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

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

杨丽珍[1]2000年在《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认为,将现代化问题作为一个“世界历史”问题引入史学领域,是罗先生对当代史学的特殊贡献。把西方学者作为发展社会学、发展经济学进行研究的现代化研究作为历史学研究;就要遵循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文从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对罗先生的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文章对于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的重新定位,对于他所论述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所提出的“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影响个别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灾变论”,以及罗先生在分析现代化问题时所运用的整体地、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都作了重点分析。本文充分肯定了这一研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科学价值。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将对中国史学(包括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罗荣渠先生所以能从历史学的角度为现代化定位,并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历史发展进程全方位研究,是与他作为历史学家的特殊素养分不开的,本文也对止匕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开林[2]2014年在《罗荣渠现代化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以后,伴随着外来的挑战和冲击,中国被纳入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现代化也随之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从此,仁人志士的现代化探索和专家学者的现代化研究同心合力、并行不悖,使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现代化理论不断深入和丰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见证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罗荣渠不仅开拓性地筹建了“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而且现代化创新成果颇丰,其现代化思想影响广泛,是中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罗荣渠的现代化思想,不仅有助于弱化有关研究的零散性、局部性等不足,而且也能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由四章“正文”和“结语”构成的本文,立足于罗荣渠现代化思想生发的国内外背景和生平学术积淀,以罗荣渠现代化理论原典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释读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文本释读、内外史比较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就罗荣渠概念层面、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的现代化思想,进行了纵横双向的多维分析。文章认为,罗荣渠的现代化思想,认识独到、影响广泛。罗荣渠基于宏观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整体性研究。他对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现代”、“近代”以及“现代化”等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纵览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和道路,提出著名的以“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为分析视角的“中轴理论”,对历史发展动因、历史发展阶段、历史发展因素等“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对世界历史研究以及现代化理论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罗荣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重点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的“四重奏”理论,比较全面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历程和主要矛盾。进而,批判了近现代史研究中,长期一尊为大的“革命史范式”分析法,积极倡导把“现代化范式”作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支持。罗荣渠基于宏观史学视角研究现代化,巧妙地结合了历史学和现代化理论,修葺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引领了中国现代化研究新潮流,从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彰显了历史学家史学责任。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客观规定性以及个人研究的有限性,罗荣渠的现代化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商榷之处和遗漏之点。随着世界现代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深入发展,后人定会对罗荣渠的现代化思想进行补充完善,丰富革新。

钱乘旦[3]2006年在《现代化研究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此文为纪念罗荣渠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文中研究说明一在中国的史学传统中,没有“世界史”(即“外国史”)这个概念①。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天下”只有一个,“外国”的观念难以存在。虽然中国古代史书中也有关于“蛮夷”甚至“外国”的记载,但它们多是记录地域物产、世风民俗的,其中还有许多是

牛可[4]2007年在《士志于道——罗荣渠学术生命中的社会关怀、历史学特性和多学科方法》文中认为十多年前开始跟罗老师读书时有一个感觉,顺着他指出的方向走过去,就进入一片广阔鲜活的知识和思想的空间,也立即领略了学术生活的艰难困苦。有幸得入这样一位博学闳思的导师门下,在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里承受他引导点拨,受益终身,这自不待言。而懵

刘大年, 罗尔纲, 张磊, 彭明, 隗瀛涛[5]1994年在《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文中认为今年是《历史研究》创刊40周年,许多作者、读者用题词、贺信、笔谈、论文等多种方式向本刊表示祝贺之意。对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刊决定,第一、二期为纪念创刊40周年专辑。本期发表一组笔谈及12篇学术论文,第二期为学术论文,其他栏目暂停。题词、贺信等,将另行出版。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的编辑方针,执行“百家争鸣”政策,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依靠作者、读者、编者的通力合作,办好刊物,为推动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D]. 杨丽珍.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2]. 罗荣渠现代化思想研究[D]. 李开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 现代化研究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此文为纪念罗荣渠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J]. 钱乘旦. 世界历史. 2006

[4]. 士志于道——罗荣渠学术生命中的社会关怀、历史学特性和多学科方法[J]. 牛可.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

[5]. 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J]. 刘大年, 罗尔纲, 张磊, 彭明, 隗瀛涛. 历史研究. 1994

标签:;  ;  ;  ;  ;  

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