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邦德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所和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新联邦德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所和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德国新联邦州图书馆、信息学学院及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德国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联邦论文,信息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至本世纪80年代中叶,东欧的发展都是处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之下。在生活的许多领域,人们甚少注意到本身以外的世界,以及内部不断增长的危机。其结果是——共产主义阵营的崩溃、前苏联解体,以及德国统一——这些巨变,不仅使普通民众为之惊愕,连政治家也感措手不及。因此,90年代基本上是观念消失的年代,社会——这里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也处于自我诱发的混乱之中。这种崩溃的感觉不仅限于直接受其影响的国家之中,而是在世界各地都可感受。种种巨变不仅在前南斯拉夫表现得明显而且极端;它们也将影响整个世界,直至下个世纪。出版业及图书贸易也不例外。东欧的档案馆、图书馆、信息系统面临着结构重组或解体的命运。图书馆及信息学对此也无能为力。

德国新联邦州的情形(统一后的德国现共有16个联邦州,其中11个来自西德,称“老联邦州”;五个由东德并入,为示分别,这五个州称为“新联邦州”。原东德即“民主德国”;原西德即“联邦德国”。统一后其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还是“联邦德国”。——译者注)及图书馆信息系统反映了不仅是所有东欧国家的共性,也具有其本身的特点。这些特点由于东德解体,及并入西德而引起。伴随这种合并而来的是,对在联邦德国适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风俗的认同的义务,这种难以达到的认同义务是原东德人没有设想到的。甚至连在西德也处于变化中的体系,被强加在东德身上(如教育体系),东欧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观念及伙伴,以适应这些变化。

对新联邦州来说,直接对图书馆系统有冲击力的政治转换的要点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开放;1990年7月1日的货币统一(德意志马克代替民德马克);1990年10月3日的政治联盟。由于这些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及突然,也没有考虑到它们对某些人产生的影响,以致人们不可能对之详尽、精确地诉诸文献;甚至连图书馆、信息系统也没来得及做到这一点。现在,当然,他们也不可能重建。为了建立理论,以及评价所发生的一切,这需要时间来适应。

因此,本篇临时报告旨在,通过非全位的方式、局部的结果以及可能的趋势,引起人们对某些发展作理论上、实践上的重视。这些发展集中反映了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是怎样影响图书馆及信息学的。

广泛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人们不可能精确预见图书馆系统在未来几年将发生什么。只有未来可以揭示,变化了的图书馆系统又可怎样反作用于社会及经济。

《图书馆信息学百科全书》第九卷描述了前两个德国的图书馆系统。关键词“德国”被东德的作者们正式回避掉,以尊重存在于东德(GDR)和西德(FRG)的字母的差异。这种论文中的差异也扩展至日常生活的各种关系之中,德国之外的读者很难想象这样差异;甚至借入与借出也按照国际公约行事。(这是90年春谋求德国统一,先于政治统一之前所出现的首先变化之一。)东德的中央计划影响了经济的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图书馆信息系统与东欧其他地方是一个模式。人们希望,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是国家需要)能决定图书馆员、读者及购书政策之间的关系。

尽管东德与东欧之间的这种相似性,以及90年代所共有的巨变,今日东德图书馆与信息系统仍有明显的不同。

东欧国家,包括前苏联,(独联体),在重建新的体制时,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经验及观念。在图书馆信息工作中也如此,尽管这些国家之中存在着国际公约,人们面临着时间及资源紧缩的危险,这意味着最优的解决方式或体制很难找到。所有东欧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将在多年内阻碍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员知道,在经济紧缩及危机的时代,人们必须缩减开支,在这个时候,图书馆总是首当其冲。

新联邦州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全盘接受了西德的模式,具体的结构及程序,从西德全盘引进。西德人带着他们的物质援助(钱、硬件、软件、新媒体、书、杂志等等)来到新联邦州,但这种经济援助也有被忽视的危险存在。

战后,德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1949年,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两种体系的差异证明了其合并比预想中的要难。所有模式被毫无批评可能地接受了,一些正在新联邦州关于变化的讨论中断了。东德图书馆管理层完全由西德人取代,这种由全西德人组成的模式让东德觉得低人一等,这无助于统一的进程。

自冷战以来,图书馆是完全不同的结构,统一后,只意味着其机构,要么是合并,要么是解散。比如,两个德国图书馆,莱比锡(东德)和法兰克福(西德),都负责收集及编制德国国家书目。

德国统一对图书馆方面引起的问题,事实上都在柏林有明显表现。而且这种情况至少延续到2000年。东德的德国国家图书馆及西德的国家图书馆及普鲁士文化基地不可能再被一墙所阻,柏林重新作为国家的首都也有它另外的意义。

其任务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所属问题,而且如何集中所有收藏,这只有留待后人评说了。但这至少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即图书馆系统与整个国家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政治变化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被辞职的感觉,国外对有关变化的文献的需求强过东德本身。

下面要描述的就是东德图书馆如何并入西德的,附有例子,说明发生在东德的变化实际也在西德产生着影响。东德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历史作为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不复存在,对邮票及钱币的收集者而言,这样的时期具有特殊的价值。对图书馆历史学家而言,他们也会有同样的兴趣。它们涉及到对东、西德重新评价的问题,东德人的观点可在百科全书或专著中找到。

州——地区工作组(1990-1992)

一个由联邦及州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早在正式统一之前就已成立并一直持续到1992年。其任务是规划东德图书馆体系重建的蓝图。人们都希望德国图书馆体系尽快现代化,其愿望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实现的可能。为了在五个新联邦州实现这些目标,甚至连最初的计划也已拟好了,但后来还是决定全盘引进西德的模式。这种发展导致工作组的解散,他们不仅仅从图书馆的观点看待问题。

工作组下分为以下六个组:

(1)公共图书馆;

(2)录用及资格证书;

(3)科学图书馆的购书政策;

(4)地方及中央服务,及其组织;

(5)图书馆与信息技术;

(6)结构与法律问题。

在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中,这六个组也编辑并出版少量论文。

德意志图书馆

1992年1月1日,东柏林国家图书馆与西柏林国家图书馆——普鲁士文化基地合并而为“柏林国家图书馆——普鲁士文化基地”。正式的法律方案开始启动,它将费时几十年把现有的目录标准化,现有的藏书也将与现行实践乐观并行,这些任务的完成有赖于两个图书馆;而这两个图书馆曾完全隔离,差异巨大。这些任务包括:更有效率的运作,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充分的购书政策的延续,空间问题的克服,藏书的保留,以及对德意志图书馆大楼进行全方位的维修。

目前的方案在图书馆历史中绝无仅有。它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是图书馆信息学研究的有趣领域,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预见到新的理论。已有不少出版物论及这两个图书馆,在此只需再简单介绍一下其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普鲁士国家的崩溃。普鲁士国家图书馆被严重摧毁,最有名的是其中央阅览室“古柏拉”(Cupola)的被毁坏。其大部分财富,包括目录被移往波兰及位于东、西德的俄国。这些财富的回归,公众认为只有在东欧发生了政治变化之后,尽管在“冷战”期间,在东德的要求下,藏书从西德的回归已提上议程。

与此相似,西柏林的新普鲁士图书馆的建设,曾作为一个政治方案,受到过东德的猛烈抨击。这两个图书馆是这两个国家的象征。西柏林的不同的法律状态(三国理论)只是加剧了对峙。于是,两个同样著名的图书馆共处于同一城市中,因一墙所阻,两者既无官方联系,也无正式合作。但两者在任务,藏书结构及读者界面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柏林墙倒塌之后,正式的联系由个人兴趣开始在各部门建立。两馆馆长于1990年5月以普通备忘录的形式签订了第一个官方合作认可书。应指出,其时东德与西德之间的政治联盟还未开始。这份文件是两个图书馆对未来工作进行讨论的法律基础。在旧的收藏上两馆有其共同基础,在其专业部门也有共同之处。

不断扩大的读者队伍需要有涵盖整个柏林的统一系统。两馆都有高水平的工作队伍,工作目的也相似。文献需求不断增长,却经费短缺。两馆合作,能互相补充,却不可互相替代,双方功能有所不同,但都集中于信息及读者需求上。

既然于未来的大的方案已找到,就应从细节着手工作。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1号楼(东德)世界知名,现为研究图书馆。其收藏包括1955、1956年之前的出版物,其特藏则包括手稿、地图、音乐、少儿图书。由于其历史重要性,它也被认为是图书馆面向公众的“面孔”。位于波茨坦广场(西柏林)的2号楼,收藏1956年以后的出版物。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它将发展为更专业的信息中心。它还有以下特别部门:国内国际期刊、连续出版物、报纸、中东、东亚、东欧。两馆的藏书故据此进行再分。

为实现这些目标,需做许多工作。总目录、专业目录必须标准化、现代化。全面得到目录及信息服务应在两馆得到保证。这不但对图书馆本身,对读者也是必要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连续出版物数据库及柏林专著网络的目录的计算机化上。

同时,图书馆的日常功能也应确保。馆员多年都会面临这种压力。另外,在统一时被忽略的“人”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使东、西方的合作困难重重。长达40年的分离,人们有了不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及工作经验,当两者希望进一步合作时,才发现差异巨大。对西德模式的广泛接受,无论如何无助于减少冲突,原德意志图书馆已发展了广泛的、运作良好的世界范围的图书交换网络,使东欧及发展中国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仍可得到外国文献。

一个被所有东德图书馆员视为“歧视”的事实是:他们的资格必须再经过西德标准的认可。但直至1993年,在同样的水平上,在国家图书馆东柏林方面工作的东德馆员,其工资只及西德馆员的80%,即使在两馆分工之后,人们仍在讨论折衷分案。90年代初,德国,尤其是东德的经济问题,导致了经费紧张。只有在国际性的疲软结束后,才有望加快德国复苏的速度及步伐。

由于其国际义务,德意志图书馆(东柏林)视自己为“民德”的国家图书馆。两馆合并后,在数量、质量上,其任务与义务也与其他国家图书馆一样。西德是联邦制,州及地方政府必须对教育、科学政策负责,包括图书馆。故统一后,一个单一意义上的国家图书馆不可能存在,必须有一个特别的法律框架,以对待州际、国际任务的必要性,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图书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地”成立了一个联邦政府、州共同负责的基金会的原因。

德意志莱比锡图书馆

1990年10月3日,在德国统一日这一天,“德意志莱比锡图书馆”(德国图书馆—莱比锡、东德)与“德意志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图书馆”(德国图书馆—莱因河畔法兰克福,西德)也统一了。由于这两馆合并的巨大意义,使它也成为两德统一条约中的一部分,两馆的合并也结束了分离的德国的重复劳动。

其合并的方法,在基础上与德意志图书馆有相似之处。由于距离的影响(400公里),也存在显著差异。

建于1912年10月3日的德意志图书馆,二战后曾履行国家图书馆的功能——编制国家书目,收集所有德语文献,反与德国相关的文献(限于苏占区,后东德)。

这就是为什么在联邦德国正式成立之前,于1947年在盟军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图书馆”的原因。

尽管分裂,两图书馆在“泛德意志”观念下的工作进行顺利,西德出版社仍免费向“莱比锡德意志图书馆”提供一本其所有出版物。这种行为使双方合并更为容易。

两馆收藏的特点是确保向读者提供可能领域内的书籍,每个馆都因“呈缴本制度”而受益。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分歧。两馆都到新到款目分类,并彼此传递消息,但莱比锡集中于分类,及德语书的外文翻译。这一工作因统一时前东德出版业的变化大受影响,莱比锡相对集中了一批出版社。

现代通信技术使重复劳动得以避免。法兰克福在技术上的领先已凸现,如通过联机,可在莱比锡得到法兰克福中央数据库,技术应用研究由法兰克福协调。

莱比锡仍负责图书保存,防止纸张腐烂,制作缩微胶片,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其中心领域,一套纸张分裂、去酸机器于1994年引进。

“莱比锡图书、手稿博物馆”是莱比锡图书馆一个部门,仍向公众展示德国图书文化及书法技术。

两馆的合并,及合并的分工,影响了莱比锡馆员。对西德联邦制的采用,需对呈缴本作出新的规定。经费也来自不同渠道及部门,在分类系统上也需采用一部分法兰克福的管理。

1991年以来,只出版了一种德国国家书目。它有两系列——德语及其翻译“在版图书编目”办公室现在也负责东德出版社的出版物,高教文献系列已被重新制定。所有这些变化都发生在必须对图书馆馆员裁员的同时,1990年至1993年间,德意志图书馆雇员从840人降到640人。

德意志图书馆学院

与德意志图书馆(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地(柏林)一样,德意志图书馆学院也履行与原东德学院的职责,其负责范围扩展至整个德国,它工作的数量、质量都大为提高。

东德的两个学院旨在向国家专业人员及公共图书馆提供方法指导,并负责图′(图′代表图书馆,译者简化)系统的发展。“科学图书馆方法中心”隶属于高教部。“图′事业中央学院”隶属文化部,两者皆成立于1960年,其作用有法律保障,两者的合作也在法律条文指导下进行。

“科学图书馆方法中心”有如下任务:

·它是所有“高等教育部”的专业图′、自然科学及技术信息的方法学院;

·对图′的运作提供理论基础;

·领导与协调馆员的科学研究;

·分析与预见图′系统的发展;

·规则与协调图′信息技术的引进;

·资格评估;

·组织专业人员的联络;

·制订购书规则,负责外文书的采购;

·协调内部合作;

·协调公众;

·负责标准化。

尽管“科图方法中心”隶属高教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责范围实已超出。“图′事业中央学院”对公图书馆有相似的任务。

作为图书馆法的一个部分,东德总理在1968年签署一项条例,以发挥图′系统在东德社会主义中的促进作用(“关于图′系统在构筑东德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系统中的任务的条例规则”)。条例的目标在1970年写进了“图′事业中央学院”的法规中。

撇开其政治目标不谈,学院充当了管理、协调图′工作的角色。

联邦德国方面,是建于1978年的“德国图书馆学院”。由于联邦结构,其文化事务须由联邦州负责,学院的创立须经所有联邦州同意。其经费一半来自联邦政府,一半来自州政府。随着1989年东德的政治发展,人们首次希望这三个学院也合并,统一进程的速度使这种希望更强烈。

东德学院并入西德,可看作是统一进程中一个积极的例子。从立法经费、行政层面看,德国图′学院都有理由扩大其结构,以录用来自东德两学院的工作人员,有44名人员从内部录用,另外17种工作,则从外面的700名应征者中录用,这反映了德国图书馆员工作的严峻形势。90年代初劳动力市场完全饱和,德国图书馆学院的经费预算1992年从10.0增加到15.5百万马克。

大学图书馆

相对其他机构而言,大学图书馆自统一以来,发生的变化多是积极的,科学图′仍属于高教的一个分支,没有发生其他解体,一些附属于其他高教机构或研究院的图′被关闭,仅在于它们与目前的机构是连在一起的,其藏书部分地被另外新建的机构分化一点,但发生于公共图书馆及小型专业图′的解体没有在此发生。

大学,由于其悠久传统,广阔范围的专业,数量众多的学生,其工作得以继续。另一些高教机构得到扩充,同时要求采用西德的图′网络、藏书,引进技术,对大楼进行维修。

大学图′的西方文献严重不足,由政府及“德国研究联会”支持的一个项目计划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为满足基本需要,大学得到一笔资金,每个学生有150马克,另外机构每个学生100马克,西德的标准课本目录,可从方法上指导重新购入。由于法律及预算的原因,这笔钱不会用于采购期刊,这一计划于1994年底结束,到时,图′不得不限制购书。现代信息技术及联机研究装置也成功引进。

与此发展相应的,图′工作人员需解决以下问题:

·购书与分类任务的激剧增长;

·新立法规则的转换,使新联邦对大学负责;

·图′结构的转变,以适应高教机构的转变;

·全面引进西德的雇员法律,并在人员雇用、工资水平、资格等细节规则上转换;

·与图书贸易,尤其是外文书籍采购,新关系的建立。

可以说,以上任务都很好地完成了,唯一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图′大楼尚仍破旧,对东欧书籍要求的锐减,以及课程的大变化也很显著。

几乎没有例子,说明东德图′实践渡过了由于采用西德实践的难关,其中一个是院系分馆对中央大学图′的依附。

科学与专业图书馆

这里包括任务与藏书都完全不同的几种图′。对大学图′或州属企业图′,易于勾划出其变化。对属于科学及行政机构的、政党的或其他组织(如资格评估中心、研究院等等)的图′,却只能泛泛而论。一些图′换了新主人,或归入其他图′,藏书也被全部或部分地分化。

统一之后,德国体系中的州图书馆被重新引进了新联邦州,已有的市图′和街道(社区)图′扩充为州图′。但在萨克森及萨克森——安哈特两州,德累斯顿萨克森州图′,及哈勒的大学及州图′允许保留原名,但其功能仍回到传统意义上的州图′。由于经费原因,德累斯顿图′不得不与市科技大学图′合并。

还出现了新的一些图′,它们为新建的州议会、州府服务。

一些法律图′被合并,如,东德高等法院图′,联邦法院(位于卡斯鲁尔)图′。宗教活动获得自由与可能,这导致东德在某种程度上已存在的教堂图′的扩充。

专业图′,如标准与教育学图′,被改为新的国家机构。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是作为社会环境产物的图′体系的一个最好反映例子。

在东德,两个图′广为人知:至1968年,是“一般公共图′”;至1990年,是“国家公共图′”。它们与现今的州联盟构成一体(东德仅有一个工会组织,即“自由德意志工会同盟”,它在结构、藏书、人员减少、用户层面等方面也面临巨变)。

东德划分为14个区域,其下又分为村、市、区,这种划分也体现在公共图′体系中。其法律结构由1968年5月31日制定的条例中的10条确定。

东德要求每个社区都有图′,使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机会,他们忽略了经费的压力,耗资太大同时阻碍了图′系统的发展。

小一级的乡村图′馆员由志愿者担任,他们由位于大社区的中央图′管理。所有中、小型城市都有自己图′,在较大的城镇还有中央及分支图′,每个区域的首府的图′都要求有高水平的工作,可与美国的公共图′相媲美。中央作计划时,从法律上确保了经费状况,如购书经费、工资、退休养老金。东德经济困难时,藏书与购书变得很有问题,但工作并未中断。1989年的统计表明图′仍存在于东德的每一个地方。它们是:

·1139个由专业人员管理的一般“州公共图′”,其下有692个分支图′,有4425个座位;

·6213个由志愿者负责的社区图′,它有1076个座位;

·3.7百万成人(22.5%居民)和1.2百万孩子(67.5%介乎年龄6-14岁)的图′注册用户;

·51.6百万条目(书籍、记录等)可供外借。

统一后头几年,图′数量及用户由于多种原因急剧减少,西德联邦体制的引入,当地政府须在经济上资助文化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图′。但它们不能满足不断上涨的开支要求。归还原主的声明也使某些图′不得不退还一些原属于别人的财产。现有的节目在一夜之间变得无法接受。图′无法马上满足新作者及专业的需要、新的休闲方式及新得到的旅行的自由,也使去图′的人减少,但其减少的用户现又慢慢地回复到90年前的水平了。90年以来,东、西德不同的统计,也使双方比较难以评估。

不断上涨的购书经费,使50%以上的图′关闭——其中大部分是作用不大的,位于乡村、学校、小企业、老人家里的,由志愿者管理的、座位不多的图′。位于中央图′体制外的学校图书馆不少已关闭,人们努力使其得到资金,为在校儿童重新开放——因为他们是图′未来重要的读者群。为了不致更多的图′被关闭,30辆“汽车图′”被取消,现在颇难评价汽车图′是否真的成功,尤其是当地方政府因资源紧张,无力负担项目而不得不关闭图′的时候。

89年以来,馆员们不接受东德的严厉的管理方法,合作应在平等基础上,为保证政策的透明度,新教育部在州一级成立了“公共图′部”。

有趣的是,图′锐减的同时,书店在1989至1992年间增长了约8成。

因各地方及州政府不能满足图′经费需求,联邦政府在1991至1993年间提供了额外资金,它们主要用于大型图′,如社区图′及新建的州图′,要求以此改善其建筑、技术,弥补由于大规模关闭其他图′带来的损失。

对馆员的任务仍存在不同解释。在东德,馆员被视为文化官员,除了常规任务,他们还得适应社会意识形态。今天,人们不再希求从他们这里得到政治影响。

统一也使公共图′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随着新联邦州的政治变化而来的,是新科技、媒体的引进。以前只在个别部门有磁带,模拟复印的公共图′现在有了录像、计算机盘、计算机及复印等等。

价值观的巨变使得读者不再认同现在的出版商、作者。他们的兴趣主要转移到禁书、珍贵文献、旅游或小册子书籍。东欧的作者不再受青睐,尽管自1993年后又有回潮的趋势,新、旧联邦州不同的订书单证明,不同的阅读习惯及需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现在努力通过政策来改变阅读习惯,如作出预算,更换东德的旧有收藏(平均约40%)。

为解决新的、经常也是艰巨的任务,一份馆员杂志,“公共图′报道与通讯”从1991年1月后出版。

1988年,东德的马格德堡做了一项关于阅读习惯与图′用途的研究,其结果出版于“图′事业中央学院”的前五个部分,为评估统一对东德阅读习惯产生的冲击,这类研究从1993年至1995年不得不在同一地区进行。

工会图书馆

辖于东德工会,“自由德国工会同盟”之下的工会图′的历史,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巨变对图′体系产生的影响。

德国第一个企业图′成立于19世纪,有对工人的教育与娱乐的双重作用。1945年随着私人企业的没收,以及转换为“人民财产”,企业图′,也如苏联模式,视为国有在教育、文化观念的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进程由“工会”来推行,企业文化服务机构——图′和俱乐部,转由工会领导,工会图′变为图′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通过与公共图′的合作,在社区中发挥着作用,除纯文艺书刊,也有专业文献,外文文献不多,只在较大的工会图′有一些,由于经费不足西方文献更少,1987/1988年的统计显示,工会图′有100万读者,雇员的23%,从8.3百万的条目中有13.4百万借出人次。至1998年,尚存650个工会图′,下有171个分馆,1731个座位。

工会是这类图′的名义上的上级,人们却还是希望从企业方面也获资助。柏林墙倒塌之后,“工会”重新被定义为工人的代表及工资方面的谈判者,企业变为图书馆的所有者。因此,从理论上讲,企业继续资助图′,但实际上,不太完善的管理及东德经济的迅速崩溃,在明显的经济紧缩之前,大部分图′在一夜之间被关闭。至1992年春,仅剩5%,经费部分由当地政府或一些特别的政府工会承担。

工会/企业图′的历史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特点:1945/1991它们独立存在,它们的未来现却与东德经济的重建、稳定、发展直接连在一起,对图′,信息服务管理的态度发挥着从未有过的作用。

图书馆培训与信息学院

两个德国尽管在培训实践中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共同点,这使得东德的三个资格等级,在作为公共服务业职员的前提时,都得到西德标准的认可。

·大学培训

西德,大学水平的图′学培训结束于1985年(最后一批学生注册),此专业的大学学历不被认为是公众服务的最早水准。相反,学生若想成为图′馆员,则须学不同的专业,同时在大专中再接受专业教育。

唯一的大学水平的培训,在东柏林的洪堡大学。由于东德没有对公众服务业职员作特别的前提条件,图′学毕业可找到相当高水平的职位。

柏林墙倒塌之后,东、西德依国际模式,仍保留大学水平教育,出于传统这一水平培训仍在洪堡大学。建于1928年的图′学院,其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杰出的水平,使它能胜任新的任务。

统一前,这里提供大学四年培训,远程教学与研究生课程,1965年又为馆员设有信息学培训,这一发展在早期的图′、信息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仅以图′学为基础的培训,变为另加一门主修专业,或两门副修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写此文前,这一课程的前景尚未明了,因不知道这一学位是否可得到“德国公众服务系统”的承认。同样,研究生教育及远程教育的前景也未知。它们目前已有延缓,因为根据1990年以来的期终考试课程,它们需调整。信息学/文献学研究生课程目前也被推迟。

为确保教学能力,提供中等水平培训课程的“自由大学”图′学院及图′员教育合并为“图′学学院”。1994年,中等水平培训并入洪堡大学图′学院。通过这些课程得到的资格,可为公众服务中等水平所接受。

统一后,所有东德大学教师的资格及“道理一体化(同化)”得到评估,每个大学及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了“结构与职业委员会”,有时由东、西德人共同组成,以对每个职员的未来管理作出评判。

图′学院委员会的负责人是lologne(地名)职业所的前任主席凯科拜因教授。从1992年1994年,此委员会都在工作。尽管它有国际性声誉,但所有成员在许多方面都得到负面评价,人们希望它解散,后经请求司法出面,所有结果才成功。然而,1994年底,7个教授中仅有1个被聘用,18个研究员11个留在学院中。3个计划中增添的2个位置没有人,导致许多研究与博士活动停止。这些委员会的任务还包括规划新的考试规则,图′学院至1994年尚未完成。柏林学院这种僵持局面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长期存在于西德的关于图′学的作用及必要性的争论又热闹起来。

·大专培训

西德有高等专科学校培训,它们是获得公众服务中级水平的前提,在东德与其平行的是“专业学校”。统一后,东德的学历,若有至少两年的工作经历,得到承认。

东柏林的“科学信息及科学图′事业专业学校”于1991年关闭。其学生,及为应付课程而必要数量的教师,转入“图′学与科学信息学院”。如前所述,由于德国的联邦体制,由联邦州负责高等教育。于是,新联邦不得不考虑建立自己的图′员培训院校。

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图′员与书商专业学校”及“博物馆学院”在统一后关闭,但其课程并入了新成立的“技术、经济与文化高等学校”的课程中,与洪堡大学所发生的相反的是其教师在新学院申请职业时一般都成功了。

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建立了一个为档案馆员、图′员、文献馆员提供培训的学院,如果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合并为一个州的方案实施(目前只有提议,尚未实施——译者注),这一学院的未来也值得怀疑。

“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助理)

为东德图′专业助理提供理论培训的,只在图林根州的“特殊大楼”,实习则在有能力提供培训的图′进行。这种实践资格,被同等水平的西德图′助理认可。

今天,“特殊大楼”需为所有新联邦州提供图′助理培训,联邦州也可自由制订其资格标准。认可与标准可得确保,因所有培训都是根据由联邦政府与联邦州的图′系统工作组制订的行动准则来进行。

标签:;  ;  ;  ;  ;  ;  ;  ;  ;  

新联邦德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所和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