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100219900226322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已经由算量软件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手算,有效的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对有关的工作人员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工程造价算量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造价算量软件;应用
一、BIM技术概述和特点
1.BIM技术的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是将建筑工程的项目为模拟的基础,构件防震建筑,并通过数字技术防震对建筑物进行模拟,BIM技术利用数字模型帮助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督管理等工作。BIM技术中的建模方式不仅兼顾传统建模方式的优点,还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建模的发展需求,提高建模的工作效率。
2.BIM技术的特点
(1)可视化
BIM技术与传统的造价软件比较,优点在于建模时实现三维化、立体化,应用BIM技术能够让造价人员利用三维模式对建模及工程计算量的情况进行检查。
(2)协调性
建筑项目涉及很多专业,需要提前进行预算,对于不同阶段的预算也是不同的,所以增加预算的难度,BIM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造价人员更好的解决专业间预算交叉的问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考虑各专业间衔接和扣减的关系考虑在内,还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性数据依据。
(3)模拟性
BIM技术模拟建筑工程不同阶段施工具体情况,计算出不同阶段中工程出现的差异情况,BIM技术对工期和工程量的情况进行模拟和检查,有效控制工程的成本。
(4)优化性
BIM技术在建模时以三维模式表现出来,了解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工程量进行优化,尽可能达到合理的工程量。从BIM技术中了解建筑物的设计信息,有效的避免工程变更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不同软件间的兼容性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以三维模型给予施工方案,提高算量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以保证招投标阶段和结算工程量一致。
二、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工程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困难
我國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部门多、层次多,各部门的规定不一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配合,而由于技术手段以及数据格式等问题,造价人员所需要或者提供的项目成本数据还无法和其他部门人员直接共享,需要通过计算机处理,甚至采用手工输入等方式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在进行三算对比时,需要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三个阶段的仓储数据、财务数据、消耗数据等进行汇总和比较,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而且很容易因为人为失误使信息流失或产生错误,使工作效率较低。
2. 造价数据滞后性明显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造价管理方式,各地区按照其社会平均成本价格和平均劳动效率编制本地区的工程预算定额和消耗量指标,然后分阶段动态调整市场价格,按月份或季度发布指导价,定期不定期的公布指导性调整系数,由此编制、审查、确定工程造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材料的品种、型号、价格纷繁复杂,材料价格更是瞬息万变,定期发布指导价无法与市场价格的同步,以这种方式提供的造价数据与实际市场行情相差甚远;再者,消耗量指标也与市场发生了脱节,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政府颁布的定额数据,由于其更新迟缓,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下,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生产力水平,即使是使用清单模式的企业,其所拥有的企业定额也严重滞后。
三、BIM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1.BIM在决策阶段的应用
BIM的投资决策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投资造价估算和投资方案比选。BIM数据库的建立,是基于多年来对历史项目数据和市场信息的积累,在进行投资估算时,造价人员可以直接从BIM信息数据库中调用估算中所需要的数据,如该地区的人、材、机价格等,这样比传统的编制更为高效和准确。BIM模型具有丰富的构建信息、技术参数、工程量信息、成本信息、进度信息、材料信息等,在投资方案比选时,可以根据新项目方案特点,对相似历史项目模型进行调整后快速形成不同方案的模型,软件根据修改,自动计算各模型的工程量、造价等指标数据,直观方便地进行方案比选。
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众所周知,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设计阶段的主要造价工作是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通过 BIM 数据库,可以将设计图纸中项目的构成要素与数据库中对应的造价信息相关联,再根据时间维度,输出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信息。从而模拟不同建设阶段所需的投入,便于对后期建设进行造价控制,有效地实现限额设计的目标。
IM技术在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功能是进行碰撞检查,在设计图纸完成之后,开始进入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阶段,传统的图纸均是采用2D的平面图纸,且各个专业的图纸是分开设计的,仅凭人为检查很难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利用 BIM 技术,可以把建设工程中的各专业模型集成化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设计者可以直观得发现各专业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及相互间的冲突即“错、碰、漏、缺”现象,减少由此产生的设计变更及施工中的返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风险,综合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3.BIM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招投标阶段,准确全面得编制工程量清单是工作的关键。在传统方式下,由于工程量的计算量大,招投标双方往往会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人工计算也不可避免得导致了很多错误的产生。而BIM数据库中储存着大量的物理信息和空间信息,可以快速对这些构件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编制出工程量清单及报价文件,大大减少了工程量计算带来的繁琐的人工操作,也提高了准确性。因此,BIM自动化算量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人为错误,为招投标双方提供更为准确客观的数据。
4.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的5D应用是指建筑三维模型基础上,再增加结合项目建设时间纬度和工程造价纬度,能自动完成不同建设时间相关构件的工程量统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观察到工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的进度情况和成本,从而对进度计划、资金投入进行合理安排。
BIM技术可统计不同阶段的工程量汇总,并生成相应的进度造价文件,方便审核进度款的支付情况,避免甲乙双方在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结算问题上产生争议,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的碰撞检测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尽可能得避免设计变更,在不得不发生工程变更时,BIM技术可模拟变更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有利于合理选择变更方案。在工程变更后,BIM可动态更新数据库并计算形成工程计量报告,实时监督工程进度的情况。
5.BIM在竣工阶段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承包方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计量,很多工程竣工后出现资料不全、图纸丢失的问题,所以人工核实工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较低。而BIM模型经过前期的建立与完善,信息储存已非常得完备,与竣工实体相一致,且信息都公开透明,面向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有效减少建设方与施工方核量工程量的时间,避免因此可能造成的纠纷,提高了工程结算的效率与准确性。
结语
将BIM技术运用到造价管理中已经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了,因此作为基础部门,就需要利用好BIM技术,完善BIM数据库,应用BIM技术可以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质量提升的作用,具备对建筑全周期进行有效预测的良好功能,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运用,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工程施工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祥军.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9)25-27.
[2]何丽琴.BIM 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施工技术,2015(03):83-85.
[3]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51-53.
论文作者:孟凡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技术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量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信息论文; 模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