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本质与书的关键时刻--小学语文黑板设计的策略_板书设计论文

板出文本精华,书在关键时机——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时机论文,文本论文,策略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优美的板书往往文中有形、图中有画、图形逼真、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配合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板书的历史悠久,它诞生于1809年,是伴随着黑板同时出现的。费城出版的某本数学书曾对黑板做过这样的描述:“三英尺见方的板,涂上墨水,挂放在适当的地方,班级里的学生,围在它的周围学习。”《现代汉语词典》将板书解释为:“在黑板上写字;在黑板上写的字。”“在黑板上写字”,具有动词性,表示“板书”是一种动态过程;“在黑板上写的字”,具有名词性,表示“板书”是一种静态结果。由此可见,板书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作为一项课堂技能的板书,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板书以有限的文字反映比较复杂的内容,一般都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或关键所在,简洁凝练,语约义丰。优秀的板书能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出现的文字虽不多,其间内在逻辑联系却有规可循,能展示出清晰的思路、分明的条理。

教学中对板书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语言审美的情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内容;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可以引起学生对语言产生联想,有利于形象地揭示内在联系……要想课堂上板书精彩,课前必须精心设计。面对一篇文章,如何构思板书内容呢?

二、板书内容的构思

1.文章标题突破法

一般而言,标题是文眼,或是内容的提炼,或是主旨的点明。在构思时,可先从课题入手,分析课题与内容、课题与中心的内在联系,寻求在纵深两方面建构整个课堂。如《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课题关键字是“飞”与“夺”,设计板书时,可在“飞”“夺”两字上下功夫。先弄清“飞”“夺”各是什么意思,再推敲课文哪些地方侧重写“飞”,哪些地方侧重写“夺”。很显然,“飞”是抢时间,“夺”是攻天险,红军战士是如何抢时间、攻天险的?细读文本,仔细思考,容易梳理出一些关键词语,这样,板书可设计如下:

2.关键词语突破法

有些词语在文章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循着这些关键词语,便能梳理清课文的全体脉络。因此,在构思板书时要紧紧抓住关键词语,以此突破,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把握整篇内容。《鹿和狼的故事》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凯巴伯森林毁灭,引起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板书设计可以从关键词语“鹿、狼、森林”着手,让学生弄清三者之间的联系,再分析生态灾难产生的原因,就很容易概括出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具体板书可以设计如下:

3.重点句子突破法

句子可以表达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在低年级,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全篇文章的把握,低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可以化整为零,循序渐进,从理解重点句子入手。有的文章内容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重点句子。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要从文中搜寻出这些重点句子。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句子加以板书,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我们知道》是一首儿童诗歌,诗歌共有三节,以一个孩子视角写出了对自然界中“风”的感受,观察细腻有趣。三节均以“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开头,然后以充满自豪的语气写出了自己对风的秘密的“神奇发现”,句式基本相同。板书可以设计如下:

4.中心段落突破法

有些课文为了使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深刻,作者用了中心段落来加以强化。全文的主旨一般都蕴含在中心段落中,突破了中心段落,也就领悟了文章内涵。中心段落在课文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有的在开第一段,它往往对全文内容起概括作用;有的在课文中间,它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在课文结尾,它常常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如《狮子和兔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一中心段落就在课文结尾。前文讲的是一群红蚂蚁爬到了狮子身上,狮子想尽办法,累得筋疲力尽,恼羞成怒也赶不走它们。兔子给狮子出了个主意,使狮子赶走了身上的红蚂蚁。构思板书时,可从最后一自然段突破,抓住狮子如何想“凭力气和发脾气”解决红蚂蚁,兔子又是怎样巧妙地帮助狮子的。这样本课板书的轮廓就出来了。

5.篇章结构突破法

有些课文行文非常有章法,结构安排有序,全文贯穿着一条缜密的线索。构思这类课文的板书,可从篇章结构的外在形式突破,深入到由此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方面,然后铺列陈述,概括出内容的实质。如《桂林山水》一课,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点。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别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游览山水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可从篇章结构突破,构思板书如下:

三、板书类型的选择

1.图示型板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空间知觉一般已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只有这些空间特性和具体事物相联系时才能辨别,而比较抽象的空间概念的辨认能力,只有在入学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开始阶段在空间概念的辨认上,有一个从直观水平向词的抽象水平过渡的过程。”据此,对于那些带有空间方位内容的课文,要注意选择那些以图形来显示空间方位顺序的图示型板书,使学生凭借板书词语来捕捉空间方位的线索,从而掌握课文内容。如《小猴子下山》,描述了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的经过。理顺这五个空间方位转移的顺序,也就把握了全文。为此,可设计图示型板书如下:

2.直观性板书

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的努力而自发产生注意”。它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的直观性,如实物、挂图等的出现,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与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在语文课堂中,选用直观型板书是组织学生无意注意的有效办法。如《珍珠泉》,可以在黑板上粘贴挂图,再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可以板书如下:

3.推理型板书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它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过渡。据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大量的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他们学会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来掌握一些具体的概念,培养他们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为此,可选用那些揭示简单推理过程的板书来配合语文课的教学。如《比本领》,童话故事描写金丝猴和梅花鹿在比赛摘果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合作很重要。可以设计推理型板书如下:

4.综合型板书

“按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人的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学生在记忆教材时,具体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因而教给学生的材料应该从已知的具体事实出发逐步引导到抽象概括。在整个小学时期,由于教学的影响,学生掌握了许多从具体形象概括出来的词,这样,学生对词的抽象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对具体形象材料记忆的增长率。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这些方面,要选用那些既有具体形象又有抽象词语的综合型板书,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记忆与思维能力。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1994年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别人劝阻,抱着坚定信念,历尽千辛万苦,经过38小时连续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父子情深心连心,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些源自父亲的一句“无论发生什么,我和你总会在一起。”板书可利用两颗心形图,表示父子彼此心心相印,心中都有“总会在一起”的信念支撑,这样可设计板书如下:

四、板书时机的把握

1.板书在练习之前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或者复习课文的时候,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往往是教师为授新课而要在课前先扫除教学障碍,可以利用恰当的板书,演示一定量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预习课文。后者一般是教师为巩固知识,也可利用合适的板书,引导学生复习,归纳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老师可以板书如下,让学生将文本相应内容填入表格。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2.板书在开课之首

有些文章作者的文路容易通过教师的教路变成学生的学路。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开课之始,教师直接点明或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心,找出显示课文中心的词语或段落,加以提炼并板书演示,然后指导学生循“志”梳“文”,选章摘句,充实板书,使全文浓缩为一幅中心鲜明、演绎清楚的板书。如《詹天佑》一课,全文是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来写的。为了突出“杰出”与“爱国”,可以先板书三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剖析在这三件事中詹天佑的所做所想,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就迎刃而解了。具体板书如下,括号中内容可由学生完成:

3.板书在讲授之时

对那些带有情节发展的文章,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发展的阶段性,把讲授、小结、板演三者联系起来,先让每个阶段的情节为一部分,最后再加以整合。如《第一场雪》,课文条理十分清晰,可以按照下雪前、雪中、雪后及联想的顺序组织教学。先让学生理清脉络,再深入文本,咀嚼每一部分的特点,可以设计板书如下:

4.板书在讲授之后

有些文章,适宜采用归纳方式的教学思路,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概括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须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板书演示一般选择在讲授之后。如《妈妈的爱》,小诗共五节,选取了生活中的五个片段,分别是妈妈给孩子扇扇子、下雨给孩子打伞、抱孩子去医院、批评孩子说谎、教育孩子爱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诗歌采用了并列式,每节结尾均以儿童的口吻写出了对妈妈爱的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对哪一节兴趣浓厚些,就可以先学习哪一节,学完一节,总结一节内容。但不管是哪一节,最后都可以归结为是“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五星级”,最后画出“五角星”,深化诗歌意境。板书可以如下:

总之,板书不仅要讲究形式的新颖,而且要注重内容的实效,既要“中看”,更要“中用”。“板书是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实用的辅助手段,板书要板出文本精华,书在关键时机。

标签:;  ;  

文本的本质与书的关键时刻--小学语文黑板设计的策略_板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