强度设计,确定了重交通荷载等级下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最佳掺量。最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车轮荷载和PFWD的检测过程,得到了红砂岩路床改良土快速检测标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红砂岩素土经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强度劣化特性显着。经受7次干湿循环后红砂岩素土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抗剪强度均不能满足路用要求。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红砂岩含有的长石、方解石和蒙脱石成分在干湿循环中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解矿物盐成分,导致岩土结构产生裂缝和孔隙,致使红砂岩发生崩解,强度降低。(2)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土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先降低、后回升,并且在第7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说明掺加水泥不仅使得红砂岩初始强度得到大幅提升,还缓解干湿循环作用引起的劣化特性。(3)模拟7次干湿循环过程,对每次增湿路径中试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含水率、压实度、正应力以及干湿循环次数对改良土剪切特性的影响:改良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抗剪强度损失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含水率越低,试样的脆性破坏特征越明显;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高含水率试件的破坏类型逐渐由脆性破坏过渡到塑性破坏;相同条件下,96%压实度试件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均高于90%压实度试件;黏聚力c随着增湿过程和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内摩擦角φ整体上从10%增湿到15%的阶段缓慢上升,在后续的增湿过程中骤然降低。(4)采用SEM和imagePro-plu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从微观层面定性与定量地分析了干湿循环效应的劣化机制,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板状大颗粒逐渐崩解成松散破碎体,颗粒排列方式重组,孔隙率逐渐增加,大、中孔隙数量逐渐增多,而小、微孔隙数量不断减少。形态分布分形维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颗粒平均圆形度逐渐增加,形状趋于圆润,土颗粒间嵌挤作用降低,导致内摩擦角降低。(5)研究了基于路基顶面动应变控制技术,进行路基强度设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公路车轮动荷载模型,得到了不同路堤模量和路床改良层填筑高度下的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结合改良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确定了重交通条件下红砂岩水泥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掺量最佳值为5%;(6)根据车轮动荷载频率创建了PFWD的有限元运行模型,计算得到了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和填筑高度Hd对应的路基顶面PFWD检测标准E’vd,Ed和E’vd的线性回归相关性良好。最后建立了路基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标准E’vd与路堤回弹模量E0和路床设计高度Hd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公式,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黄春丽,马金龙,张涛,张晓艳,覃雍容[6](2019)在《云南铁路路基膨胀土改良与施工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化学改良膨胀土的局限性,以云南某铁路运煤通道作为研究对象,在工程现场提取膨胀土样进行化学改良试验。在试验中将石灰作为掺量完成了对膨胀土的改良,分析了石灰掺量对工程现场膨胀土质的改良稳定性和效率。改良膨胀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搅拌次数为3次,且含水率应与最优含水率误差保持在4%以内。石灰膨胀土改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含水率较低的条件下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并且需要控制养护时间;搅拌次数的增加能够提升石灰掺量的均匀性,并且限定时间范围内通过添加剂量能够提升石灰害掺量;4次重复压实次数内即可显着提升平均压实度,重复次数较多将会降低压实度。云南铁路路基膨胀土改良可通过含水率控制、石灰掺量控制和路基压实度3个方面完成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路基使用中的持久与稳定。
何俊[7](2018)在《解析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政工程的公路建设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市政工程公路建设过程中影响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内容,只有确保这些内容的顺利实施才能够提升市政工程公路建设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苏伟[8](2018)在《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膨胀土是一种特殊性黏土,具有多裂隙、易风化、显着胀缩、反复破坏等特性,对环境的湿热变化敏感,处理不当易引发工程病害。因此,膨胀土地区修建公路,常常需要对膨胀土进行处治,以解决膨胀土的工程问题,保证公路长期稳定、健康运行。益娄高速公路沿线存在大量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须改良后使用。因此,采用何种改良方法成为研究重点。改良后的膨胀土用于路基填筑,而改良土的填筑质量直接影响路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如何保证改良土的填筑质量成为研究的又一重点。本文基于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研究项目,就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改良方法、填筑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关于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的研究,本文首先对该地区膨胀土进行取土调查及判别、分类,并研究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了膨胀土的处治方法,确定了生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包边方案,最后选择试验路段进行实施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生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包边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下可达到良好的处治效果。本文核心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判别与分类,首先进行取土调查,然后选择自由膨胀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塑性指数3项指标作为膨胀土判别、分类的依据。2.改良方法,通过改良效果、经济实用性、生态环保性等因素对比性分析,决定采用国内外普遍倡导且技术成熟的石灰改良法。3.处治方法,通过对比工程已有成功处治方法,决定采用施工简单、安全性较好、环保效益较好和对气候环境具有良好针对性的包边方法。4.包边厚度,本文根据大气影响深度计算和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深度试验,确定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包边厚度应为3.5m。5.最佳掺灰量,首先通过室内试验从膨胀性指标、液塑性指标、强度指标初步判定为5%~7%,然后根据室外试验通过CBR指标、压实度指标、胀缩总率指标最终确定为6%。6.最佳含水率,首先通过室内的干法、湿法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初步确定为18%~21%,然后通过现场改良土的压实度试验、CBR试验、胀缩总率试验最终确定为19%左右。7.包边方案,首先确定路基包边的处治深度,包边层厚度为4.0m,顶封层、底封层厚度分别取40cm;然后根据路基的填筑部位及填筑高度不同,具体设计包边处治方案。8.施工质量控制,首先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然后基于试验段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施工工艺,并论证了改良土的含水率、掺灰量、压实度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白银涌,文畅平,曾娟娟,苏伟[9](2017)在《弱膨胀土路基碾压的现场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弱膨胀土路基碾压现场试验,选用现场实测的45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碾压遍数与含水率、松铺厚度、压实度的关系,深入研究弱膨胀土路基压实需要的碾压遍数。结果表明:施工含水率在3%左右时,对所需碾压遍数几乎没有影响;松铺厚度太厚导致土层下部达不到压实要求,太薄则影响压实效率;一定碾压遍数范围内,压实度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值。弱膨胀土路基碾压遍数与填料含水率、松铺厚度、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可采用多元非线性模型表示,此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F检验回归显着;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回代正确率为93.3%。
寇姿姿[10](2016)在《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公路工程实例,介绍了膨胀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施工、路堑开挖施工、护坡施工等内容。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可为类似膨胀土路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石灰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 |
1.1 离子交换作用 |
1.2 碳酸化作用 |
1.3 结晶作用 |
1.4 灰结作用 |
2 工程概况 |
3 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工艺 |
3.1 测量放线及填前处理 |
3.2 地表封层施工 |
3.3 改良膨胀土施工 |
3.4 计算生石灰掺杂量 |
3.5 质量控制 |
3.6 质量检测 |
4 结语 |
(2)公路工程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膨胀土的危害 |
2 工程概况 |
3 公路工程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 |
3.1 膨胀土的处理工艺 |
3.1.1 下承层处理 |
3.1.2 施工放样 |
3.1.3 确定处理方法 |
3.1.4 水泥摊铺 |
3.1.5 拌和 |
3.1.6 碾压 |
3.2 膨胀土路基施工要点 |
3.2.1 粉碎与分层摊铺 |
3.2.2 土层粒径控制 |
3.2.3 压实工作 |
3.2.4 排水系统 |
3.2.5 养护 |
3.3 质量检测 |
3.3.1 压实度检测 |
3.3.2 平整度检测 |
3.4 质量控制措施 |
3.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3.4.2 温度控制 |
3.4.3 做好施工过程监管工作 |
4 结语 |
(3)公路路基膨胀土土性改良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膨胀土判别及处治措施选择 |
1.1 试验段工程概况 |
1.2 膨胀土判别 |
(1)判别方法。 |
(2)判别程序。 |
1.3 膨胀土改良方案选择 |
2 石灰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 |
2.1 膨胀土胀缩率试验 |
2.2 膨胀土抗剪强度试验 |
3 改良膨胀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
3.1 施工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 |
3.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1)原材料检验。 |
(2) 分层填筑压实。 |
(3)施工质量检测。 |
4 结束语 |
(4)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膨胀土胀缩变形特性研究 |
1.2.2 沉降变形计算理论及方法研究 |
1.2.3 膨胀土路基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膨胀土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2.1 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2.2 膨胀土力学性质研究 |
2.2.1 土的击实试验 |
2.2.2 泡水膨胀量试验 |
2.2.3 承载比CBR试验 |
2.2.4 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 |
2.3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
2.3.1 膨胀性指标 |
2.3.2 土的收缩性指标 |
2.4 膨胀等级的确定 |
2.4.1 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 |
2.4.2 CBR膨胀量分类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变形特性的膨胀土模型试验研究 |
3.1 轴向压缩模型试验 |
3.1.1 土的压缩机理 |
3.1.2 模型箱的设计 |
3.1.3 材料的选取 |
3.1.4 试验方案 |
3.1.5 试验过程 |
3.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 无侧向约束下的模型受压试验 |
3.2.1 泊松比的计算 |
3.2.2 试验仪器 |
3.2.3 试验方案及过程 |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水分迁移条件下的模型收缩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填方试验路基变形监测研究 |
4.1 工程简介 |
4.1.1 试验路工程概况 |
4.1.2 试验场地确定 |
4.2 膨胀土加固路基设计 |
4.2.1 包边宽度的确定 |
4.2.2 固脚墙尺寸设计 |
4.2.3 试验段加固设计方案 |
4.3 自动化监测系统及仪器布设 |
4.3.1 监控量测内容及仪器布置总方案 |
4.3.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 |
4.4 路堤基顶沉降监测及分析 |
4.4.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
4.4.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
4.4.3 试验结果分析 |
4.5 路基水平位移监测及分析 |
4.5.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
4.5.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
4.5.3 试验结果分析 |
4.6 土壤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
4.6.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
4.6.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
4.6.3 试验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膨胀土路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 |
5.1 路基三向变形沉降理论 |
5.1.1 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方法 |
5.1.2 泊松比及孔隙比的确定 |
5.1.3 不同工况下路基沉降计算值 |
5.2 路基变形特征有限元分析 |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2.2 计算工况和计算参数的选定 |
5.2.3 计算结果分析 |
5.3 沉降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公路膨胀土填方路基处治技术 |
6.1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
6.2 填料的选择与评价 |
6.3 基底处理与固脚墙加固技术 |
6.4 包边加筋技术 |
6.5 路基防排水措施 |
6.6 路基填筑施工流程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7.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红砂岩改良土强度特性研究现状 |
1.2.2 干湿循环条件下岩土材料强度特性研究现状 |
1.2.3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红砂岩土工程特性研究 |
2.1 基本概况 |
2.2 红砂岩基本性质 |
2.2.1 室内崩解试验 |
2.2.2 矿物成分分析 |
2.3 红砂岩填料基本物理特性 |
2.3.1 筛分试验 |
2.3.2 含水率与干密度 |
2.4 红砂岩填料力学特性 |
2.4.1 干湿循环方案 |
2.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2.4.3 回弹模量试验 |
2.4.4 抗剪强度试验 |
2.5 本章小结 |
3 红砂岩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研究 |
3.1 概述 |
3.2 改良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3.2.1 水泥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备 |
3.2.2 水泥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
3.3.1 水泥改良土抗压回弹模量试件制备 |
3.3.2 水泥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方案 |
3.3.3 水泥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
3.4 红砂岩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
3.4.1 水泥改良土直接剪切试件制备 |
3.4.2 水泥改良土直接剪切试验方案 |
3.4.3 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3.5 干湿循环下水泥改良土微观机制分析 |
3.5.1 微观结构模型 |
3.5.2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ABAQUS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计算 |
4.1 基于动应变控制法的路基强度控制研究 |
4.1.1 动荷载 |
4.1.2 路基动应变控制法 |
4.2 基于ABAQUS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
4.2.1 研究思路 |
4.2.2 有限单元法 |
4.2.3 ABAQUS软件介绍 |
4.2.4 车轮荷载计算模型介绍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红砂岩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研究 |
5.1 概述 |
5.2 PFWD工作特性研究 |
5.2.1 PFWD测试原理 |
5.2.2 PFWD测试过程 |
5.3 PFWD落锤荷载模拟 |
5.3.1 有限元模型介绍 |
5.3.2 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标准E'_(vd)确定 |
5.3.3 多元非线性拟合 |
5.4 实体工程检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云南铁路路基膨胀土改良与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地区路基膨胀土改良工程 |
1.1 工程概况 |
1.2 改良剂选择 |
1.3 石灰在膨胀土改良中的原理 |
1.4 石灰在膨胀土改良中的参数选择 |
1.5 石灰改良铁路路段膨胀土试验 |
2 云南地区石灰膨胀土改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
2.1 改良膨胀土体的含水率控制 |
2.2 改良膨胀土的石灰掺量控制 |
2.3 路基压实度施工控制 |
3 结论 |
(7)解析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控制 |
1.1 市政公路工程路基平整度工艺控制 |
1.2 市政公路工程面层裂缝施工工艺控制 |
1.3 市政公路工程面层平整度施工工艺控制 |
2 市政工程公路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 |
2.1 建立健全市政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制度 |
2.2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
2.3 加强施工材料的选择 |
2.4 对于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
3 结束语 |
(8)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
1.2.2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
2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 |
2.1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意义 |
2.2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方法的确定 |
2.3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判别与分类 |
2.3.1 工程概况 |
2.3.2 试验土样 |
2.3.3 判别步骤及依据 |
2.3.4 土样的表观特性 |
2.3.5 膨胀土的判别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处治方法 |
3.1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
3.1.1 试验内容及依据 |
3.1.2 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试验 |
3.1.3 膨胀土的力学特性试验 |
3.1.4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总结 |
3.2 膨胀土处治方法的选择 |
3.2.1 膨胀土常用处治方法的简介 |
3.2.2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处治方法的确定 |
3.2.3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处治材料的选择 |
3.3 本章小结 |
4 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包边处治参数 |
4.1 石灰改良膨胀土包边厚度的确定 |
4.1.1 包边厚度确定的意义 |
4.1.2 包边厚度确定方法的选择 |
4.1.3 土体大气影响深度的确定 |
4.1.4 土体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深度的确定 |
4.1.5 益娄高速公路包边厚度的确定 |
4.2 石灰改良膨胀土最佳掺灰量的确定 |
4.2.1 试验方法的确定 |
4.2.2 试验材料的选择 |
4.2.3 试验步骤及依据 |
4.2.4 室内试验 |
4.2.5 室外试验 |
4.2.6 最佳石灰掺量的确定 |
4.3 石灰改良膨胀土最佳含水率的确定 |
4.3.1 试验方法的确定 |
4.3.2 试验材料及方法的选择 |
4.3.3 试验步骤及依据 |
4.3.4 室内试验 |
4.3.5 室外试验 |
4.3.6 最佳含水率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路基膨胀土包边方案及施工工艺 |
5.1 石灰改良膨胀土包边方案的确定 |
5.1.1 包边法处治深度的确定 |
5.1.2 路基包边处治方案的确定 |
5.2 石灰改良膨胀土施工方案的确定 |
5.2.1 掺灰工艺的确定 |
5.2.2 填筑方案的确定 |
5.2.3 施工准备方案的确定 |
5.2.4 人、材、机方案的确定 |
5.3 现场施工工艺的确定 |
5.3.1 施工工艺的要点 |
5.3.2 现场铺土 |
5.3.3 现场铺灰 |
5.3.4 路拌闷灰 |
5.3.5 碾压平整 |
5.4 现场施工工序的实施 |
5.4.1 顶封层和底封层的施工 |
5.4.2 包边层的施工 |
5.5 本章小结 |
6 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 |
6.1 填筑土体含水率的控制 |
6.1.1 含水率控制的意义 |
6.1.2 膨胀土初始含水率的控制措施 |
6.1.3 改良土最佳含水率的控制措施 |
6.2 改良土体掺灰量的控制 |
6.2.1 膨胀土掺灰量控制的意义 |
6.2.2 掺灰均匀性的控制措施 |
6.2.3 灰剂量的控制措施 |
6.3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
6.3.1 路基压实度控制的意义 |
6.3.2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措施 |
6.3.3 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检测 |
6.4 石灰改良膨胀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
6.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
6.4.2 填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
6.4.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弱膨胀土路基碾压的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弱膨胀土路基碾压质量控制的试验设计 |
1.1 试验现场概况 |
1.2 现场试验方案 |
2 现场试验结果 |
3 试验结果分析 |
4 弱膨胀土路基施工中碾压遍数的预测模型 |
4.1 多元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4.2 工程实践应用 |
5 结语 |
(10)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膨胀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 |
1.1 膨胀土路堤 |
1.2 路床 |
1.3 沿河路堤 |
2 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
2.1 膨胀土路基工艺试验 |
2.2 膨胀土路基填筑施工 |
2.2.1 路堤填筑 |
2.2.2 路基检测 |
2.2.3 土工网铺设 |
2.2.4 石灰砂砾土填筑 |
2.3 路堑开挖施工技术 |
2.4 护坡施工技术 |
2.4.1 土工网铺设 |
2.4.2 喷播草坪 |
3 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
3.1 确保工程质量 |
3.2 节约施工成本 |
3.3 环境效益良好 |
4 结语 |
四、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刘博明. 交通世界, 2021(31)
- [2]公路工程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 赵亮. 交通世界, 2021(19)
- [3]公路路基膨胀土土性改良及施工技术研究[J]. 陈硕. 工程与建设, 2021(03)
- [4]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秦梓航. 广西大学, 2021(12)
- [5]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 陈龙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6]云南铁路路基膨胀土改良与施工质量控制[J]. 黄春丽,马金龙,张涛,张晓艳,覃雍容. 甘肃科学学报, 2019(06)
- [7]解析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J]. 何俊. 低碳世界, 2018(12)
- [8]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D]. 苏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12)
- [9]弱膨胀土路基碾压的现场试验研究[J]. 白银涌,文畅平,曾娟娟,苏伟. 中国科技论文, 2017(01)
- [10]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 寇姿姿. 交通世界,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