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与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对策_信息加工论文

社会信息化与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对策_信息加工论文

社会信息化及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对策论文,编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迎接新世纪的出版思考

美国学者J·奈斯比特提出,根据产业结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明显标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交互式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它以光纤为“路”,以多媒体终端为“车”,使信息的高速传递、共享和增值成为可能的措施。

当“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之时,“千里咫尺”便不会是比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不再是夸张。人们只要拥有多媒体电脑就可随时随地浏览世界各地当天出版的报纸、最新的杂志和各通讯社每分每秒发出的最新消息;科研人员查询信息或文献资料不会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多媒体电脑屏幕上可以同时参阅多本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在家通过终端授课或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选择最好的学校与老师,而不受国界和语言的限制,因为到那时,信息通道都配备了自动翻译系统;天涯海角的亲朋好友可以面对面地交谈;如果需要购物、订票、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一台联网的多媒体可以为你提供方便。这就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国际竞争

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11):行动计划”或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in for mation super High ways)计划,准备在20年内耗资4000亿美元,建成连接全美所有家庭、工厂、学校、图书馆等社会机构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由于这一计划抓住了当今世界技术革命的核心,对振兴经济和提高综合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极富远见。因此,计划一经出台,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响应,许多国家不惜巨资,投入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筹建这条公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抢先在本国建成“信息高速公路”,抢先夺取信息社会化的制高点。首先,欧共体公布了“德洛尔白皮书”,决定10年内投资9000亿法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遍布欧洲的通信网络。日本政府更不甘落后,紧接着公布了“信息研究及流通新干线网”计划,决定从1994年起3年内投资500亿日元。英国也宣布10年内投资380亿英镑, 建设高速电子数据网。法国电信总公司决定在2年中投资1300亿法郎建设长达200万km通往各大城镇的光纤干线。北美加拿大的信息网络计划在未来10年将花费7.5亿加元。南美的巴西、阿根廷、 巴拉圭和乌拉圭正在投资建设一条1700km光缆通信网,把四国连接起来。 在亚洲, 韩国拟定了投资553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新加坡决定到2007 年把本国变成首先实现信息化的“智能岛”,预计经费200亿新元。

面对全球性建设“高速信息公路”的热潮,地我国政府于1994 年6月提出要“有重点分层次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目前已着手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高速公路“CHINA ”(chinese High Speedinformation Network Approach)建设计划,成立了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确定了统筹计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用网和通用网结合的建设方针。从启动“金桥”、“金关”、“金卡”、“金税”、“金智”等几项信息工程的建设入手,来加速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步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够发达,信息社会化程度较低。到1993年底,微机总数只有100万台,大中型计算机总数1万台,不及美国的1/20。我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差距,并正在努力缩小。过去10年中,中国已投入了500 亿人民币用于政府、企业和公共事业方面的信息系统建设。1993年9月, 连接全国各省区的拥有5500个端口的国家公用分组交接数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九五期间,我国将完成八纵八横光缆网,基本建成以光缆为骨干,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近年来,我国的信息传送正利用微机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努力实现赶超世界技术水平的通信数字化、微机联网、可视通信、图文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由此可见,作为传播信息媒介的编辑出版业处在信息革命的前沿,处在行业竞争的危急关头,只有紧跟信息革命的发展步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发展编辑出版业的对策

全球高速信息化的趋势,对我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的编辑出版虽然告别了“铅与火”而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但电子计算机在编辑部门的应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水平上还十分有限。编辑与排版间、排版与印刷间、编辑加工与信息加工间,传统的三条“鸿沟”仍然存在,严重滞后了信息的传播时效。与国外的光盘电子出版相比差距甚远。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的编辑出版业发展水平与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大约落后20年,更不能与发达的美国编辑出版业相比。因此,我国编辑出版界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冲击波,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使我国的编辑出版业获得加速度。

加紧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编辑出版界应在国家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下,以超前的思路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及早制定出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出信息化社会的我国编辑出版业的蓝图。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编辑出版信息化过程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编辑出版业的现状,制定出发展战略和可行的建设方案,采取切实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广大编辑出版人员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和拼搏精神,主动投入到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准备之中。

尽快实现“编-排一体化” “编-排一体化”,可作为实施编辑出版信息化过程的开端。就是由编辑人员自行操作电脑,边审稿边向计算机输入稿件,然后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编辑加工,并同时完成版面设计和版面组合。经主编审稿后,生成排版大样。即可直接用于制版印刷。由于编辑人员掌握了排版的主动权,省去了在原稿上的修改和标记工作,避免了排版过程这个中间环节带来的许多麻烦。而且,计算机屏幕对版面显示的快速与直观,可以使编辑人员十分方便地在屏幕上进行编辑加工、版面设计及方案比较,以获得最优编辑效果和最佳版面组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作者还可以提供软磁盘稿件,编辑人员可直接上机进行审稿与编辑加工。显而易见,“编-排一体化”可以大大缩短编辑出版周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版面质量。目前,新闻出版界对实现“编-排一体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已有了充分的认识。早在80年代初,就有个别编辑部开始引入电脑,尝试“编-排一体化”的模式,但并未得到推广。究其原因是缺乏追赶信息社会的竞争意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远不止排版这一功能,未来期刊管理、电子出版物的制作,以及信息的接收与传播等都离不开计算机。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来临,尽快实现“编-排一体化”已是形势所迫,时不待我。否则,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加快“编辑-情报加工一体化”的步伐 传统的情报加工是由图书馆系统的情报部门进行,情报加工人员要对大量的文献进行阅读、筛选、分类,还要进行标引或索引等一系列的情报加工活动。文献经过“收集——情报加工——编辑出版”而变为情报信息时,最少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如以编辑对稿件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前提,以编辑加工作为情报加工的基础,在进行编辑加工的同时进行情报加工。随着“编-排一体化”的实现,编辑人员在操作电脑对原稿进行编排的同时,进行文摘、主题词、分类标引等内容的情报加工。这样,大量的情报信息将与文献同步出现。清华大学在十年前已开展的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文摘数据库(CUJA )和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就是“编辑-情报加工一体化”的典型模式。 采用“统一规范,分散加工,集中处理”的技术路线,要求各入库的编辑部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对各自发表的文献进行情报信息加工,所生成的磁盘(或工作单)定期向数据库中心输送。经中心汇总处理后,通过国内或国际的联机检索系统,进行学术交流与信息服务。CUJA和CSTA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不仅是“编辑-情报加工一体化”的实施,也可作为我国编辑出版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值得发展与推广。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在信息大爆炸、知识老化速率极高的今天,加快“编辑-情报加工一体化”的步伐,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拓宽电子出版道路 电子出版的初级阶段,是用电脑从事编辑、排版及印刷;到第二阶段是出版电子磁盘、光盘出版物。国内目前的编辑出版业尚在初级阶段奋力突破,而世界范围内的编辑出版潮流已进入了电子出版物的拓展阶段。近十年内,国际知名的大电子公司、出版企业乃至影视厂商纷纷投入到电子出版物生产的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电子出版企业及代表产品。CD—ROM,CD—1,300、VidelCD、 PHOTO —CD等不同格式的光盘电子出版物先后问世。美国的电子出版发展迅速。目前,《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时代杂志》等15家报刊,都投入了电子化行列。可以说,报刊向电子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有人称之为“无纸革命”。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编辑出版和信息产业的现状,拓宽电子出版物道路,首先应考虑“双版制”。即在出版印刷版的同时出版电子版。读者如没有时间阅读,可以借助磁盘或光盘来阅读。其次,选择一些内容多、实用性强、用户面宽,而且需要图、文、声并茂才能达到好效果的题材,出版光盘读物。如:科学出版社在“中国旅游数据库软件”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投资开发了光盘版本,推向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百科全书”性质的选题,普及教育的软件,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搞成CD—ROM、CD—1型式。当然这一工作难度大,投资多,需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发展起来。

引进技术设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编辑出版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多媒体技术是电子出版物的技术核心,电子出版物是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趋势,编辑部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在配备计算机硬件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界已拥有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并为编辑出版信息化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这样的人才在整个编辑出版界毕竟还是少数。因而,在编辑出版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各编辑出版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教育。同时,从各大专院校挑选一批专门的新型的信息专门毕业生,充实到编辑出版队伍。把每个编辑出版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以加速编辑出版信息化人才脱颖而出,为编辑出版信息化事业做出贡献。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人才竞争,知识爆炸,及早重视培养信息化专门人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建设。

标签:;  ;  ;  

社会信息化与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对策_信息加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