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一、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晶,吕晖,邢晓琳,任文杰[1](2021)在《中国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中国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国内43家医院进行调查,对人口学特征及暴力发生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发现,有50.2%的医务人员曾遭受过来自患者或其家属的暴力,且暴力发生形式以非身体暴力为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医院级别、科室、医务人员对患方卫生行业印象的判断、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对患方态度的认知、对暴力伤医行为的看法是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结论:遭受暴力的风险与医务人员的社会认知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提高沟通技巧,以缓解医患关系。

王晶晶[2](2021)在《基于社会认知的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卫生从业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会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造成明确或含蓄的挑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是作为一个严重的流行性问题存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扰乱医院诊疗秩序,降低服务质量,弱化医务人员从业意愿等。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患方的社会认知在其暴力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在构建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现场调查,寻找影响患方社会认知的关键因素,为干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提供建议,以拓宽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解决思路和研究视野。目的探查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构建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社会认知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患方社会认知的作用强度及路径;以此为防范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以“社会认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医患关系”等为关键词,系统检索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了解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产生原因及防范策略。然后,综合考虑空间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从我国西、中和东部地区随机各抽取一个省份,即贵州、河南和山东,再从每个省分别随机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的地市各1个,后在每个地级市再随机抽取一、二、三级医院各2家,每家医院分别随机抽取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各50人(一级医院各30人),在2018年7月期间,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数量为20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2%,通过Excel、SPSS 24.0及AMOS 22.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基本特征的患方在其暴力倾向与行为上的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可知,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状况的患方在其就医不满率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职业及健康状况的患方在其暴力伤医发生率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知,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患方在其对暴力伤医行为认知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方暴力倾向与行为状况结果发现,共有63名(3.1%)患方曾有过“语言暴力行为”;分别有17名(0.8%)和10名(0.5%)曾有过“轻微肢体暴力行为”和“严重肢体暴力行为”。同时也发现,有暴力行为的患方均曾有过就医不满经历,且有46.7%的调查对象表示近一年均有过就医不满的经历,原因占前三的分别是服务态度不好、看病手续繁琐和医疗费用高。3.患方社会认知与暴力行为模型验证经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患方的社会关系可通过影响患方对医务人员认知和对医院与行业认知进而对其暴力倾向与行为产生影响,即起间接效应,故总效应值为-0.204,而健康教育与媒体舆论既可直接影响患方暴力倾向与行为,即直接效应,其效应值为0.280;也可通过影响患方对医院与行业认知和对医务人员认知进而对患方暴力倾向与行为产生影响,即起间接效应,其效应值为0.067,故总效应值为0.347。结论尽管患方暴力发生率总体不高,但就医不满发生率却较高,且所有有过暴力伤医行为的患方均有过就医不满经历。此外,社会关系、健康教育及媒体舆论是患方暴力倾向与行为的前因变量,即其主要通过影响患方社会认知(包括对医务人员的认知和对医院和行业的认知)这一中间变量,来作用于患方暴力倾向与行为。

陈晓东[3](2021)在《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调查和分析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基于KAP理论的短期干预研究,评价短期干预措施效果,为中期和长期干预做准备,旨在为我国制定农村小学生跌伤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与参考,减少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发生。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汕头市农村两所小学1-6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及过去一年非故意伤害发生现况及特征。2、病例对照研究:将横断面发现的跌伤小学生作为病例组,按照同性别、同年级、同年龄(±2岁)、同学校1:1匹配的方法,匹配过去一年未发生跌伤的小学生作为对照组。调查学生基本信息、跌伤特征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3、短期干预研究:将横断面调查的两所小学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的学生及家长进行基于KAP理论的教育干预,对照组实施普通干预。干预并随访半年,调查小学生该半年的跌伤发生率及家长知信行情况,评价短期干预措施效果。结果1、横断面研究: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过去一年非故意伤害发生率为36.45%,人次发生率为52.23%,其中主要发生类型为跌伤(31.02%)、运动伤(22.19%)及动物伤(13.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2.388,95%CI:1.703-3.348)、独生子女(OR=2.325,95%CI:1.260-4.293)、留守儿童(OR=2.869,95%CI:1.379-5.970)、与家人关系一般(OR=3.147,95%CI:1.357-7.301)、与老师关系一般或差(OR=2.530,95%CI:1.372-4.666;OR=10.474,95%CI:1.243-88.23)、电子游戏时间>2小时/天(OR=2.301,95%CI:1.421-3.726)是农村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危险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农村小学生过去一年跌伤发生率为14.53%,人次发生率为16.20%。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OR=3.682,95%CI:1.160-11.686)、与同学关系一般/差(OR=2.939,95%CI:1.162-7.434)、与老师关系一般/差(OR=3.462,95%CI:1.356-8.835)、每天电子游戏时间>1小时(OR=2.559,95%CI:1.269-5.162)、生活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下(OR=2.802,95%CI:1.201-6.537)是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危险因素。3、短期干预研究:干预前干预组(过去6个月)的跌伤发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97%;干预后干预组的跌伤发生率为6.53%,低于对照组8.0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认知平均得分(4.92±1.51)分,高于对照组(4.90±1.34)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认知平均得分(6.04±1.07)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的认知平均得分(4.89±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态度平均得分(20.44±3.90)分,低于对照组(21.01±3.6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态度平均得分(25.32±4.17)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平均得分(21.58±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行为平均得分(35.54±10.68)分,低于对照组(35.83±11.1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行为平均得分(43.70±10.99)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平均得分(34.59±1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差、与老师关系一般/差、每天电子游戏时间>1小时、生活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下是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危险因素。通过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家长的知信行,对小学生跌伤发生率有预防作用。

徐钰珊[4](2021)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制定有关干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六所护理院校共1110名实习护生,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量表、工作场所暴力具体情况调查表、开放性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使用类统计分析法分析实习护生回答的开放性问题。结果:沈阳市实习护生在其整个实习期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暴露率为31.45%,暴露率较高;其中情感虐待暴露最多,为29.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热爱护理事业”(OR=2.133,P=0.002)、“确定或不清楚学校/医院有无专门工作场所暴力处理机构”(OR=1.962,P=0.009)、“知晓能力”(OR=1.029,P=0.013)是遭受暴力的危险因素,“应对能力”(OR=0.959,P=0.001)和“组织支持”(OR=0.909,P=0.004)是遭受暴力的保护因素;应对资源总分为74.00(59.50,92.00),知晓能力、预见能力、应对能力、组织支持得分分别为24.00(18.00,30.00)、17.00(13.00,22.00)、26.00(21.00,32.00)、8.00(6.00,1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本地人”“事前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实习时,医院有无相关教育”“开展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教育的需要性”“暴露于工作场所暴力”是影响实习护生WPV应对资源的主要因素。实习护生们通过“现状”“感悟”“展望”三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观点。结论:沈阳市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需要得到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其应对资源程度也有上升空间。管理者和教育者可根据工作场所暴力和应对资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实习护生们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和呼吁,采取对应措施如制定课程和相关干预等,提高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能力,降低工作场所暴力的暴露率和负面影响。

吴莹玉[5](2020)在《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提高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意识,为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实施标准,进一步完善护士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中的职业防护内容。方法1.以“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护士”/“nurse*”、“培训”/“train*”/“education”等为检索词在国内外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参照检索所得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初步形成条目池。2.便利抽取青岛市某3个辖区内的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丰富条目池。3.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包含临床护士、患者及家属和医院行政人员在内的19名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地深度访谈,访谈资料应用Colaizzi法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取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需求,结合文献回顾和现状调查结果,初步构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4.运用德尔菲法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初稿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进行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初步形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条目池。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1.31%的三甲综合医院护士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辱骂、威胁、性骚扰、躯体攻击。(2)暴力事件多于白班(67.63%)、有其他同事在场(76.98%)、护士办公室(39.57%)和急诊(61.06%)发生;为首施暴人员多为中年(77.70%)、男性(78.42%)和患者家属(73.38%);施暴主要原因为施暴者素质低(71.22%)、其不合理要求被拒绝(60.43%)和等候时间长(46.76%)等;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为耐心解释(79.14%)、忍让回避(53.96%)和求助保安(30.94%);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后,护士受到的即时影响主要为感到委屈(80.58%)、气愤(77.70%)和工作热情下降(52.52%),且常存在持续影响(62.59%)。(3)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水平总体较低,66.67%的护士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76.13%的护士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6.76%的护士不认为“工作场所暴力”不值得大惊小怪,95%以上的护士对预防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持肯定态度。(4)49.77%的护士所在医院开展过与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有关的培训。3.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共提取暴力识别、应对策略、自我保护、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心理支持和法律法规7个培训需求主题。结合文献回顾和现状调查结果,初步构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中,培训目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培训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4.共20名专家参加体系构建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分别为95.24%、95.00%。第二轮培训目标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28,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3(P<0.001);第二轮培训内容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03,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3(P<0.001)。最终确立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中,培训目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其一级指标分别为:树立防暴意识、具备暴力识别技能、掌握暴力应对技能、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和熟知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其一级指标分别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概况、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特征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指导;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及工作坊等。5.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显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目标中,“树立防暴意识”和“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两项指标所占权重最大(0.262),其次为“具备暴力识别技能”、“掌握暴力应对技能”和“保持健康心理状态”(0.146),最后为“熟知法律法规”(0.038)。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内容中,“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指导”权重最大(0.547),其次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特征”(0.345),最后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概况”(0.109)。结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需求高;本研究构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开展护士防暴能力培训工作。

杨雪萍,张有澎,马伟芳,孙子恒,张芸[6](2020)在《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检索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当今我国医疗场所暴力的发展现状、诱发因素及暴力的不良影响,并对防治医疗暴力的发生提出个人观点。

佟赤[7](2020)在《社会心理因素与农村卫生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态度的关系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服务要求日益增加。卫生服务能力的发展速度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矛盾导致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不断增强,卫生人员职业压力加大。个体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增加而导致的诸多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严重损害职业人群生命质量和降低其工作绩效的重要职业卫生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是农村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作绩效和对其身心健康保护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了两难局面。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以来,以心理资本为代表的积极心理资源成为缓解职业压力、保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满意度、促进工作投入的一种解决方案。多年来,本研究团队对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资本、身心健康、工作态度领域多数变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变量代表工作绩效,全面探讨了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和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等变量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引入多个变量进行研究将进一步增强心理资本在职业人群健康保护和提高工作绩效两难局面中的解释效力,为心理资本开发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2017年1月,以辽宁省乡镇卫生院为抽样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东、南、西、北、中地域分布,分别随机抽取一个市,得到丹东、大连、朝阳、铁岭、沈阳五个城市,在选取的市再随机抽取一个县,对抽取的样本县全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进行整群调查。(一)研究方法此研究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5份。(二)测量工具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自编量表测量。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一般健康、工作倦怠、抑郁症状、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成本意识、医疗事故恐惧、生活满意度等变量全部采用国际通用量表进行测量。(三)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研究变量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分层回归模型分析心理资本在变量之间的影响,使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程度。使用Amos1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分别绘制路径图,建立理论模型。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和确定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身心健康间作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2%,其中医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8.1%,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5%;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情感衰竭均值为14.01,;卫生人员总体去人性化的均值为4.22;卫生人员总体低成就感均值为15.81;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体一般健康(GHQ)得分为5.32,个体一般健康得分大于11分占比为12.7%。心理资本及各维度与抑郁症状呈现负相关(p<0.01)、与一般健康(GHQ)呈负相关(p<0.01)、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抑郁症状正相关,与一般健康(GHQ)正相关,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呈正相关。职业紧张的付出回报比、超负荷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与一般健康(GHQ)呈正相关;付出回报比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正相关;超负荷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呈正相关,与低成就感呈负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与一般健康(GHQ)呈负相关,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负相关。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和一般健康(GHQ)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和情感衰竭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和去人性化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超负荷、组织支持感和低成就感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修正后的理论模型拟合较好:χ2/df=0.775,GFI=1,AGFI=0.997,CFI=1,IFI=1,RMSEA=0,TLI=1.001,RMR=0.206。2、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作态度之间的作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72.16,其中医生工作满意度均值为72.45,护士满意度均值为70.99,都高于辽宁医生总体满意度平均值63.38。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作投入均值为72.82,其中医生工作投入均值为72.46,护士工作投入均值为71.54,都低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体的工作投入水平。心理资本及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与工作投入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与工作投入及各维度呈负相关。职业紧张的付出回报比、超负荷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付出回报比与工作投入及各维度呈负相关;超负荷与工作投入及各维度呈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及三个维度呈正相关。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暴力、付出回报比、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超负荷和工作投入之间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修正后的理论模型拟合较好:χ2/df=0.172,GFI=1,AGFI=0.999,CFI=1,IFI=1,RMSEA=0,TLI=1.002,RMR=0.035。3、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研究乡镇卫生院人员心理资本均值(标准差)为107.94(15.77),医生心理资本均值为107.75,护士心理资本均值为106.76,都低于总体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与组织支持感、生活满意度、成本意识、超负荷正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付出回报比、工作场所暴力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在乡镇卫生院人员身心健康变量中,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2%,一般健康(GHQ)大于11分者占12.7%,情感衰竭均值为14.01,去人性化的均值为4.22,低成就感均值为15.81;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72.16,工作投入均值为72.82。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龄、婚姻状况、离职倾向、夜班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特征变量,以及组织支持感、生活满意度、成本意识、超负荷、工作场所暴力、医疗事故恐惧、付出回报比是心理资本的重要影响因素。证明了组织支持感、心理资本是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的重要保护因素,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是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的危险因素。构建了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与身心健康、工作态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依托积极心理资源理论,大力开发和干预心理资本的政策建议。开发心理资本,既能够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又可以促进形成积极工作态度;是组织解决职业健康防护与提高绩效两难问题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得到的前因变量对心理资本的贡献顺位依次为组织支持感、生活满意度、成本意识、超负荷、工作场所暴力、医疗事故恐惧、工龄。医院管理者应按照贡献顺位,以心理资本投资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支持性的组织环境,培养成本意识;医院的群团组织要关心职工生活,提高生活满意度;建立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机制,帮助职工克服医疗恐惧,适度超负荷安排工作。投资心理资本开发可以增加卫生人员的心理资本存量,有利于缓解职业紧张,提高工作绩效。尤其关注15-24年工龄的职工,有离职倾向和经常值夜班的职工,有针对性的增强积极心理资本,保护身心健康。

刘秀梅[8](2019)在《胶州市居民伤害流行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伤害对人群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成为全球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常见和频繁的伤害,加上高死亡率和残疾,不仅使很多人丧生,而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通过开展伤害监测,制定预防措施,建立安全社区来达到预防和控制伤害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已逐渐加深。2006年,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国家伤害监测系统。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胶州市建立了伤害监测报告体系,但一直未开展伤害的分析研究,缺乏对胶州市伤害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掌握胶州市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影响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本次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胶州市2017年伤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胶州市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伤害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胶州市CDC的伤害监测报告统计。收集胶州市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伤害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害发生的流行特点和影响伤害程度的危险因素。主要结果:1.2017年胶州市居民伤害共报告12234例,伤害总发生率为14.39‰。伤害监测病例中,男性病例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1.99:1;从年龄上看,45~5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文化程度中初中比例最高;在职业中,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生产人员是高风险群体;2.7-9月是伤害的高发月份,高发时段出现在上午8点到10点。3.伤害发生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如下:机动车事故、动物伤害、跌倒、钝性伤害、刀刺伤。4.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的是:道路/街道、房屋、工业和建筑工地。发生伤害时,主要从事休闲活动,驾驶车辆和工作。5.从伤害意图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伤害是无意伤害,其次是故意伤害,自残/自杀。6.伤害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尖锐伤/咬伤/开放伤、瘀伤、脑震荡。头部,上肢和下肢在伤害部位中所占比例最高。伤害后结局以观察、转院或住院治疗为主。7.在伤害程度上,监测病例以轻度为主。性别,年龄,伤害原因,地点,活动,自残/自杀意图,伤害的性质和部位都是严重伤害的危险因素。建议:1.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2.加强管理,减少宠物伤害的发生;3.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4.积极干预,减少暴力伤害及自残/自杀的发生;5.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

陈娜[9](2019)在《某二甲公立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及影响因素的典型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医院医务工作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防控提出基础数据,推动将暴力防控纳入医院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建设之中。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编制的《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国家案例研究工具--调查问卷》,以我国中部某二甲公立医院全员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该院978名医务工作者开展横断面调查及现场重点人群访谈。分析该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施暴者来源等;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结合质性研究软件MAXQDA 12,对问卷开放性题目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从医务工作者视角深入分析工作场所暴力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1187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978份,有效回收率为82.39%。有474名(48.47%)医务工作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86名(8.79%)医务工作者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其中有62人(72.09%)认为此次身体暴力事件可以预防;461名(47.14%)医务工作者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其中以语言侮辱为主(45.71%);施暴者主要为患者家属(49.43%)和患者(41.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轮班是医务工作者遭受身体暴力的危险因素,男性医务工作者发生身体暴力的风险是女性医务工作者的1.96倍(OR=1.96,P<0.01)。轮班医务工作者发生身体暴力的风险是非轮班医务工作者3.37倍(OR=3.37,P<0.01)。性别、职称、科室、月收入是医务工作者遭受心理暴力的危险因素,男性医务工作者发生心理暴力的风险是女性医务工作者的1.48倍(OR=1.48,P=0.03);高级职称医务工作者发生心理暴力的风险是初级职称医务工作者的2.55倍(OR=2.55,P<0.01);门急诊医务工作者发生心理暴力的风险是内科的1.975倍(OR=1.85,P=0.01);月收入4000-6000的医务工作者发生心理暴力的风险是月收入小于2000的医务工作者的4.29倍(OR=4.29,P<0.01)。经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与工作场所暴力相关的4005个自由节点,478个树状节点,47个范畴、16个主范畴,有效率为85.71%。医务工作者对身体暴力原因的开放性回答主要以工作组织管理因素(39.78%,389/978)和工作场所管理因素(33.95%,332/978)为主。对心理暴力原因的开放性回答主要以工作组织管理因素(42.23%,413/978)为主。对策建议的开放性回答主要以组织措施(55.83%,546/978)和环境关于措施(54.50%,533/978)为主。结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施暴人群、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各有特点,亟待构建医院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并将暴力防控纳入其中。

蔡建政[10](2019)在《基于Belk情境理论的护士工作过场所暴力高危情境要素识别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WPV)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以帮助护士早期、快速识别WPV,为今后构建应对策略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护士 WPV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护士 WPV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2017年10-12月苏州市在职临床护士 2566名进行调查,描述护士 WPV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调查结果,分析WPV的高危科室,为第二部分质性研究受访者的选择与确定提供依据。2.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的质性研究根据Belk情境理论围绕不同受访者设计编制而成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使访谈对象更具有代表性,根据第一部分调查结果,采用目的性抽样,对WPV高危科室的36名护士 WPV经历者、事件目击者及处理该事件管理者进行访谈,并结合第-部分量性调查结果,从而明确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结果1.护士 WPV现况:(1)发生率:护士 WPV总体发生率为68.4%,其中心理暴力的发生率为67.7%,身体暴力的发生率为13.1%;(2)发生特征:①环境特征:66.6%的护士 WPV发生在白班,且86.2%的暴力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病室、病区护士站等护士工作的区域;②施暴者特征:96.2%的暴力事件是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实施的,70.6%的施暴者集中在男性,其中中年人群占比为62.7%;(3)发生原因:因“素质低”、“其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绝”、“认为医疗费用贵”、“等候时间长”以及“对医生工作不满意”等原因引发的护士 WPV分别占总体暴力事件的61.4%、49.0%、34.8%、33.6%、23.4%;2.护士 WPV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科室、护士对WPV的认知与态度及医院对WPV的态度与应对措施是护士 WPV的影响因素,其中进一步对科室具体分析,发现急诊室、输液室、门诊、精神科及儿科为护士 WPV高危科室。3.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的质性研究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1 1个):①先行状态(2个):患方为酗酒患者;精神状态异常时。②环境或制度要素(2个):对医院综合环境不满时;对医院就诊制度或流程不满时。③目的要素(3个):多次寻医生或护士未果时;等待时间较长时;不合理要求被拒绝时。④时机要素(4个):拒绝接受当前病情时;质疑医疗费用时;对护士服务态度或沟通不满意时;接受有创操作首次不成功时。结论1.护士 WPV现况:①苏州市在职临床护士遭受WPV的现象较为普遍,暴力类型主要以心理暴力为主;②护士 WPV事件主要发生在白班,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病室和护士站;施暴者主要是由中年男性的患者或患者家属组成;③“素质低”、“其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绝”、“认为医疗费用贵”、“等候时间长”以及“对医生工作不满意”为护士 WPV常见诱发因素。2.护士 WPV影响因素分析:科室、护士对WPV的认知与态度及医院对WPV的态度与应对措施是护士 WPV的影响因素。3.本研究基于Belk情境理论通过混合型研究设计最终析出护士 WPV高危情境要素,其中先行状态2个:患方为酗酒患者;精神状态异常时;环境或制度要素2个:对医院综合环境不满时;对医院就诊制度或流程不满时;目的要素3个:多次寻医生或护士未果时;等待时间较长时;不合理要求被拒绝时;时机要素4个:拒绝接受当前病情时;质疑医疗费用时;对护士服务态度或沟通不满意时;接受有创操作首次不成功时。

二、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调查对象遭受不同类型暴力的分布情况
    2.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遭受暴力的发生率总体较高
    3.2 所在医院级别及科室对医务人员遭受暴力的风险具有显着影响
    3.3 遭受暴力的风险与医务人员的社会认知密切相关

(2)基于社会认知的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注释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农村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横断面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短期干预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局限性与创新性
    5.1 局限性
    5.2 创新性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小学生跌倒伤害的流行现况及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横断面调查问卷
附录三 病例对照量表问卷
附录四 干预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致谢

(4)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2.1 抽样方法
        2.2.2 纳排标准
        2.2.3 样本量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
    2.6 伦理考虑
    2.7 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现状调查
        3.2.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3.2.2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具体情况现状
        3.2.3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
    3.3 工作场所暴力与其应对资源的相关性
    3.4 工作场所暴力与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
        3.4.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
    3.5 实习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
4 讨论
    4.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4.1.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
        4.1.2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
    4.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4.2.1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现状
        4.2.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
    4.3 实习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1 行为目标理论
        4.2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文献回顾研究对象
        1.2 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1.3 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对象
        1.4 专家遴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回顾法
        2.2 问卷调查法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2.4 德尔菲法
    3 统计学分析
        3.1 问卷调查法
        3.2 德尔菲法
    4 质量控制
        4.1 团队组建
        4.2 问卷调查
        4.3 半结构式访谈
        4.4 专家咨询
结果
    1 文献回顾结果
    2 问卷调查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
    3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3.2 培训需求主题
    4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初稿
    5 咨询专家结果
        5.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5.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3 专家的权威程度
        5.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5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6 指标咨询结果
        6.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6.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讨论
    1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的必要性和需求性高
    2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科学性较好
    3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可靠性较强
    4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内容分析
        4.1 培训目标
        4.2 培训内容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场所暴力伤医概念的界定
2 医疗场所暴力的发生现状及危害
3 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的研究现状
    3.1 研究工具
        3.1.1 医疗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3.1.2 医患冲突风险评估和管理工具
        3.1.3 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13](Broset-Violence Checklist,BVC)
    3.2 研究结果
        3.2.1 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的原因分析
        3.2.2 防治措施
4 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7)社会心理因素与农村卫生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态度的关系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身心健康之间的作用研究
    1 前言
        1.1 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构念及研究
        1.2 身心健康相关构念及研究
        1.3 积极心理学理论相关构念及研究
        1.4 理论模型及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2.2.1 研究方法
        2.2.2 测量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研究变量的组间差异
        3.3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4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3.4.1 一般健康(GHQ)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4.2 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4.3 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5 构建理论模型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心理资本在社会心理因素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作态度之间的作用研究
    1 前言
        1.1 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构念及研究
        1.2 工作态度相关构念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3 积极心理学理论相关构念及研究
        1.4 理论模型及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2.2.1 研究方法
        2.2.2 测量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变量的组间差异
        3.2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3.3.1 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3.2 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4 构建理论模型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2.2.1 研究方法
        2.2.2 测量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变量的组间差异
        3.2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胶州市居民伤害流行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某二甲公立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及影响因素的典型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
        1.1.2 工作场所暴力是最重要的职业健康问题之
        1.1.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更加严重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场所暴力定义
        1.2.2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严重程度
        1.2.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指南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国内现有研究成果
        1.3.2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研究内容
        3.2.2 概念及定义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现场访谈法
        3.3.4 统计分析法
    3.4 技术路线
    3.5 质量控制
        3.5.1 预调查
        3.5.2 数据收集和整理
4 研究结果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工作场所暴力基本情况及特征
        4.2.1 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4.2.2 工作场所暴力施暴人群
    4.3 身体暴力基本情况及特征
        4.3.1 身体暴力发生率
        4.3.2 身体暴力发生时间、地点
        4.3.3 身体暴力施暴人群
        4.3.4 身体暴力的应激问题和症状
        4.3.5 身体暴力的相关调查和处理
        4.3.6 未向他人提起身体暴力的原因
    4.4 心理暴力基本情况及特征
        4.4.1 心理暴力发生率
        4.4.2 心理暴力施暴人群
        4.4.3 语言侮辱基本情况
        4.4.4 欺凌/团伙欺负基本情况
        4.4.5 性骚扰基本情况
        4.4.6 种族歧视基本情况
    4.5 工作场所暴力影响因素分析
        4.5.1 身体暴力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4.5.2 心理暴力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4.5.3 工作场所暴力多因素分析
    4.6 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措施
        4.6.1 身体暴力应对措施
        4.6.2 心理暴力应对措施
        4.6.3 工作场所暴力担心程度
        4.6.4 最终处理方式及满意度
    4.7 医院应对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规定及举措
        4.7.1 医院应对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相关规定
        4.7.2 医院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现有措施
        4.7.3 医务工作者认为现有措施对工作的帮助程度
        4.7.4 医院工作场所资源变化及其影响
    4.8 工作场所暴力原因及对策的质性分析
        4.8.1 身体暴力原因的质性分析
        4.8.2 心理暴力原因的质性分析
        4.8.3 工作场所暴力对策建议的质性分析
5 讨论和建议
    5.1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情况严重
    5.2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
    5.3 工作场所暴力的施暴人群
        5.3.1 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的施暴人群
        5.3.2 来自管理者、同事的暴力行为不容被忽视
    5.4 工作场所暴力的担心程度及处理方式
        5.4.1 医务工作者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担忧程度高
        5.4.2 工作场所暴力的处理方式难以令医务工作者满意
    5.5 需要对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问题和症状加强重视
    5.6 医院层面优先措施建议
6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附录2 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国家案例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附录3 开放式编码中的树状节点
    附录4 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场所暴力行为调查研究-现场访谈转录文本汇总(节选)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Belk情境理论的护士工作过场所暴力高危情境要素识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1.1 工作场所暴力的概念
        1.2 国内外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况
        1.3 护士WPV的负面影响
        1.4 护士WPV的风险识别
    2.研究目的
    3.研究内容
    4.相关概念界定
        4.1 工作场所暴力
        4.2 情境
        4.3 Belk情境理论
    5.研究设计
    6.伦理学考量
    7.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调查工具
        2.3 问卷收集
        2.4 资料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护士不同类型WPV的发生率
        3.3 护士WPV发生特征
        3.3.1 护士WPV发生的环境特征
        3.3.2 WPV施暴者特征
        3.3.3 暴力发生的原因
        3.4 护士WPV的影响因素
    4.讨论
        4.1 护士WPV事件发生现况
        4.2 护士WPV发生的特征
        4.3 护士WPV的影响因素
    5.总结
第二部分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高危情境要素识别的质性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方式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研究场所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护士WPV高危情境要素
    4.讨论
    5.建议
    6.总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调查工具
致谢

四、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J]. 王晶晶,吕晖,邢晓琳,任文杰. 医学与社会, 2021(08)
  • [2]基于社会认知的患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晶晶. 新乡医学院, 2021
  • [3]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D]. 陈晓东. 汕头大学, 2021(02)
  • [4]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徐钰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D]. 吴莹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6]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研究综述[J]. 杨雪萍,张有澎,马伟芳,孙子恒,张芸. 甘肃科技, 2020(06)
  • [7]社会心理因素与农村卫生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态度的关系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佟赤.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胶州市居民伤害流行现状研究[D]. 刘秀梅. 山东大学, 2019(02)
  • [9]某二甲公立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及影响因素的典型调查研究[D]. 陈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基于Belk情境理论的护士工作过场所暴力高危情境要素识别的研究[D]. 蔡建政.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