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化县域乡村发展研究论文_楼琦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化县域乡村发展研究论文_楼琦

楼琦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开化地处浙皖赣交界之处,从雕刻建筑、饮食习惯到地方曲艺、民情风俗均深受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远的历史积淀,使开化县域形成分布山林之间各具特色的文化斑块——特色乡村群落。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开化县乡村健康发展,在深入解读“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国家公园、乡村振兴”等时代关键词的基础上,对开化县乡村发展提出发展构想。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国家东部公园;城乡等值

一、目标与策略

(一)目标导向

当前开化县乡村面临着城乡关系构建、人口流失老龄化、城乡用地博弈、配套设施缺乏、文化风貌雷同等问题。基于当前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定六大目标导向:

1.城乡统筹一体化——统筹城乡资源和要素进行重新分配、优化空间,营造对等、互补的城乡关系

2.村庄体系合理化——重新划分村庄分类、按照分类制定更为合理的管控措施和建设标准

3.配套设施等值化——配套完善、高效利用、全面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体系

4.产业发展多元化——基于国家生态功能区主导下的绿色、多元、创新产业互动发展体系

5.文化风貌特色化——营造具有开化地域文化特色、浓郁乡土风情的村庄风貌

6.乡村环境生态化——构建自然、生态、秀美、灵动的国家生态公园环境

(二)策略谋划

1.城乡关系策略

(1)空间、经济、生态的统筹

构建新型的城乡空间关系需要从整体着手,统筹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布局,从空间资源的整体性和经济互动的关联性入手,综合谋划城乡的整体开发,整合土地资源,为城乡互利发展创造空间便利。

构建新型城乡经济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效应、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同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村就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构建新型城乡生态关系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处理原则,促使城市和乡村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减少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乡村的生态格局,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新农村,积极引导城市的环保技术和资源向乡村转移,鼓励并培育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2)深化制度改革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城乡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完善城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资金市场的整合建设,建立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行同工同酬、同等待遇,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倾向,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和师资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公平的机会,同时重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2.村庄体系策略

(1)分区域划分,制定区域控制体系

依据县域空间资源和地域特色,将划县域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型、山地形、生态敏感型和平地普通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镇型即为邻近城市和乡镇的区域空间;山地型即为原理城镇位于山林地带、交通通达性较差的区域空间;生态敏感型即为邻近景区、保护区、水系等区域空间;平地普通型即为前三项以外位于河谷平原地带的一般区域空间。

(2)分类型划分,制定分类控制体系

打破原有乡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村庄行政管理格局,依据村庄区位、发展力度和发展潜力,划分为重点建设型、适度集聚型、维持发展型和控制引导型。重点建设型即为临近城镇、现状产业发展较好、有发展后劲以及原中心村中发展较好的村庄;适度集聚型即为人口规模适中、周边有一定集聚需求、村庄发展尚可以及原中心村中发展一般的村庄;维持发展型即为各项建设和发展都比较一般的村庄;控制引导型即为交通通达性差、位置偏远、有地址灾害隐患、下山脱贫等村庄。

3.设施配置策略

(1)引入乡村生活圈的概念,配套非均衡式布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综合考虑乡村地域差异、村民出行距离、交通便利性、设施使用频率、村民经济条件、村庄等级规模等方面因素,形成传统乡村时间主导型生活圈、特色村镇功能完善型生活圈、城郊多元共享优质生活圈三大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分区,并根据人口分布密度、设施服务半径、规模效益等完善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具体配置要求,实现城乡共享、有效等值、全面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2)以分级分片、分类分期为规划手段,建设乡村重要基础设施体系

乡村重要基础设施采用分级分片进行控制规划,明确各项基础设施额规模、选址、模式等要求,综合规划好各项内容,分类分期进行空间引导落实,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时序性和开发建设必要性。

4.产业发展策略

(1)产业适度集群,提出“促”与“引”产业发展战略

在国家公园的战略定位下,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城镇产、城、园三者的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引导村镇产业集群化,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推动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增强县域产业辐射带动力。

(2)立足生态优势,引入 “1+”生态产业概念,提升绿色经济效益

以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手段,提出“1+”即生态产业+的概念——一产向二产深化、二产与三产融合,一产与三产对接,创新产业开发模式,促进产业的转型发展,全面实现生态经济化,将开化县打造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转型模范区。

实现传统农业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生态农业+创意产业,着力打造生态有机创意农业、现代农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统农产品深加工,发展1.5产业;传统制造业,与三产融合开发,打造2.5产业;

三产+旅游,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三产+养生,引导开发生态养生休闲产业、康体养老度假产业;三产+文化,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3)坚持创新,积极发展乡村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据开化县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实际,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重培育乡村光伏发电产业、乡村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乡村生态工业、乡村养老服务产业、乡村物流产业等乡村新兴生态产业,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成为县域新型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5.文化风貌策略

(1)基于地域、文化等方面因素划定不同类型风貌区,分片、分级、分类对不同风貌区实行村庄建筑风貌导则进行管控,体现开化特色的区域地理文化

(2)引入村庄智能互联网平台概念,进行村庄建筑户型设计,进一步协调乡村建筑风貌。结合互联网、微信等网络平台,广泛征集乡村民居建设方案,与时俱进,选择适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户型方案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新村与老村的协调统一,营造具有本土风情的村庄风貌。

6.环境保护策略

(1)运用GIS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等方法,对空间景观环境进行重构、划分,确定大型的生态斑块、恢复重要的生态廊道,连通生态基质,保护生物群落多样化,重构县域绿地景观系统和生态保护空间体系。

(2)引入海绵城市绿化建设理念,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园品质。在城镇开发建设中,通过铺设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力强的植物,建设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提升绿地汇聚雨水,净化生态等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空间环境,提升开化国家公园品质。

论文作者:楼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化县域乡村发展研究论文_楼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