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引导_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引导_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试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课程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乃至整个课改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界定教师的有效指导呢?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指导呢?

一、游离与投入

镜头一、“我们带领学生做什么呢?”

在一间教师活动室内,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在开碰头会,一位年轻的老师对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长轻声问道:“这两节课我带领学生做什么呢?”两三位老师轻声附议。小组长无言。

(材料来源:笔者综合实践活动田野日记)

听到这句话,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我们的学生的问语,但这恰恰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的疑问。其实指导教师不是万能的,他(她)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怎样的呢?我们做什么呢?”恰恰是这样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经常出现的一种游离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在于教师指导理论上的欠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指导方法和技巧的欠缺。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是教师必须深入课题,了解孩子,只有这样才可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镜头二:“我跟孩子一起成长”

我是老师,我喜欢每个学生,也早已与学生成为朋友。就是因为这种感情,综合实践活动中“武术的魅力”小组选择了我做他们的指导老师。既然孩子做出了选择,我只有与他们一起成长,就这样,我再次被孩子们推到了“战场”。我告诉他们我真的不懂武术,而孩子却替我出起了点子,告诉我应该从查资料、读资料、思考资料来做。于是,我们一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在共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信息的确不需要老师的讲解,每个孩子都能读懂,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觉到自己的思维也真的不像以前那样的“笨”了。在后来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思路越来越宽,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看一看武打电影;体会一招一式;比一比武德、武技,写一写自己的研究……

(材料来源: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凌芳老师撰写的《教学随笔》)

凌老师的这段随笔给我很大的触动,跟学生一起成长,正是凌老师的这种定位,在以后的指导活动过程中,她没有因为自己这方面的无知而完全放弃指导,也没有处处以老师的身份来教育指导学生,相反,我们可以感受到凌老师在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方案的情形,全心的投入才会带给活动小组真正的帮助,才会带给我们这段真诚的文字。

游离和投入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方面现实存在的两个现象,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指导中游离与投入两种工作状态的存在,关键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真正投入其中,享受工作。

二、教师有效指导的内在品质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同时,也同时看到教师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情境性,开放性让我们很难给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倾听、对话、理解和分享可以视为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内在品质。

(一)倾听着是美丽的

教育是倾听着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既有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同时,也负有发展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课堂,而走向了师生多层面的理解对话,第一要肯倾听。笔者曾在江苏省的一所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课题研究,在那所学校里看到了很多生动的一幕。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镜头三:

“在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环节上,‘橡皮与我们’小组在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小品的形式向同学们说明橡皮在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危害。指导教师坐在同学们中间,向孩子们投以关切的目光,支持的微笑,同时不时的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教室里洋溢着欢快和谐的气氛。”

(材料来源:笔者综合实践活动田野日记)

上面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教师在活动的展示环节中对孩子倾听的动人画面。倾听着是美丽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倾听的需要和愿望,他们渴望被关注,教师倾听的意义已走出了仅仅停留于了解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关注、接纳、指导、理解。

第二要会倾听。倾听是一门艺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怎样去倾听,倾听哪些方面。还是让我们先回到活生生的实践中,去看一看老师们的倾听艺术。在一个“关注濒临灭绝的动物——白鳍豚”小组活动的最后总结交流阶段,孩子们的研究和他们之间的真切的互动,让这位指导教师为之动容,从她的话语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她自己的倾听艺术也在这次交流中发挥了它无形的作用。

“这节课上,同学们有的发言、有的补充、有的辩论、有的总结。不知不觉,这种气氛也感染了我。我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听到精彩之处,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我也举手向‘小专家’们咨询;有时我也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为他们出谋划策……”

(材料来源: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二小曹勃老师撰写的教学笔记《自己把知识“找”来学》)

教师此时的听好像并没有仅仅给出一双耳朵,“举手”“鼓掌”“出谋划策”几个动词就鲜明的勾勒出教师的真实投入情况。

(二)对话蕴涵着教育机智

这里所指的对话已超越了师生之间狭隘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相互接纳”。师生的对话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始终,没有对话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施于者,而是通过对话启导学生精神,在对话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获得智慧。权威式的“讲解”在这里变成平等的对话。苏格拉底曾对对话有过精辟的表述:“是一种在灵魂深处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我们师生的对话看似平常,但恰恰是在这平淡无奇的对话中,知识在转变为个体的知识,精神在接受着启迪和引导。

镜头四:

周一下午是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我和课题组的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展开活动。

“矿物质的研究范围可大了,你们打算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总看到娃哈哈钙奶的广告,所以想了解矿物质对人体到底有什么用。”三个孩子兴奋地抢着说。

“你们真棒!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我由衷地赞扬他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呢,我想听一下你们的计划。”

“找资料”,三位同学异口同声。

“去采访”,王维说。

“做一份宣传的东西,可以是小报,把我们的成果向大家宣传。”纪子越讲完后,另两个小朋友激动地拍着桌子。

“先别得意,想法很好,但是我们还要想一想每一步具体做些什人?你们想通过查资料了解些什么问题?准备到哪里采访,采访谁,采访什么问题?”

(材料来源:上海浦东新区东方小学吴蓓雷老师撰写的教学笔记《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师的指导语简单明了,在愉快轻松的交谈中,活动方案制定出来,在这当中,教师指导了学生的讨论,但并没有包办代替,而是在平等的交谈中让孩子们自己作主。教师就像一名优秀的主持人,穿针引线把整个活动组织起来。

(三)以理解为导向

师生之间的倾听与对话是以理解为导向的。教师要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理解他,认同、支持和鼓励他,以朋友式的人格引导和帮助他。理解其实是一种宽容。也就是意味着教师不要再为学生兴趣的转移而惊恐不安,也不要再为儿童童话般稚嫩的语言和思维而苦恼,儿童就是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宽容儿童的狂妄和无知,宽容他们的迟疑和武断。理解的艺术,其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并不高深。

镜头五:

在初一某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全班正在热烈的讨论准备形成研究小组,有名同学此时却在紧缩眉头,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正思考着什么。半小时后,同学们分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研究小组初步形成。但刚才那位同学却向协调老师交上了一份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案说:“老师,我想一个人研究身份识别技术。”老师看过他的研究方案后便温和地对他说:“好的,老师相信你的能力,好好干吧,你会做的很好,我们期待着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材料来源:笔者综合实践活动田野日记)

这是一位机智的、懂得理解学生的老师,发现这位颇有文采,又有些狂妄的学生,充分尊重他个人的性格特点,理解、认同、支持、鼓励他。理解的魅力在这里充分展现。

三、教师团队:促进教师有效指导的外在保障

“team work”(团队合作)一词对于教育实践界和理论界并不陌生。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中间自觉促成一支教师团队,是促进教师有效指导的外在保障。这支教师团队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教师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英国的齐格蒙特/鲍曼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共同体’的感觉总是不错:无论这个词可能具有什么含义,‘有一个共同体’、‘置身于共同体中’这总是好事。”“首先,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其次,在共同体中,我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没有人会取笑我们,也没有人会嘲笑我们的笨拙并幸灾乐祸……”。[1]鲍曼给了我们一个多么温暖的解释。这么一个共同体在我们的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其实又很多表现形式:学校组织、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长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等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组成一个个“共同体”。教师团体实际上是为教师合作而搭建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这里不再感到孤立和无助,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交流困惑、展现新的设想。

第二,教师团队—“合作性同事”关系形成的基础。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的改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全面展开,“通过互相交流与共享教育实践,构筑一个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自律的、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改革的中心支柱。学习的创造和课程的创造都是以‘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的构建为中轴而推进的。”[2]“合作性同事”关系的提出者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认为,推动“合作性同事”关系构建的最好方法是教师之间相互公开教学、相互批评,对教学教案进行研究。“合作性同事”关系旨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理解的良好氛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之间组成的教师团队其实就是要形成一种“合作性同事”关系。在这里互相公开指导的过程、相互批评、相互建议,对重点的案例进行研究。教师之间的这种探讨、合作的氛围也会在悄然感染着学生,“合作性师生”“合作性同学”关系在悄然形成。

标签:;  

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引导_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