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及危险性。对所有患者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检验,>0.5×109/L则确定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果:出现HLA不全相合,是引发嗜酸性粒细胞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GVHD、II-IV度急GVHD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的危险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生存率显著较未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者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与慢性GVHD、急性GVHD发生相关,也是对患者远期预后结局进行预测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上升,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为造血系统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病变等。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均接受T细胞形成的细胞因子控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已经开始在肺、心、肝等重要器官移植术中存在,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相关性。近几年,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不断增加,术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上升,与GVHD发生、预后结局呈密切相关性[1]。本组研究中,对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时,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在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7.5±5.4)岁。急性髓性白血病1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淋巴瘤2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骨髓血造血干细胞联合抑制5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38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例,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MF、环孢素A、MTX为GVHD预防方案,其中环孢素A初始剂量3mg/(kg·d),使用20d后,随后行口服治疗。维持浓度150ng/L,经移植术后45d,开始CsA,每周逐渐减少10%,服用半年后,停止使用环孢素A。存在急性GVHD,其环孢素A的使用时间可延长至12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经移植后,每周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检查,在移植后100d内对嗜酸性粒细胞最大数值进行记录,详细记录嗜酸细胞水平、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存在HLA不全相合,是引发嗜酸性粒细胞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GVHD、II-IV度急GVHD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者,其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已经有研究显示[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其发生率为10%~65%,其报道结果具有极大差异。根据相关文献[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达4%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率可达56%以上。
有研究显示[4],患者疾病情况、性别及移植类型、年龄都可能是对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高危白血病患者,其发生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的发生比率显著低于标危患者。同时,经本组研究表明,HLA不完全相合移植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程度显著高于HLA完全相合移植者(P<0.05),可能与不全相合移植者GVHD发生率高情况相关。
经研究表示[5],GVHD是引发移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表示[6],急性GVHD、慢性GVHD与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呈密切相关性(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已经有相关研究表示[7],急性GVHD主要因Th1细胞分泌TNF-α、IL-12、IL-2等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为Th2类细胞分泌IL-5诱导,Th2类细胞经分泌IL-10、IL-4能有效对急性GVHD发生进行抑制。由此可见,急性GVHD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也显示了Th2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在急性GVHD中双向调节效果。
在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对患者远期预后会有一定影响。有学者对儿科患者进行研究表示[8],患儿移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患儿,其无病生存率更高,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与复发率降低呈密切相关性。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可促进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等因素相关。国内学者认为[9],成人接受移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其生存率更高,可能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者,急性GVHD严重程度较低,能显著提升其总生存率。本组研究结果与以上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虽然嗜酸性粒细胞上升与未上升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是生存率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上升,CD8+T细胞活化、Th2细胞激活,炎性因子分泌增多,使GVL效应加大相关。
综合上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与慢性GVHD、急性GVHD呈密切相关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密切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判断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是对患者GVHD发生、早期干预以及进行远期预后评价的重要依据及指标。
参考文献:
[1]薛丽萍,罗鸿超.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重症干眼症继发角膜溃疡的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4,15(3):202-204.
[2]贾锐,杨晓凤,陆岩等.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5例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06-609.
[3]彭美雄,潘然,陈周等.银屑病样表现的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424-425,429.
[4]贾晋松,黄晓军.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3):269-272.
[5]朱晓健,邹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现状及其机制[J].白血病·淋巴瘤,2013,22(6):339-341.
[6]黄丽菊,凌红艳,陈景莲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5):3307-3308.
[7]李辉萍.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J].蛇志,2014,(2):261-262.
[8]金正明,何军,鲍晓晶等.激活性KIR受体在HLA全相合无关供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2,02(1):5-9.
[9]白海涛,王椿,万理萍等.卡泊芬净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68-470,475.
论文作者:刘艳,曾小敏(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粒细胞论文; 酸性论文; 造血干细胞论文; 术后论文; 基因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