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政策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_环境保护论文

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效应论文,污染治理论文,效果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的加速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过快的结果。正如李鹏总理1996年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那样:“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且在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面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挑战,国家和地方提出了环境保护和环境政策的新思路,加强了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环境政策,阐明了这些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分析了各地区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规模与效益。

1 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管理,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和深化。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九五”环保目标的10个领域的保障措施。其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是:

(1)强调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努力从决策的“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加强环境法制、改革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执法。

(3)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4)实施《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1,2]。

2 政策效应分析

2.1 经济改革促进环境保护

近10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提高了经济活动中市场价格的作用,降低了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同时提倡与国内新的、非国有企业的竞争以及加强国际贸易。这些政策对环境质量产生了三方面的正面影响:一是工业平均生产规模的提高,大型企业所占比重从1988年的30%上升到1994年的37%。上海市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同期由41%上升到58%)。由于大型企业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低,因此,规模的提高已带来环境效益。二是国有企业的比重已逐步降低,这一变化在上海市也表现突出(从1988年国有企业占70%下降到1994年仅占54%)。由于非国有企业更趋于降低其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水平,因此国有企业数量的下降已带来污染强度的显著降低。三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就全国范围而言,TSP排放量大的工业行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而so[,2]和COD排放大户则基本未变。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5个省市来看,工业经济改革的环境“清洁”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污染密集型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就水污染而言各省份均有下降,而对大气污染而言,除辽宁省的so[,2]排放外,其它也都有所降低。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北京市COD排放量大的工业部门,以及广东省和上海市的so[,2]与TSP排放量大的工业部门。

贸易改革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通过国际贸易对外向型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能迅速吸取发达国家新的、清洁的生产技术等因素所产生的对环境的潜在的积极影响将会弥补由于中国企业受到的环境管理程度较小,而且使用低成本的污染型原材料而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此外,中国的污染密集型工业所占的比例近年来逐步下降。中央5大重污染工业行业,即化工、纸浆造纸、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非金属冶炼(特别是水泥工业)所占比例已经得到降低。另一个指标是对5大污染工业行业净进口量(进口量减出口量)的变化。如果中国出现了污染密集型集中的趋向,那么,贸易自由化将伴随着污染产品净出口量的变化。而事实上,自1987年以来,这些行业工业产品的实际净出口量的增加是很快的。

总之,随着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污染较少的产品的产量也不断扩大。中国所有工业部门,包括污染密集型的行业在内,在过去的10年中都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非污染密集型的工业行业无论是在国内生产规模,还是国际贸易中,其发展更快。

2.2 环境保护新举措初见成效,但治理污染任务仍十分艰巨

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实现本世纪末的环境保护目标,作出了10项决定。《决定》颁布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措施已初见成效。

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关、停了15种6.2万个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关闭率达85.5%,在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

大气污染以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为特征,1996年各地悬浮微粒和降尘污染普遍严重,二氧化硫污染未见明显好转,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剧增,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广州等少数城市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并重。1985-1994年,废气排放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9%,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增长率为3.6%,烟尘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同期能源消费量平均增长率为4.9%,煤炭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2%。虽然废气排放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但排放总量仍在增加。1996年,我国江河湖库水域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个别水系支流和部分内陆河流外,总体上仍呈加重趋势,78%的城市河段不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3]。1995年和1994年相比,除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湖南、海南、西藏、青海外,全国70%的省、市、自治区废水排放总量增加。从1985-1994年间,全国平均废水排放总量平均增长率为0.73%,GDP平均增长率为9.8%。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大大低于GDP增长率,但排放总量却逐年增加,在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水污染仍呈加重趋势。

3 各省区环境治理投资效果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工业企业污染强度,即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和单位废弃物的投资额度的影响。根据1995年各省、市、自治区用于治理废水和废气的金额,和各省、市、自治区废水、废气排放总量[4,5]分析得出,单位废水的治理投资强度,河南、新疆、吉林、山东、山西、河北、黑龙江、安徽、甘肃和天津位于全国前10名,说明环保治理投资强度大。而西藏、湖北、广东、北京、四川、青海、江西、上海、湖南和云南投资强度低,位于全国后10名(见表1),说明环境治理的投资强度小。

以1995年废水处理率和处理排放达标率来反映投资的效果分析,工业废水处理率位居前10名的省区依次是天津、北京、河北、上海、山东、河南、湖南、辽宁、广东和黑龙江,处理率均在80%以上,最高为90.4%。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位居前10名的省区依次是海南、北京、宁夏、山西、上海、河北、天津、辽宁、青海和湖北,处理达标率均在70%以上,最高为86.7%(见表2)。

比较单位废水投资强度和工业废水处理率的前10名的省区,可发现,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均位于其中,说明这些省区投资集中解决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比较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处理排放达标率,可分为几种类型,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为一类,既有高的废水处理率,又有高的处理排放达标率,说明这些省市工业基础好,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较先进。第二类为海南、宁夏和青海,工业废水处理率低,而处理排放达标率较高,说明这些省区集中财力解决部分工业废水处理问题。第三类为湖北、山西等省,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处理排放达标率均处于中等水平。

各省市的工业结构不同,造成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工业部门,各省市的污染强度都存在一定差异,从而造成污染程度的不同。通过对辽宁、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的研究得出,所有省市的废水的COD和大气中的so[,2]及TSP从1988年至今均有所降低。尤其是广东和四川下降明显。但各省市污染强度的差异仍然存在。假定工业结构不变,那么四川的企业是污染最严重的,而上海最轻。工业污染强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管理,民众意识及工业行业本身。

4 结论

通过分析环境政策效应和治理效果,在环境政策和污染治理方面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将它们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战略结合起来。

(2)改革排污收费制度,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

(3)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着手研究和试行一套建立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税完全货币化的基础上的管理制度。

(4)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提高科技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建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金。

标签:;  ;  ;  ;  ;  

我国环境政策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