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连界镇中心学校 威远 642450)
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 想象力等等。
那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实践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科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实践观察能力为前提的。
同时,就科学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通过课标规定的实验内容的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会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其它方面能力提高打下基础。上述几种能力,相对而言,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研究能力则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必须建立在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同时又反过来对这几种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才能去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来,我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实验中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凡是分组实验,我便将学生分作8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先由教师集体指出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讲清注意事项后,再放手让每个小组成员学生到科学实验室或校园内、大自然中亲自操作。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我从不担心这害怕那,大胆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感觉。不难发现,如没有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活动,就没有创新性的发现。就是在这些创造活动中的“发明创造”,学生不仅获取了“金子”,还练就了能点石成金的指头。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这一实验中,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对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为什么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在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为什么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为什么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为什么要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对比,便知道如果不按要求做必定会产生误差,导致最后测量结果不准确。从而便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只观察其现象,对结论始终总结不出来,这就需教师加以引导或对实验的某一部分进行改革,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总之,通过让学生实验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陈兆建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科学实验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温度计论文; 操作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