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贯穿于高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延伸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群体中,他们有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思想,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对已经形成的结论产生质疑,给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教师应在课堂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四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在探讨、研究、争论过程中,完善思维方法,相互启迪,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允许课堂出现“矛盾的声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问题情景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和引发思维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情景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想看个究竟”的冲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它不仅能够把客观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而且可以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及难题.因此,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解题过程,要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解题技能领会的前提下,学会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开拓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使高中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强烈的探索欲望等思维素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独立思考、大胆构思、遇到问题要提出疑问、积极争辩、开阔思维空间便捷、完善、准确地解决高中数学难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最后,高中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高中学生去探索创新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高中数学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每一名学生.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来培养,将创新的解题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探讨、共同交流,找出创新的解题思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高中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兴趣,让学生们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推陈出新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论文作者:庹庭华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