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量管理不光是要求技术标准,而且对管理标准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同样也还有严格的工作标准。计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要有其标准,不但要有技术的标准,还需要有工作以及管理的标准等,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非常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够比较深入的进行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分析
前言
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标准化计量是其经营管理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说计量标准化的高低程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要想对计量实现标准化的管理,那么需要建立一个实施计量的标准化体系,其实主要的就分为3个部分,就是技术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以及人员与服务的标准化这三个部分。
1 确保技术标准
要想确保计量合理,第一要做的就是确保技术层面的内容精确,要在确保技术层面上形成体制,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具体讲有如下的一些要素。
1.1首先,切实提升精确性,确保仪表精准
(1)不断的融入先进的工艺,将不合格的产品去除。在相关的制度条文中明确规定了许多不可以使用的表计,因此相关单位要切实的贯彻落实,使用性能优秀的来代替它们,而且要认真的开展改造工作,进而形成远程抄表等,切实提升自动化的能力。计量设备要合乎工作规定,使用性能优秀,安稳性良好的装置。结合计量规定内容,认真的进行改造活动,确保设备完善。
(2)认真开展监督工作。认真的按照监督内容来开展工作,加大对电能表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切实发挥技术上的优点,进而提升计量的精确性。结合负载的种类使用合理的级别,而且要在正式的运行之前开展好调校活动,确保设备的误差合乎规定。
(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不能通过精准性来体现,其在计量失误中占据的分量非常大,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进而减少失误现象。
1.2 加强计量选型定表的综合性分析,提高计量准确性
首先,选好线。结合电力体系的各种状态使用合理准确的计量以及接线的措施,此举的意义是为了尽量的降低失误现象。其次,认真进行定位。认真地选取方位,最好是离场地不要太远,降低设备的回路发生的耗损问题,尽量的提升其精准性特征。第三,认真选型。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正常负荷电流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季节性较强负荷,采用多抽头的电流互感器,确保设备的精准性符合规定。第四,开展全面的探究。对计量方位进行全面的探究,最好是对其进行综合的校对,通过开展综合误差分析,做好电能表、互感器现场的周期校验和周期轮换制度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的周期检验工作。
1.3 确保校验设备等合乎规定
认真地协调开展监督工作,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中进行校对工作,切实按照规定的内容来开展。通常是按照年度开展。通过检查发现性能等不达标的要弃用,或者是开展全面的修整,如果测试达标之后,才可以运行。针对场地开展的测试要合乎内容。
1.4 认真的融入各项高超的工艺
要结合当今的高超的工艺以及活动方法等,开展详细的检测工作,要充分的分析供电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的将检测内容调整。
2 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2.1 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计量人员素质,为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智力和人力资源。
2.2 加强技术交流
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分不开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技术交流对提高计量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3 开展咨询服务
对用户开展电力计量咨询服务。广泛宣传计量使用的相关知识,使用户清楚计量检测工作程序和必要性,积极配合计量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要提高社会计量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全方位的推行计量的标准化工作。
2.4 制定科学、规范的服务标准
加强服务标准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收费标准、装拆服务、抢修抢险服务及服务监督等标准及奖罚标准。将服务标准进一步细化到人员的一举一动,时间上的一分一秒,费用上的一分一厘,规范所有的操作审批程序,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奖惩力度,使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 管理制度标准化
3.1 加强精细化管理
3.1.1 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细的考核,通过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3.1.2 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按照现代营销管理规律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及时补充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趋势,进行市场开发方案的制定等。
3.1.3 优化工作流程
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对营销业务的认真梳理、整合,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岗位都成为营销管理“流水线”上的一个作业环节,并做到环环相扣。1)细化工作。对营销管理工作实行分类,由分类到分项,由分项到分步骤,由分步骤到分细节。2)细化职责。按照工作情况,先确定全面职责,其次确定分类职责,再次确定分项职责,最后确定细节职责。3)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界定职能,划分责任,明确业务范围,减少交叉,防止工作缺位;要做到按要求集中,按环节设岗,按流程运作,按岗位定责,按岗位职责要求标准运行。
3.2 加强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
以法律为依据,加强宣传,切实贯彻《电力法》、《计量法》、《供用电营业规则》等法律法规,将其作为企业计量活动的行为准则,维护发电方、电网经营方、用电方的各方利益。在组织管理上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建立健全并落实各种制度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注重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配合、制约及衔接,对计量器具从选型、配备、建档、检测、维护、检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采取闭环动态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奖惩制度。加强电能计量表的强制检定,对新购、在用表计按检定规程要求,利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校表,现场校验不合格的表计,送指定计量检测机构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如不合格,更换表计并退补电量。从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也为用户减少因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结语
计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实施是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所倡导的需求侧管理的重要依据。与企业节约供电成本、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实时掌握经济指标等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提倡标准化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嘉.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25.
[2]孔庆红.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10-15.
论文作者:王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标准论文; 工作论文; 误差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职责论文; 环节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