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这也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市场的建筑施工需求,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工民建筑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类型,随着建筑技术的提升和需求的变化,工民建筑规模在不断扩大,建筑难度也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很多工民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技术管理还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质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工民建筑;技术管理;施工管理;问题分析;措施分析
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是工民建筑施工管理中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技术管理决定了工民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高度,能够帮助解决一些施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现场管理则是对关于施工的一切物资资源、人力资源、施工秩序等进行管理,达到提升建筑质量、减少施工失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在下文当中,笔者将对工民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提升工民建筑的施工质量。
一、现代工民建筑施工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分析
(一)建筑资源消耗量大
虽然国家和建筑行业早已发起了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等号召,但是由于集约型建筑施工理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短,加之技术和市场的限制,使得建筑施工耗能一直居高不下。在当前的工民建筑中,出现的几个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建筑材料消耗量较大,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和施工存在不当行为,造成了大量建筑材料的浪费;对于节能技术的使用率较低,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建筑竣工后的使用当中,都存在大量的资源消耗问题。资源消耗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施工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施工管理力度薄弱
工民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由于建筑施工周期大都较长,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施工管理内容也各有差异。在很多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所实施的管理工作都无法有效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力度非常薄弱。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程度角度,管理模式和方法比较落后,对于现代的工民建筑施工管理不具有针对性;其次则是因为施工管理不具备阶段性特征,在整个施工周期内,所实施的管理工作过于笼统,对于不同时期的管理内容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
(三)施工技术问题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各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出现在了施工当中,当然,更多的企业和资源也投入到了建筑行业当中。这些转战到建筑市场当中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对于建筑施工并不熟悉,很多企业的资质比较低,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另外,当前国内非常缺乏高精尖的建筑技术人才,尤其缺少年轻的新兴技术人才,使得当前的建筑施工整体体现出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而在管理队伍中,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人员,他们对于工民建筑施工技术并不了解,管理经验不足。
二、工民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一)加强对于节能施工技术的施工
建筑施工节能化、绿色化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在工民建筑施工当中,企业必须融入对节能施工、绿色施工的思考,加强对节能施工技术的使用。笔者认为,首先,在设计环节当中,就应当提出节能施工大纲,明确建筑施工的节能要求,例如规划材料使用量;确定使用过程中的水力和电力消耗范围。其次,在建筑选材上,也要尽量选择节能、绿色型材,杜绝使用有毒有害或者质量、性能较低的建筑材料。最后,还可以在建筑朝向选择、建筑选址、门窗设计、暖通系统设计、电力系统设计和节能设备使用等方面达到节能施工的目的。
(二)防渗技术的使用
防渗技术是工民建筑施工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它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建筑的性能和舒适度,同时也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一旦防渗技术使用不当,造成渗漏问题,渗漏到建筑中的水分就会对钢筋等建材造成损坏,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防渗技术的实施引起重视,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慎重选择防渗材料,根据施工需求,企业应当选择性能和质量俱佳的防渗材料,考虑成本要求,企业可以通过招标方式择取合适的材料供应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提出材料质量、规格和数量要求,对于到达现场的材料,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质量再进行使用;第二、在严格对照设计图纸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按照设计图纸中标注的位置、样式等进行孔洞预留、施工缝处理,对于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应当逐一进行检查,并选择是个的防渗技术进行处理,对于隐蔽工程,则需要做好验收工作;第三、屋面的防渗施工作为整个建筑中较为重要的技术部分,需要严格其基层的处理,防水层的设置要做到厚度合理、材料使用得当,面层抹平光滑,不允许出现裂缝,杜绝质地不均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门窗的防渗处理,尽量避免对其美观性造成影响。
(三)环保技术分析
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使用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居住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强化对环保技术的使用,做好建筑的隔音处理,降低噪音污染,同时设置水污染处理系统,对建筑排污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绿化工程设计建设优化建筑环境,改善局部的大气质量,建立微循环系统,缓解建筑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粉尘污染。
三、工民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一)明确提出技术规范
工民建筑施工复杂程度高,跨周期较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技术起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就必须以有力的技术管理制度对技术的实施进行规范。因此,在开始使用之前,企业必须依据技术设计提出各项技术的实施标准和实施规范,并制定一个评价制度,对于技术实施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技术需要进行重整,并对责任人进行一定的惩罚;对于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为企业解决了工程难题的技术人员,应当进行物质奖励。
(二)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其它管理工作和施工组织活动实施的基础,企业必须要严格执行员工的“三级”培训制度,进行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的教育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减少工人不按规范施工和不按操作规章制度制作机械设备的行为,同时,增加工作的安全警惕性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从而减少施工场地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发动建筑施工的所有参与部门,通过统筹调度建筑施工资源,起到有效的施工管理,减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人力、物力和施工进度的统一,提升建筑质量。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各个参与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让各施工与管理部门协同作战,使整个工程起到整体、联动的作用,实现对于现场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四)提升工程机械管理力度
现场工民建筑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建筑工程的完成离不开大型工程机械的支持,这些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工程的工期,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利益。所以,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有全面的规划和协调,对机械设备的运输、进场、安装、移动、拆卸等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平常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平常的维护和保养。
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要想维持企业的发展动力,就必须以良好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提升建筑品质,减少施工失误,并努力建成节能绿色建筑,打造企业的市场声誉。
参考文献:
[1]刘莉.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J].科技展望,2017(05):178-179.
[2]钟岚燕; 彭志华.关于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155-156.
[3]郭志国; 陈珺.新时期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4(24):166-167.
论文作者:赖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建筑论文; 工民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