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 安徽宣城 2425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23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11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下肢骨折;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91-02
随着老年人髋部肌群退变与骨质疏松,在下肢出现急速扭转、跌倒或者是轻微外力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出现下肢骨折[1]。通常情况下,老年下肢骨折采取的治疗措施为手术。通过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骨折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通常都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5例,女105例,患者年龄为50~88岁,平均年龄为(72.3±4.7)岁。所有患者中,胫骨骨折88例,股骨干骨折48例,胫腓骨骨折76例,其他部位18例。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有59例,糖尿病26例,冠心病3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11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对比实验进行比较。
1.2 方法
根据患者分组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的时候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如下:
(1)术前人性化护理
在患者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还需要确认患者有无合并基础性疾病。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同病区同种手术成功的患者以身说教,鼓励患者。通常情况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身体较弱,同时还合并存有较多的慢性基础性疾病。在受到创伤后,疼痛的忍耐力会下降,同时也会担心手术治疗效果,继而产生紧张的心理。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简单介绍手术。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正面的回答。护理人员长时间陪伴在患者身边,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在老年人身体储备能力比较差的时候,其耐受力会逐渐降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心理状态、心肺功能与精神状态等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患者潜在性的疾病加重疾病。针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控制血糖。其他基础性疾病需要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
(2)术中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当天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物品与设备,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患者进入到手术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问候患者。注意为患者保暖,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麻醉成功后安置好手术体位。在患者手术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患者在整个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环境噪音比较敏感[2]。手术期间需要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安慰。在实行侵入性操作的时候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术后人性化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将手术区域的皮肤擦拭干净,固定好伤口引流管。为患者盖好被子,注意保暖。护理人员还需要明确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在搬运患者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变化,随后将其送至病房。在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需要叮嘱患者家属注意体位、保暖、伤口敷料、输液等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恢复期间加强营养。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x-±s)
组别 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34)24.9±2.8 14.8 73.9
观察组(n=34)15.3±3.6 6.1 91.3
3.讨论
在临床诊断技术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临床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由此诞生[3]。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身心的感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而言,手术室属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此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放松下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伟婷,祝妍华,张绿云等.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46-247.
[2]事丽霞,邹爱元,钟文蕙等.特区护士如何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3(5):110-111.
[3]李智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6.
论文作者: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下肢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老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