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张玉欢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张玉欢

张玉欢

身份证号:1201021987XXXX4422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认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从而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中进行动态管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动态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系统活动。它的管理是由建设造价咨询等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自项目立项至竣工结算,为建设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咨询服务。因此,它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是一种动态性的管理。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管理,需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使整个管理团队向着同一个目标,按照合理的分工,使工程中使用的各项造价成本充分发挥效益,并为实现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项目管理团队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对造价进行的管理目标并不是盲目的压缩造价,而是让资源充分应用,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建筑工程的整个项目过程中,都必须要保持对工程造价的关注,及时根据进度调整造价控制策略,强化约束工程造价的机制,规范建设工程价格行为,促进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1)随着我国市场主义经济制度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造成上述“三超”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大多都受到强烈的政策性影响。虽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政府不再直接插手造价因素的制定,但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生产投资等行为却会对市场因素产生导向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阶段,政府希望能够更快更好地构建出科学运行的市场和行业机制,因此政府逐渐出台一些政策,来调整和限制市场风气,这对工程造价控制造成很大影响。

(2)建筑工程造价主动控制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都集中在发现造价存在问题后,而很少在问题发生前采取造价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目光都集中在竣工阶段的结算上,且大项目明显比小项目更受关注。由于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时,相应的报价程序比较薄弱,难以提前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导致施工图预算的结果和竣工结算的结果出现较大差距。既由于重复劳动增加了工作量,又为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制造了条件。

(3)动态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在编整建筑工程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时,缺少一些关键的投资估算指标。工程的总概算需要制定概算的定额和指标,而由于各部门对于这些定额和指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得出的总概算结果在实际的项目中出现的偏差极大,再加上一些部门并没有可靠的渠道来获得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市场的真实造价信息,导致工程造价不科学,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当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多达80万。这些从业人员中,只有约1/3的从业者是从本科毕业,而从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只有不到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绝大多数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只具有大专学位或函授毕业,而一些从业人员自身持有的是投资经济、财务金融方面的资历,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只能完成比较基础的概算工作,缺乏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预算控制进行动态管理的视野与能力。

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计价依据未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

(一)施工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等也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预算定额是多年不变。虽然近年来,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措施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对市场经济下价格变化的浮动,对施工方法的改变的反应比较慢。一些决策部门、业主和施工企业,也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想和方法来管理项目成本,形成了模式的“活跃市场,模具价格”,使项目成本不能反映工程的实际价值。

(二)现行预算定额作为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其“量”、“价”合一 统在一起,既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又难以使建筑产品价格真正反映其价值。现行定额基本上是消耗量与基价合一的模式,既是工程实物量消耗的标准,又是工程消耗实物量的单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工程消耗实物量的单价和物化劳动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作为工程消耗量的标准不变,必然造成施工企业“计划经济的收入,市场经济的支出”。其主要表现为材料价格与市场变化存在时间差和价格差,人工费明显倒挂,管理费与计划利润统得过死。

(三)目前的预算定额高度集成,计算繁琐,限制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当前项目成本主要由工程实体消耗部件和结构意味着消费决策。消费部分的实体是根据施工图纸决定的,没有区别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建筑企业之间的在施工方法是不同的。当前配额应该属于的竞争机制,企业技术和设备、施工方法、管理水平的积极因素。

(四)当前预算定额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当前预算定额没有充分考虑具体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施工方法以及必要的特殊措施。而新价格投标在过去为中心与标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传统模型决定中标单位,从合理的最低价格中选择出价,或者虽然可能不是最低的价格,但是最全面审查投标单位的条件能满足项目的要求。但在招标、标底及工程报价中分享一套图纸,一套预算定额,没有其他的选择,提供项目的竞争演变成竞争工作的预算和预算水平,投标竞争一个非常狭窄的程度,不利于施工企业在投标竞争中充分显示其社会声誉、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实力的建设。

(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一些工程造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成本本身,并与项目成本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联系密切,其他相关的知识甚少,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预算定额作为一个“主义”,所有的基础图纸和定额、施工成本管理的现实,不懂建筑可以使预算成本出现奇怪现象。这也是项目成本管理静态或动态和的原因之一。项目成本不能反映建筑产品价值,除了管理系统的原因外,还有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及其复杂和系统的工作,不仅要构建正确的思维态度,还需有严谨认真的工作准则。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而言,造价为工程核心部分,需要得到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落实全过程、全方位造价管理和控制,全员参与其中,使造价更为合理、经济,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彩玲,刘杰. 建筑工程造价的计价与价格机制对工程的影响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9)

论文作者:张玉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张玉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