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经济形势论文,国际关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6月9日—16日,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一行3人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邀请,来华进行学术访问。在华期间,马尔蒂诺夫等人与社科院有关研究所、国家体改委和欧亚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了座谈,并就以下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一)俄罗斯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1.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当前,俄罗斯经济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今年5月份,工业生产增长了0.8%,这使得政府增加了货币发行量,但是并没有发生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下降;最低生活线以下的人数在减少,已经从3500万人减少到3100万人;投资停止了负增长。但是,经济危机还在继续。不过,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与2—3年以前不一样。经济危机与社会方面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发不出工资、退休金和补助金,现在,俄7%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退休金和养老金的支付;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因此,在俄罗斯,罢工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因为政府发不出工资引发的罢工,成为俄罗斯政治斗争的焦点。为此,俄政府决定丘拜斯负责这一工作,准备在今年秋天偿还拖欠的全部工资和退休金。
2.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俄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大都带有宣言性质,缺乏实现改革目标的机制和手段。在经济自由化方面,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例如,贸易自由化虽然在广泛进行,但仅仅局限于原材料方面,并没有扩大到整个生产领域;大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俄经济转轨中的一个难点。目前,俄有40%的生产能力是市场经济不需要的,但是,如果使这些企业破产,企业职工和经理就不满意,他们会罢工和闹事,可能会导致政治后果。同时俄罗斯现有70%的非国家所有制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体制仍然如同过去,特别是企业在财会制度、成本核算等方面,仍然沿用旧体制的做法。至于俄罗斯的“工业财团”,即大银行控股的企业,它们对企业的生产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一些银行只买企业的股票,不参与其经营管理。今后,俄经济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以下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住房改革;克服预算危机;加快对自然垄断性企业(能源和通信等部门)的改革。自然垄断企业欠了国家很多钱,许多工业企业不支付能源的费用,以为国家可以替它们付款。因此,新政府试图在这方面建立正常的秩序,不允许石油、天然气涨价,而且今年将使其价格降下来。
3.俄罗斯经济困难、经济没能走出谷底的原因。与1991年相比,199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3—45%,1996年相当于1991年水平的50%,工业产值下降更大,人均生活水平比1991年下降了40%。据俄罗斯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独立研究,1996年1卢布买到的商品只相当于1991年所买到的商品的60%。其原因在于:俄的大多数领域没有实现经济改革的措施,结构改造和提高效率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俄的企业家不能客观地分析俄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导致前苏联解体的一些经济因素至今还没有克服。特别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政治斗争与经济问题始终交织在一起,俄的经济改革措施必须考虑到政治斗争的因素。例如,1995年的国家杜马选举和1996年的总统选举的代价很大,这使得俄的经济政策必须服从于总统的政治斗争这个目的;叶利钦的生病也使经济受影响,因为俄是总统制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总统专制的权力。选举后,叶利钦一度生病,对于新政权和政府的关照不够,使得俄延迟了私有化进程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此外,1996年,国家债务还在增加,这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4.俄罗斯经济前景。1997年末到1998年初,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俄经济前景,俄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来自“左”和“右”的势力都对政府施加压力,虽然批评俄经济政策的人很多,但是许多人提不出建设性的建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俄经济已经到了凯恩斯经济理论推行之时,必须以通货膨胀来刺激生产;但是根据政府派人士的计算,这个阶段还没有到来。如果通过印钞票刺激生产,就可能回到1994年的高通货膨胀时期。
马尔蒂诺夫本人对于俄罗斯经济前景的看法是: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有可能下降2%,如果1997年实行严厉的经济政策,1998年可望出现增长。政府政策的基点是,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为1998年恢复生产创造条件。据俄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的估计,“有充分的论据证明,1997年俄罗斯的年通货膨胀率不超过11%—12%”,甚至可能在10%以下。如果通货膨胀保持这一水平,就可以使投资得到增加;不过,尽管俄的储蓄率很高,但是大部分资金外流,特别是由于俄的美元存款利率很高,人们都买美元,存美元,而美元却大量外流。
(二)俄罗斯社会过渡中的进展与问题
1996年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1996年至今的重要进展是:第一,1996年的总统选举和总统连任,对俄罗斯是个贡献。但是,由于叶利钦和久加诺夫的斗争,分裂了俄罗斯的社会。第二,1996年俄罗斯结束了车臣战争。车臣战争是俄罗斯的一个错误,它使俄的政治形势相对紧张,造成俄社会的分裂。第三,俄罗斯与前苏联国家、首先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订了协议。
1996年,俄罗斯社会经济转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俄罗斯的政治制度问题。目前的议会是反总统的、反政府的议会。这对俄罗斯来说,进行任何的改革都很困难。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个变数,是具有多种政治体制和机构的政治制度。马尔蒂诺夫认为,俄现有四个“政权”,它包括:总统及其执行机构、立法和宪法,还有一个机构正在形成之中,这就是新闻媒体。在俄罗斯的政治制度中,旧有的政治制度的成分还存在,例如,俄国还有集权政治的表现,它对俄罗斯政局的稳定起着消极的作用;同时,政治制度中新的成分也在发生作用,例如,新闻媒介的自由程度很高。因此,俄罗斯还面临着巩固新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的重要任务。
2.当前,俄罗斯改革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俄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的政党,缺乏能够团结多数政党的政治力量。同时,俄的腐败和犯罪猖獗。因此,俄面临着让人们感受到改革富有积极成果、改革在向积极方面发展的任务。马尔蒂诺夫认为,俄改革的内容、方针和措施,是受到大多数公民支持的措施,但是,由于俄的改革没有取得明显的积极结果,所以有些人不相信政府的承诺。虽然俄仍然存在着政治上的反对派,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依然存在,但是不会导致战争。在俄罗斯,丘拜斯、盖达尔和亚辛是俄经济改革的决策者,他们决定着俄改革的战略方针,坚持反通货膨胀和推进民主改革,手中掌握着俄实现改革目标的机制,对俄的改革起着关键作用。
3.俄罗斯经济体制中的问题。主要是:A.新经济立法中的缺陷,俄已经通过的一些经济法,如《税收法》和《股份公司法》,是发达国家该立法的“大拼盘,大杂烩”,其中很多条款是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中抄袭而来,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矛盾的。由于税收体制不合理,所以产生了税收“黑洞”,即许多企业的领导人的收入很高,但是他们不纳税;B.现行的新经济法是按照成熟市场经济的状况制定的,它们只适用于成熟的市场体制。而俄目前处于经济转轨阶段,成熟的市场经济法规对于俄是很难操作的。因此,在马氏看来,“对俄适用的只是总统的命令”;C.一些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只是对俄观望,不进行投资,虽然俄已颁布《外国投资法》,但是缺少真正的法律保障,一些外国企业家只进行货物贸易,不搞投资贸易。1997年,有60亿美元的外资流到俄罗斯,但是只有20亿美元投资生产,4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的股份或债券。至于在俄发行的外国债券,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它们所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用于一定目的的,例如,保留一些幼儿园;我们则利用一部分贷款改革煤炭工业,关闭一些亏损的煤矿。目前俄罗斯已经停止向大型国际性银行借贷条件苛刻的贷款,1997、1998年是俄还债、还贷的高峰期,俄正在与有关国际组织谈判,以便推迟偿还它们的贷款。
在马尔蒂诺夫院士看来,俄罗斯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但是将会出现怎样的社会,现在还很难说。当前,经济问题是俄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俄经济要走出困境,在马氏看来,仍需要5—7年的时间。
二、中俄关系问题
近5年来,俄罗斯很重视对亚洲的政策,中俄政治关系发展很快。但是,经济合作不如政治合作进展得快。其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中俄贸易之间中国方面的逆差:中国向俄提供的只是消费品,而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的是大型设备、核反应堆和武器。他认为有以下的解决途径:
1.切尔诺梅尔金将访华,以寻找拓宽中俄贸易的途径。双方已提出了很多方案,签有10个协议。俄切尔诺梅尔金和美国戈尔有一个委员会,它解决了俄美之间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切氏与中国总理李鹏也应建立这样的委员会。2.中俄可以在三个方面建立合资企业:一是航空设备;二是汽车装配厂;三是农机设备厂。中俄之间工业电子产品的经济技术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在具体实施的保障方面,一方面是两国的经贸部相互配合,另一方面是有股份公司参与;同时,切李委员会的建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3.中国允许俄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交换,因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家不愿意作易货贸易。4.改变中国向俄出口的商品质量。总之,中俄贸易增加2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马氏认为,不应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世界,美国的一部分政治精英很了解中国。一些人认为,今后中国将会遇到一些经济问题,因而会使民族主义增强,中国可能会向外侵略。但是,关于中国的前景、扩张、侵略的问题,马氏的了解,日本人不像有的美国人那么担心,日本执政当局与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了一种共识:支持和帮助中国的改革,所有国家都应该支持中国的改革。这里,当然不排除美国议会中的保守主义。
俄罗斯支持中国的改革,俄中已经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俄的长期政策。俄中关系协议表明:俄罗斯和中国将在多极世界发挥独立作用。在马氏看来,中俄贸易关系不可能回到50年代,中国也不同意。
三、俄罗斯与北约东扩
俄罗斯始终反对北约东扩,但是在政策上并不始终如一。实际上,在前3年,俄罗斯同意北约东扩,没有反对西方国家关于北约东扩的讨论。很多俄罗斯的政治家,包括科济列夫,都认为北约东扩对俄没有威胁,这使俄为此付出的代价很大。1996年,北约东扩进程加快,这对俄来说,谈判的首要任务是使消极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因为北约东扩意味着欧洲的新划分,这有可能把俄排除在欧洲新的联合之外,对于俄罗斯来说:1.使北约东扩不要破坏军事力量部署的平衡,不要和西方发生冲突。当然,在俄国国内,关于这一问题也有分歧。军方人士和国防部的人士反对北约东扩,他们认为,北约东扩就是与俄罗斯对抗,因而要求政府不要裁军,而应加强军工生产。一些人甚至要求建立俄中军事联盟,与美国对抗。这次俄与北约签订协议,叶利钦和普里马科夫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主要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的方式、灵活的手段,使得北约16国给了俄罗斯很大权力,使俄在西方军事演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2.叶利钦与克林顿的谈判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上,同时,俄罗斯与北约其他国家在关于北约东扩问题上,也达成了某些共识。叶利钦对克林顿和科尔都说过,这个协议对俄是好的。在俄与北约的协议中,强调了俄罗斯的特殊利益和权力,当然俄罗斯和北约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但已经有了合作的基础,北约的文件使俄罗斯有了一个保护俄罗斯民族利益的基础,使俄在欧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利益和地位。3.俄罗斯大多数人对北约东扩并不担心,但是北约东扩不能扩大到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在内的前苏联国家。至于中欧国家,到1999年才达到加入北约的标准。而俄罗斯加入北约,全部问题都在于,1989年,戈尔巴乔夫与科尔在北约问题上只是口头上允诺,而没有协议,如果有文字协议,今天俄国会是不会批准北约东扩的。
四、俄罗斯学者对国际战略和21世纪国际形势的看法。
俄罗斯统一完整的对外战略正在形成之中,根据已有的理论来看,这一战略的原则框架已有,但还不成体系,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战略思想。俄的外交战略有很多个,俄的对外战略是很复杂的,在这里有车臣的教训、有海湾战争的教训。在马氏和卡萨拉波夫看来,新的国际形势正在形成,新的国际关系在21世纪的头10年中逐渐形成。在谈到新的国际形势时,存在很多新的因素,包括人文的、地缘的等等,在与世界各国的联盟过程中,国与国之间虽然有矛盾、冲突,但国家之间关系还是要发展。尽管俄国还处在复兴时期,国内的分歧还很大,但是现行的外交战略正在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俄国内探讨的对外战略问题的关键方面是:在俄的对外战略中,哪些方面属于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这首先是俄罗斯与前苏联国家的关系。在这方面,俄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例如,车臣问题。俄罗斯应该与前苏联国家搞好关系,特别是俄与乌克兰的国家关系非常重要。按照马尔蒂诺夫的解释,黑海舰队问题只是俄乌关系中的问题之一,俄乌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俄罗斯承认了乌克兰领土的完整,承认了其现有的领土面积,俄乌协议对双方的长期稳定作出贡献,它表明:俄罗斯不再实行大国沙文主义。同时,乌克兰有半数居民说俄文,只有承认俄乌边界的不可侵犯,双边的经济政治合作才有可能发展。但是,在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为什么把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大面积的领土都划给乌克兰。至于俄白一体化,白俄罗斯与俄建立联盟的主要目的是,白想从俄得到更多的经济好处,得到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次是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突破,俄美缔结了限制核武器条款,俄应该珍视它。西方7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还很大,俄罗斯认为,只有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捍卫俄的民族利益。同时,俄罗斯把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是不够的,在丹佛俄第一次成为"7+1"中平等重要的成员。但是,在俄的对外战略中,普里马科夫特别强调“多极世界”,俄同样不喜欢“美国是超级大国”的提法,考虑到多极世界的现实,各国都应该加强合作。
俄罗斯虽然被邀请参加7国集团,但这已经是第5、6次了,如果谈到物质上的好处,俄可以通过参加7+1,获得一些优惠待遇。比如俄罗斯与伦敦、巴黎俱乐部商讨俄的债务问题,原来大约200亿美元的债务被免除了;再如,7+1的政治关系最重要,特别是俄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当前,俄日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美日合作中,美国想重新装备日本,因为日本想成为安理会成员国,但是日本又不能派部队去其他国家,只能作为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出国。
第三位是俄罗斯与中东、伊斯兰国家,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马氏列举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名列前10名国家中,有中国、巴西和印尼等国,考虑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俄罗斯认为应该与它们发展关系。
马尔蒂诺夫与其同行者认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的。现在,国际关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由此可以预见到21世纪的国际关系框架。其中,苏联的解体有不确定性,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它以病态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欧洲也是美国创造的,美国的地位也是借助于欧洲。在今后的20年中,这样的格局就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其中首先是中国的变化,今后的中国肯定会发生变化。
关于国际形势的一些特点,他们提出了以下看法:第一,20世纪充满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主义”、“思想”对20世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俄罗斯是否产生资本主义,这个问题可以争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为“社会主义的变种”。但是,在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后,将会产生新的哲学认识,因为我们正处于人文科学的突破时代。第二,国际关系是处在已形成的社会形态之中,处在这样的过程中,国际关系没有任何规则,不过,没有规则的场地在不断缩小,且经常起伏不定。国际性的经贸组织对新社会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规则将会不断增加。如果说到“冲突”,不能排除价值观的冲突。第三,美国认为它在冷战中取胜了,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美中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总之,在他们看来,15年后的世界格局肯定与现在的世界格局有很大的不同。
五、俄罗斯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俄罗斯学者访华后认为,与5-10年以前相比,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变化较大。当前,中国人更自信了,中国人认为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俄罗斯学者对于中国一些问题也很关心。这些问题是:1.在现行的体制下,中国能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集约发展。他认为,战后,俄罗斯没有解决经济集约化问题,这是因为,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对于中国,能否在现行体制下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他们持怀疑态度。2.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一些人都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经济会遇到一些障碍,如中国人口众多的问题,虽然马尔蒂诺夫没提到中国的人口威胁,但是至少他认为,中国现有1600万失业人员,这使他对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对于中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他几次谈到,如果中国经济发生问题,那么中国的民族主义扩张就很有可能,这极可能对世界局势产生影响。对于这种观点,马尔蒂诺夫自己又说“所谓中国未来民族主义的扩张”是一种设想。3.马尔蒂诺夫很关注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两国遇到的困难大致相同。同时他指出,中国目前的集体所有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私人所有制或者说是合伙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是他表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只要适合本国国情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