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高下优劣、成败得失。为此,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就像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写作也是讲究结构技巧和新意的。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几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一篇文章从定题、搜集资料、构思到动笔写需要一段酝酿的过程。
关键词:新闻写作;结构;技巧;作用
1.标题要能够吸引眼球
标题,又称题目,它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好的标题,能对文章的内容画龙点睛,增添色彩,引起读者(听众)的注意和阅读兴趣。楚雄州广播电台的一篇新闻《谁伤害了“我”》,说的是:楚雄龙川江大桥上的一截护栏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这给过往路人带来了安全隐患,大家纷纷谴责肆意搞破坏的那些人。
这个标题让人很好奇,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听众会饶有兴趣地往下听。
《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片新闻,标题叫做《踢了七年的“皮球”进了门》。这个标题将“问题”比喻做“皮球”,说的是某城市的小区没有设立垃圾投放点造成到污染长期存在的问题,七年来,因为小区周围长期没有人清理,这个小区向上级部门打了7次报告,可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后来,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这篇新闻作品巧用比喻作标题,使 非物状到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2.导语的作用
新闻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整体,它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主体,就有什么样的导语。
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就像是诱饵,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新闻事实的要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楚雄州广播电台的一篇新闻《“赵一刀”轶事》,导语是这样写的:“乍看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联想到金庸先生笔下的武林人物了。其实不然,“赵一刀”是他的雅号,他在外科手术上有一流的刀术,在院长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广大患者称为“武定外科医生一把刀”,他就是武定县人民医院院长赵汝芳。
这个导语就比较新颖,文章开头没有平铺直叙地介绍医院院长赵汝芳,而是用金庸先生笔下舞刀弄棒的武侠引出手了拿手术刀、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使听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主体和结尾
导语设计好了以后,和它一起孕育成熟的是新闻的主体。主体承接导语,由导语引出,是导语中事实的展开部分。新闻主体要有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加以丰富和展示。导语提出什么问题,文章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楚雄州广播电台2008年播出的《点亮最后的黑暗》这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2008年1月4号,随着一声“合闸送电”,南华县兔街乡长梁子村村民赵秀兰家新安装的电灯亮了起来,她家从此告别了煤油灯、点蜡烛的历史,一盏25瓦的白炽灯把她家15平方米的堂屋照的亮亮堂堂。
导语中提到了赵秀兰家新安装了电灯,告别了黑暗。接下来,新闻的主体就告诉听众是谁为赵秀兰家带来了光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体是这样写的:2008年1月4号,楚雄州电力部门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战,楚雄州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使无电农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这些祖祖辈辈笼罩在昏暗油灯下、盼电盼了几十年的农民兄弟终于如愿以偿,享受到了电灯、电视等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这篇消息整体内容紧扣主题,选材精当,主体和导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并在导语中埋下伏笔,吸引大家通过主体来解开心中的疑问。由此可见,如果一篇新闻缺乏丰富的主体,新闻表现的主题就会枯燥干巴,失去了诱人的神韵。有了主体,新闻的内容就丰富了,主题也就更加突出了。
要把新闻的主体写好,关键是处理好导语与新闻事实之间,以及一件新闻事实与另一件新闻事实之间的过渡,用好能体现新闻主题的引语,学会在适当的地方提供必要的背景,对新闻中的意义进行必要的解释。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箩,重在收口。”因此,新闻的收尾也是很讲究技巧的。
由于新闻对结尾不像其它文体那样要求严格,也就是说,结尾在有的结构形式的新闻中,显得并不是特别重要。可是,对于有些形式的新闻,结尾同样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新闻改革中,倒卷帘结构形式被冲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结尾在新闻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我参加了2013年云南广播电视奖专题组的评选,昭通台选送的获得专题类一等奖的《最美乡村教师江声发用断臂撑起山区孩子启蒙明灯》专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讲述的是只有1/3手臂的断臂教师江声发身残志坚,十多年坚守在山区学校,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
它的结尾是这样处理的:断臂教师用手臂的1/3撑起山村孩子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无数个平凡的梦想汇聚成我们强大的中国梦,中国社会总会有许多故事在感动着我们,总有许多正能量在激励着我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脚踏实地的去践行自己的梦想,滤去浮躁,带着感恩的情愫对待工作和身边的人,相信感动和梦想都会被传递。
结尾点出了江声发老师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使作品更严密的逻辑性,给听众以完整丰满的形象。同时还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点亮人生的坐标。这样的结尾就会显得比较生动切有意义。自然,那种干巴巴、一碗白开水似的结尾,是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新闻要有好的结尾,要求作者要掌握技巧,并在写作中注意最后的冲刺,是收尾起到总括全文、锦上添花的作用。
4.背景的烘托作用
背景是新闻在报道中生活事实时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它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在新闻中使用背景材料,使内容成为立体化的东西,抓住事物的今与昔、前与后。正与反的种种材料加以映衬,就可以使新闻的意义鲜明起来、主题深化起来。
《最美乡村教师江声发用断臂撑起山区孩子启蒙明灯》这篇作品,运用的背景是:今年39岁的江声发老师是大山村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996年冬天,在抢修村里被大雪压垮的电线时,被高压电击断双臂。他曾经自闭过,在家里不敢出门。
向大家介绍完背景后,接着讲述了江声发失去劳力后,一度放下尊严去外地乞讨,在经过思索后重新找回自我,有着初中文化的他,在村小学老师退休后,带着村民的质疑走上了三尺讲台,他克服身体障碍,把粉笔绑在残肢上,苦练书法,刻苦专研教学业务,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这样一来,这篇作品的意义就更加鲜明,主题也就更加深化了。
参考文献
[1]新闻写作的技巧及方法探讨[J].崔卫东.中国传媒科技. 2014(12) .
[2]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J].郑国玲.科技资讯. 2013(27) .
[3]新闻写作要体现新环境下新闻功能要求[J].王鑫.新闻传播. 2014(02) .
论文作者:王卫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新闻论文; 导语论文; 主体论文; 结尾论文; 结构论文; 的是论文; 标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