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外贸与外语系组织学生前往广西河池市凤山县砦牙乡泗务村泗务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烛光计划”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和“情暖童心”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开展工作,通过前期活动准备,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进行了学业辅导、英语启蒙教育、感恩爱国教育、素质拓展活动,以及亲情陪伴等一系列活动,这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能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关爱。
关键词:烛光计划;青年志愿者;留守儿童;温暖;祖国;关爱
支教,以前觉得离我们似乎特别地远,直到今年夏天,真真切切地参与其中。我们一行六个人怀着火热的心情迎来了我们的支教生涯。这也是我们几个学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从活动的策划开始,大家甚至将上课要讲的每一点细节反复斟酌,支教并非只是上课,更是从言语、从行为举止上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这群孩子,能够给他们一些走出大山的信心、力量。虽说每个老师都想竭尽所能给到孩子们所真正需要的东西,第一次由学生的身份转换为老师,走上讲台,不得不说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紧张又很兴奋。看着孩子们一双双陌生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我们将前期准备好的课程结合孩子们的基础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孩子们回馈的不只是笑容,更多的是迷茫。这对我们的教学敲响了警钟,在短短数秒中,我们几位老师必须临场改变方案,将理论化的知识向认知化转变,以河池的人文景观;大山、盘山公路等这些孩子们熟悉的物体作为例物进行讲解。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再切入到授予他们真正的知识。渐渐的,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们由茫然、羞涩到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这种变化的出现,对我们几个来说是极大的鼓励,让我们真正走入到孩子的世界,将支教这份工作扛在肩上,这里的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平淡却又不乏味,在平淡中体现着真实,我们是老师,同样更是学生,更多要做的是学习如何为人师、授人知。支教,看似简单,所要承担的责任远超过我们几个的想象。一步步改进,一点点深入讲解。短短五天,将充满阳光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间,让它开出向上的花朵!
早在到达凤山县泗务小学之前,我们所能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一个多月前的七月中旬我们便开始筹划课程分工,考虑到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年级,小到幼儿园,大到高中一年级,同坐一堂,说实话,我们几位老师是十分忐忑的。最终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对其中一个初升高的学生出一个老师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以大课堂形式授课。
支教工作进行到第三天,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我们几个学生在与指导老师讨论后,决定对这群孩子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中午放学后,先将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的学生版发给孩子们填写,再随孩子们一同去到家中进行更全面的了解。我与带队钟老师第一户走访的是一个由四年级升入五年级的韦浩小朋友,他的一句“待会儿老师你们去到我家不要嫌弃呀!条件很差的!”深深触及我的心弦,是心疼同时又很欣慰,常年在大山里生活,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的涵养一点也不输城里的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感同身受!中午温度非常高,我们三个人走了大概有一小时的山路才到学生的家里,没有疲倦,因为很奇妙,这个孩子他传播的都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能量。当我问到他想上哪所大学的时候,他非常坚定地回答“清华大学”!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几率真的很小,但是我认为,想要实现理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像这样先播下一颗梦的种子!我相信他会一直坚定地前行,用勤奋的汗水浸染每一次成长。到达他家之后,当时只有他奶奶在家,老人家非常热情,这也一改我对大山里人们思想观念的看法,奶奶思想特别先进,大多数人都劝子孙们靠着知识走出大山,她却希望浩浩能够在完成学业后,不断的充实自己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一个七旬老人的这番话,给我们带来的,除去感动更是敬仰!我不知道这个村里还有多少正面临无法上学问题的孩子,但这股力量让我相信,只要像支教这类工作一直不断进行下去,即使是物质匮乏,人们的思想在往前走,一定会出现更大的转变。
都说,做一件事在新鲜期是很有意思的,但如果你将此作为毕生事业为其注入整个青春的时候,这其中必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从我们到达河池,龙校长就联系转车去机场接我们一行人,一共五小时的车程,终于在下午15:00我们到达了泗务小学,这是龙校长与老师已经准备好饭菜。当见到我们一行人的时候,我从龙校长的眼神中看出了激动,仿佛看出了自己当初的模样,大概在晚上20:00左右,我们对龙校长做了一个专访,了解到龙校长夫妇已在泗务小学坚守四十余年,我们说四十年前的知识分子去到大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龙校长却说,我们出生在这里,是这里的土地将我们抚育成人,我们知道如果不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那大山永远不会有发展,凭着这腔热血,一所小学,周围几百户人家,只有两个老师,承担了各个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而这一份工作,日复一日,已持续了半辈子,龙校长回忆到,最艰苦的时候教室里漏着雨也在上课,等雨停了就组织村民一起进行补修。在全村的努力之下,这里的孩子才有了走出大山拓展眼界的机会。采访进行到最后,龙校长的眼眶湿润了,他说,我从未动摇过坚守的信念,我坚守住了,并且会一直坚守,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乡村教师的行业,才能缓解乡村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只要有爱,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会有实现的一天。
“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是经历。”短短五天的支教时光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在社会里应当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用一天的时间走进孩子们,同时也自在零距离中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回学校的途中,我们一直在探讨好学生与好老师衡量的标准。我认为,教师最大的的责任在于设法让学生爱上知识本身,而学生则是将老师所授全部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去!记得最后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进行了拍照留念,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哥哥姐姐,你们还会再来嘛?”这一刻,我觉得这一个多月的筹备到深入讲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我没有办法给这些孩子肯定的回答,但是,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来。因为,播种一个行为,最终将收获一个命运!
作者简介:钟少丽(1996.08-),女,湖南邵阳人,研究实习员,本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蒋勇(1989.11-),男,广西全州人,助教,本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石慧慧(2000.06-),女,安徽安庆人,学生,本科在读,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外贸与外语系。
论文作者:钟少丽 蒋勇 石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孩子们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支教论文; 校长论文; 大山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