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_张春庆

浅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_张春庆

张春庆 青海格尔木市教育局

一、对学生培养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教学,可以利用“Logo”中的绘图语句或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

2.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因为教学环境、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所谓因材施教,往往很难有效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展现知识的内在魅力。计算机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思维,让感觉、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形成求知的内驱力,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不但能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课堂上能真正运用以教为辅、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5.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一个人被激发的时候,都拥有一种巨大的能量,那就是潜能。而对人的行动、兴趣、爱好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潜意识层,潜意识层支配着人的习惯性语言、动作、行为等,它偏爱生动的、富有感性的、有趣的材料信息。在教师用语言输入给学生的同时,可把这些语言信息制作成画片、动画、图像等。这种声色具备、趣味盎然逼真的效果容易被学生的潜意识接受,而被潜意识层记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磨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二、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课前准备工作及学习的效率,要查找某一个知识,只要在计算机网络的搜索引擎中输入相关的词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剪切等手段轻松地完成自己要找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以往当我们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可能要去图书室查阅或者询问他人,这样费时又费力,在很大程度上很不方便。计算机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立即为有问题的人提供帮助。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给一篇文章划分段落,这时就需要有划分段落方面的知识。而恰巧学生此时正忘记的话,计算机对此会立即给予帮助,只需打开网页,点击“知道”,输入询问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对于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近义词、反义词等,计算机给你提供了一本在线大辞典。在平时,我们只能请教词典这位“老师”,而利用计算机,即可知其义,这些只在十几秒钟或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为我们提供了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如此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计算机的知识量很大。有数据显示,一个人要想过目英特网上的全部知识,需要700年的时间。我们平时只限于书本,且有时还要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知识面狭窄,也难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利用计算机知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由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接受新的知识、新的问题时,很快就能理解和解决。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时常会为多次教给学生同一知识仍然掌握不了而烦恼,计算机则不然,只要学生不会,即可在任何时间请教计算机这位“老师”,而它会不厌其烦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再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计算机则可以扫除这一障碍,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征服欲,以此满足他们的好奇感与求知欲。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论文作者:张春庆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浅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_张春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