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论文_张邦顺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河道治理紧密相关,黑臭水体整治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海绵城市是黑臭水体整治的标本兼治之策。鉴于此,文章重点就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技术

引言

水是城市的灵魂,人依水而生,城得水而灵。现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水系既发挥着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等作用,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及居民精神的依托,从而对水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由于水具有生态环境、空间景观和文化心理等综合价值,对凸显城市魅力、增强城市识别性、提升综合环境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思想与原则

1.1指导思想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秉承“人―水―城”和谐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格局构建、水安全措施保障、水文化整合传承、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科学治理的方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

1.2治理原则

首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遵循城市水系的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系统性和特色文化性原则,既要全面考虑防洪、除涝、降渍、供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等各项水利目标,也要兼顾水生态修复、交通航运、旅游开发、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注重水资源水环境容量资源、水域与岸线资源等河道相关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管制使用,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高效并与河道保护相协调;其次,畅通水系、发挥效益。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疏浚局部卡口、束窄段,以及现有泵站、闸坝,通过调度手段畅通水流,发挥现有工程效益,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用地布局要求,适当新增、拓浚河道,合理调整河道功能,完善现有水系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突出重点。突出骨干河道、重点区域的保护和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城市排水、排污口整合方面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彰显城市水文化的传承与鉴赏,创建城市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

2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

2.1多目标生态水系建设的技术集成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及滨水区规划,实现污染控制、水资源的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生态文明等多目标生态水系。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其整治要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引水补源、生态修复等方面推进。在工程措施中有两方面技术在快速发展,一是河道重污染底泥的环保清淤技术;二是生态护岸技术。首先,环保清淤不仅可以消除河道的内源污染,修复河流生态,还可以增加河道过流断面,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与洪水的滞蓄能力;其次,黑臭河道综合治理中,岸线作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带,岸线区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生态护岸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可以净化水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水体与土壤相互涵养的交换地带,增加水体下渗维持水体循环,营造生物栖息地。环保清淤技术与生态岸线不仅对黑臭河道整治能起到一定作用,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2.2重污染底泥环保清淤技术

2.2.1环保清淤的必要性

河道底泥中污染物长期大量累积,内源污染富集与释放,底泥有机污染物长期厌氧分解产生H2S等臭气,FeS等有色金属硫化物造成黑臭。由于河道淤积,降低了行洪能力,有毒的污染物致使水生动植物渐趋消亡,降低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水生生态环境的安全。清除河道重污染底泥,消除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并使污染底泥达到稳定化、资源化处置,促进河道水环境良性循环与水生态系统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清淤工程是一个环保、生态的系统工程,其本身需要结合淤泥环保开挖技术、淤泥环保输送技术、平面及深度控制技术、尾水环保处理技术等。

2.2.2环保清淤工艺流程

环保清淤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环保清淤工艺流程

绞吸挖泥船清淤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机械脱水减量化,加调理剂、改性剂,使重金属稳定化,并达到无害化,最后实现资源处置的目标。

2.3生态岸线的功能及形式

2.3.1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是以治河工程学为基础,融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园林学和景观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河道护岸技术。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治河工程学科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人渴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2.3.2生态护岸的常用形式

近年来,生态护岸发展很快,其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柔性护坡,主要包括柔性生态土工袋护坡技术、环保椰纤维植生毯护坡技术、蜂巢格室护坡技术、联体植生袋护坡技术、机织有纺土工石笼袋技术等柔性生态土工袋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石笼网结构生态护岸;另一类是自稳定结构挡墙,主要包括荣勋生态挡墙、自嵌式生态挡墙等。

2.4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发展生态护岸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要求,雨水要通过海绵体的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减轻水质污染发展新型生态护岸,以充分开发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海绵体质的规模和质量的要求。

2.4.1柔性生态土工袋护坡技术

生态土工袋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运用于建造柔性生态边坡建设土工袋边坡防护绿化河岸护坡。生态植被袋坡面植被恢复技术是采用内附种子层的土工材料袋,通过在袋内装入植物生长的土壤材料,在坡面或坡脚码放,起到拦挡防护。坡面草本、灌木群落的生长可提高坡面抗冲刷能力,同时对雨水径流中泥沙起到阻拦的功能,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目的。

2.4.2环保子纤维植生毯护坡技术

环保子纤维植生毯是全部采用纯天然材料椰子纤维通过冲压针刺加工做成供植物生长的基带,呈长方体网孔状结构,椰子纤维植被毯厚度为8~10mm,纤维粗细适中,长度范围合理。椰子纤维基带,可加以肥料、营养剂、保水剂、各类草种等,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达到护坡绿化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是对城市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城市河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斌.景观湖泊水体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途径探讨[J].低碳世界,2017,(08):9-11.

[2]赖佑贤,彭瑜,肖孟富.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1):38-41+34.

[3]韩煦,赵亚乾.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开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38(05):708-714.

论文作者:张邦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论文_张邦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