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论文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

李巧兰

(石家庄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 邢台县方言中的D变音从读音看,34个韵母中有16个有D变韵,其他的韵母只有相应的ə变独立音尾形式,D变音的声调,不论原来声调是何调值,在D变音中一律变为一个长调;邢台县方言D变音从语法功能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北京话的完成体标记“了1”、持续体标记“着”、终点格标记“到”和处所格标记“在”的语法功能。在邢台县方言中,除了用D变音的形式表达上述语法意义外,还有与其并存的两种语法结构形式。

关键词: 邢台县方言;D变音;语法功能;并存结构

前人有关D变音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河南方言和山东方言。关于河北方言中的D变音,除了曹牧春《河北威县方言的D变韵》[1]、李巧兰《河北赵县方言的D变音》[2]两篇文章对威县和赵县方言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过专题研究外,还有零星提及这个现象的文章,如吴继章先生在研究“了”的读音时,在文章中提到了“霸州”方言有D变韵现象[3],关于河北其他县市这种变音情况还鲜有研究。笔者在进行方言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邢台县也存在D变音现象,并对其读音和语法功能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及其与基本音系的关系

(一)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的读音情况

1.邢台县方言D变音的韵母

邢台县方言中的34个韵母,只有16个有D变韵,其他的韵母只有相应的ə变独立音尾形式,而没有D变韵形式,所以邢台县方言共有16个变韵形式,笔者将变韵及例字列表如下,见表1。

2.邢台县方言D变音的声调

邢台县方言D变音的声调,不论原来声调是何调值,在D变音中一律变为一个相对应的长调形式,具体调值如下:

(二)邢台县方言D变音与基本音系的关系

笔者将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从变韵、变调两个方面与基本音系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看到它的变音特点。

1.D变韵

邢台县方言的D变韵母从数量上看大大少于赵县方言的D变韵,所以与基本韵母相比,邢台县方言D变韵母的类型也较简单,只有主要元音长化并增音型和主要元音长化并卷舌型两种类型。

表1 邢台县方言D变韵简表

(1)主要元音长化并增音型

主要元音长化并增音型变韵,主要涉及到基本音系中的无尾韵母,但不包括舌尖元音和高元音韵母,变韵的音值是在原来韵母主元音变成长元音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元音ə。这种变韵共有12个,如下:

(2)主要元音长化卷舌型

除了上面提到的12个韵母外,基本韵母为前鼻音尾韵母时,它的D变韵形式是:基本韵母的主要元音由短元音变成鼻化长元音,同时附加卷舌动作。这种读音类型的韵母有4个,如下:

(3)其他18个韵母没有D变音

邢台县方言中当基本韵母为上述16个基本韵母以外的韵母时,在其后附加一定的语法意义时没有变韵形式,而是采用加“相应ə音尾”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所谓“相应ə音尾”,它的读音形式随韵母的末尾音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应关系如下:

4.用于动词重叠式

由于Au、Ag等贵金属主要沉降在阳极泥里,因此降低电解液比重、增加阳极泥的沉降性有利于贵金属的回收。生产实践表明,阳极板银含量低于800×10-6时,电解铜含银可维持在(8~10)×10-6。图4表明,2017年以来,为提高金属回收率,电解重点加强中间物料管理及系统控制等手段,以铜为例,铜回收率为98.8%左右,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2.D变调

(29)他躺D一天。他躺了一天。

243﹤24(阴平),522﹤53(阳平),522﹤55(上声),311﹤31(去声)。

二、邢台县方言D变音的语法功能

邢台县方言D变音从语法功能上来说,大体当于普通话的持续体标记“着”、完成体标记“了1”、终点格标记“到”和处所格标记“在”的语法功能,如表2所示。

表2 普通话与邢台县方言语法功能对照表

表2所举几例,比较了普通话与邢台县方言的几个句子,可以看出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相当于“了1”“到”“在”“着”的功能,但两者在用法上又有所不同,并不是普通话中的这些虚成分都能用D变音替换,除了语音的限制外,还有句法特点上的不同。下面笔者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具体情况。

(一)相当于北京话的完成体标记“了1

在普通话里,“了”有“了1”“了2”用法上的区分,但是从读音上两者区分不开。邢台县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相当于“了1”和“了2”的“了”在读音上有区别,如:“了1”读 lau,或有 D 变音;“了 2”读 lε,没有 D变音形式。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在功能上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但两者并不是总可以互相替换,还要具体根据句法环境具体分析。北京话用“了1”的地方,在邢台县方言中并不能统一换成D变音表示。

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栽插,大田用种量1.5~2公斤/亩,用流水线机械播种,每亩大田用机插塑料硬盘约35张,根据机械栽插进度分批次播种。

1.用在“V+了1+宾语”句中,相当于完成体标记

普通话中“V+了1+宾语”句中的“了1”,邢台县方言都可以替换成D变音的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句中的动作行为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未然的。如:

(1)他泼D我一身水。他泼了我一身水。

(2)小明上D学校就变样lε。小明上了学校就变样了。

(3)张红一不小心打D一个碗。张红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

2.用在“了1”和“了2”共现的句子

位于句尾的“了”,有两种情况,相当于一个语气词,另一种情况相当于“了1+2”。相当于“了2”的不能用D变音,相当于“了1+2”的也不读D变音。而不位于句尾的“了1”,都能用D变音的形式来表示完成体意义。如:

(4)我缝D衣裳lε。我缝了衣裳了。

(5)我做D饭lε。我做了饭了。

(6)我们进D货lε。我们进了货了。

(7)a.衣裳他缝lε。衣裳他缝了。

(8)a.饭他做 lε。饭他做了。

(9)a.货我们进lε。货我们进了。

例(4)-(6)中相当于“了1”的地方可以用变音,相当于“了2”的地方只能用 lε。例(4)-(9)中句末的lε在功能上相当于“了1+2”,此处不可以用D变音。

句中的数量成分既可以是名量成分,也可以是动量成分,还可以是指量成分和时量成分。当句中的数量成分是名量成分或指量成分时,D变音表示动作的完成,如:

以下句子(10)b-(12)b,在邢台县方言中是不成立的。其中的原因可能正如辛永芬先生在对浚县方言的动词变韵进行分析时所指出的那样:“了1”和“了2”的合并在前,动词变韵发生在后[4]

(10)b.衣裳他缝Dlε。

(11)b.饭他做Dlε。

(12)b.货我们进Dlε。

她的所有记忆都是虚假的:小河,木屋,枣树,田野,校园,图书馆,六人宿舍,慈祥的外婆,木讷的父亲,奔跑的野兔,美丽的花环……全都是虚假的;她的所有对于回忆的感觉全都是虚假的:温暖,寒冷,怀念,甜蜜,微风拂面,鱼儿亲吻脚趾……全都是虚假的。尽管它们无比真实地存留在她的记忆里,可是它们从未真实地存在过。它们是工厂强行植入到她脑子里的幻像,就像将一张碟片放进碟机,然后,她一遍又一遍地被这些虚假的记忆欺骗。事实上遇到秦川之前她只存在过工厂的生产车间,与众多漂亮多情的充气娃娃一起,与众多残肢断臂一起。她想到血淋淋的地狱。

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虽然“了1”能用D变音换,“了2”不能变成D变音,但并不意味着“了2”的读音是不变的,不同的句类中,“了2”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上面的例子是在陈述句中的情况,如果是在疑问句或祈使句中,“了2”或“了1+2”的读音与陈述句是有差别的。在疑问句中,“了2”一般读lau,如:

(13)你缝D衣裳lau?你缝了衣裳了?——缝lε。缝了。

(14)他做D饭lau?他做了饭了?——做lε。做了。

(15)你们进D货lau?你们进了货了?——进lε。进了。

在祈使句中,位于句末的“了2”有两种读音。不管哪种读音,一律不能换成D变音,不同的读音表达的句子意思不同,如: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夏造山系—武夷地块—变质基底杂岩中西部(图1),所在成矿带为武夷隆起铌-钽-钨-锡-铜-铅-锌-金-银-锂辉石成矿亚带,为广昌—宁都—石城Nb-Ta-Li-Sn-Pb-Zn-Cu-Ag-CaF2矿集区。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极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

(16)piau① piau是“不要”的合音形式,下文与此同。 拔 lau!(“拔”这个动作还没开始,提醒小心避免这个动作的发生。)

综括而言,一切有情众生需凭借其清净心、善心和菩提心而到达涅槃境界,获得最大而永恒的乐报和幸福,然而“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㉚。

(17)piau 拔 lε!(“拔”这个动作已经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停止进行。)

(18)piau 洒 lau!(“洒”这个动作还没开始,提醒小心避免这个动作的发生。)

虽然国内外对普通组合箱梁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3],但关于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4-5] 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的研究文献却甚为罕见[6-7]。

(19)piau 洒 lε!(“洒”这个动作已经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停止进行。)

3.用于含有数量成分的句子

近6年国内信息素养主题研究集中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之中,聚集在高等院校本身来说是值得肯定,高等院校自身拥有良好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条件无容置疑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公司等单位很少涉猎对此问题的研究,但从信息素养应用领域宽广性来说,目前单位远远无法满足这些领域的需要。同时部分单位与单位之间合作研究不够紧密,或许不同单位协同研究会产出更高水平研究成果,今后的研究需要多单位协同创新研究,“而我们在行动方面还有待于加强”[3]。

在价值观中,群体观更加倾向于社会取向。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日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教师就应从维持学生自我观与群体观的平衡入手,帮助其获得较高的自我价值观感人际价值感,以便在认清自我的情况下,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20)他擦D一面墙。他擦了一面墙。

(27)他骂D一下午。他骂了一下午。

(22)他押D一块钱。他押了一块钱。

(35)他说DD那件事儿。他说了说那件事儿。

当句中D变音后用的是动量成分时,动量成分表示动作的次数,如:

(24)他爹打D他一顿。他爹打了他一顿。

(25)说D两遍。说了两遍。

2.14 标题层次 根据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4节不够时,可将层次再细划分。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级标题为1.1.1.1。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空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示例:

记者接着又写出:能不能请你把你见义勇为的想法告诉我们?他看后拿过记者的采访本和笔,在上面匆匆写下了很多字。众人全部围拢过来,看见他写的字是:

(26)着刀捅D他两刀。用刀捅了他两刀。

当句中D变音后用的是时量成分时,时量成分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如:

(21)我喝D一口水。我喝了一口水。

(28)你站D快两个钟头了。你站了快两个小时了。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analysis of catastrophic wind caused by super typhoon Meranti

从调类看,邢台县方言基本声调有四个调类。邢台县方言的D变调与基本声调不同,其中阳平和上声的D变调出现了合并的现象,最后四个声调有三种调值合并成三个长曲折调的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30)又过D一天。又过了一天。

在含有数量成分的句子中,产生D变音的如果是形容词性成分,则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如:

(31)你好像年轻D好几岁。你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32)半年没见他胖D大概十斤。半年没见他胖了大概十斤。

(3)研制现场构件吊装的智能化设备。PC构件属于大型构件,装配式建筑现场主体结构吊装主要依靠汽车吊或塔式起重机。开发智能操控系统,以便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智能性和操控便利性,实现对构件的精准操控和快速吊装。研发具有PLC 编程控制器的智能吊装机械,实现对运行状态全参数监控与故障诊断[8]。

(33)衣服长D一大截。衣服长了一大截。

(34)钱多D好些。钱多了很多。

在这些读音中,其中增加的元音音素部分在发音时,时长较短,类似于弱化的韵头形式,所以笔者在标注时标成了上标的形式。

邢台县方言中,重叠式动词如果表示一个短暂动作的完成,也可以变成D变音的读音,这种情况下两个动词都要变成D变音形式,形成“VDVD”格式,如:

(1)在强降雨强度条件下,随混凝土骨料粒径的增大,底部土壤流失率不断上升;随着边坡系数的增大,混凝土底部的土壤流失量不断减小。

(23)他赁D一间屋Z。他租了一间屋子。

(36)他用DDZ。他用了用铲子。

(37)他擦DDZ。他擦了擦桌子。

5.用于存现句

在存现句中,存现动词表示某种情况出现了或发生了,也就是说,具有完成体功能的“了”出现的地方,在邢台县方言中也可以用D变音表示,如:

(38)家里用D一担柴。家里用了一担柴。

(39)床上躺D一个病人。床上躺了一个病人。

(40)客厅挂D一幅画儿。客厅挂了一幅画儿。

(41)屋里坐D一个人。屋里坐了一个人。

6.用在小句中作完成体标记

在连谓谓语句主句中,一般来说,前一个动词和后一个动词动作的发生有先后关系。如果后一个动作动词是紧跟着前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完成而开始的,那么前一个动作动词后有“了”的地方,也同样可以用D变音表示完成体意义。动作动词表示的意义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未然的。但是后一个动词后如果也有“了”,处于句末,相当于“了1+2”的意义,那么不管后一个动作是已然的还是未然的,此处都不能用D变音的形式。如:

(42)你喝D水再走。你喝了水再走。(将来完成体意义)

(43)他喝D水就走lε。他喝了水就走了。(现在完成体意义)

(44)他擦DZ才睡觉。他擦了桌子才睡觉。(现在完成体意义)

(45)你放D假早点回来。你放了假早点回来。(将来完成体意义)

(46)闯D祸你才跟我说。闯了祸你才告诉我。(现在完成体意义)

(二)相当于北京话的“到”的语法功能

在邢台县方言中,能用D变音的句子中,它的语法意义除了相当于完成体“了1”外,还可以相当于终点格标记“到”的语法功能,“到”后面的名词有两类:一类是处所名词,一类是时间名词,时间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终止点,处所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在空间上的终止点。

D变音出现在处所名词前的情况,在邢台方言中,动作行为可以是已经发生了的,也可以是还没有发生的,如:

(1)我把钱藏D哪儿lau?我把钱藏到哪儿了?

(2)东西你放DZaŋ吧。东西你放到桌子上吧。

(3)他撞D门aŋ lε。他撞到门上了。

(4)俺把车停D那边儿lε。我把车停到那边儿了。

在连谓句中,如果有处所名词,D变音也可以替换用在处所名词前的“D+到”,同样表示动作所达到的最终位置点,如:

(5)我把你送D单位去再回来。我把你送到单位去再回来。

(6)拿D外面去扔lau。拿到外面去扔了。

(三)相当于北京话的处所格标记“在”

在邢台县方言中,D变音除了相当于完成体标记“了1”和终点格标记“到”的语法功能外,还相当于处所格标记“在”,一般出现在方位名词前的位置,如:

(1)他被困D屋里lε。他被困在屋里了。

(2)画挂D墙aŋ好看。画挂在墙上好看。

(3)菜搁DZaŋ吧!菜搁在桌子上吧!

(四)相当于北京话的持续体标记“着”

一是用在静态存现句“NL+VD+N”中,表事物存续的状态。如:

(1)床上坐D一个人。坐着一个人。

(2)门口卧D一只狗。门口卧着一只狗。

(3)墙上挂D一幅画。墙上挂着一幅画。

二是用在一般陈述句或疑问句“S+VD+O”中,表动作的持续。如:

(4)你先拿D这瓶酒。你先拿着这瓶酒。

(5)你不能总想D他的好处。你不能总想着他的好处。

其中的“O”还可以是谓词性成分,如:

(6)你跟D他走,没错。

(7)你想D这事咋办?

三是用在“,表方式、手段、原因、条件、伴随状态等,对V2起修饰限制作用,句义是在V2发生的时候,V1/A1表动作或状态一直在持续。如:

(8)他坐D车来的。他坐着车来的。

(9)他拿D书走lε。他拿着书走了。

(10)他骂D走lε。他骂着走了。

四是用在“VD+A”中,VD作A的主语,VD表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动词都是持续性动词。如:

(11)这把椅子坐D不舒服。这把椅子坐着不舒服。

(12)这话听D顺耳。这话听着顺耳。

(13)这菜尝D挺香。这菜尝着挺香。

三、邢台县方言中与D变音功能相当的两种结构形式

在邢台县方言中,不仅可以用D变音表示完成体、持续体意义和终点格、处所格标记,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在谓词后面加上“相应的ə变体形式”,包括:iə、uə、yə、ɻə、ɹə、nə、ŋə,具体后面加哪个变体,条件是受谓词的语音限制,要看谓词是以什么音素结尾的,然后加上相应的变体形式,具体对应情况见前文。D变音和“相应的ə变体形式“能否共存,又分两种情况:

( 一)“ 鼻音尾韵母谓词+nə/ŋə”与 D 变音并存

邢台县方言中,韵母为鼻音尾的谓词的D变音都能换成“动词/形容词原形+nə/ŋə”结构形式,其中前鼻音尾韵母换成nə,后鼻音尾韵母换成ŋə,而句子意思不变,如:

(1)你想ŋə这事咋办?↔你想D这事咋办?

(2)他被困nə 屋里 lε。↔他被困 D屋里 lε。

(3)东西你放ŋə桌Zaŋ吧。↔东西你放DZ aŋ 吧。

(4)你放ŋə假早点回来。↔你放D假早点回来。

(5)你们进nə货lau?↔你们进D货lau?

(6)再闹,把你送ŋə你姥爷a去。↔再闹,把你送D你姥爷a去。

( 二)“ 谓词+iə/uə/yə/ɻə/ɹə”时,没有 D 变音的形式

虽然这种结构没有D变音的形式,但其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是完成体、持续体意义和终点格、处所格标记,具体后面加哪个音尾,也是依前面谓词韵母结尾的音素而定,如:

(1)起iə风lε。起了风了。

(2)这本书我读uə三遍了。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了。

(3)你呲ɹə个牙,真难看。你呲着个牙,真难看。

(4)他跑uə北京了!他跑到北京了!

(5)他举yə个手,像个啥?他举着个手,像个啥?

(6)这菜吃ɻə不好吃。这菜吃着不好吃。

D变音是用语音的变化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现象,它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动词、形容词后的虚成分有关。关于动词变韵(音)所表示的语法功能问题,学术界有争议,有人认为“动词变韵的结果使得缺乏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汉语有了某些类似形态的成分”[5],主要表时体意义,而张慧丽和潘海华先生却认为它是“分化有界无界的一种语法化手段”[6]。从河北方言的D变音来看,它应该尚处于初期阶段,这种变化不像河南方言那样,“已经高度‘结构化’、不可逆化,共时层面表现为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与补足语之间互动来分化有界与无界的一种语法化手段”[6],尤其是D变音与独立音尾式并存的情况值得我们注意。据被调查人说,当说话语速较慢时或表示强调时,谓词为鼻音尾韵母的音节,一般虚成分读nə或者ŋə;而当语速较快时,就用D变音。但是,当它的语法意相当于“到”和“在”时,更多的情况下是用D变音,独立音尾较少用,有些人甚至已经不用了。而其他韵母的音节只有一种形式,或者是D变音,或者是谓词后再加独立音尾,表一定语法意义。这些现象很可能预示了D变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先后次序,笔者将结合其他县市方言D变音的情况另文探讨。

参考文献:

[1]曹牧春.河北威县方言的D变韵[M]//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3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李巧兰.河北赵县方言的 D 变音[J].语文研究,2013,(3):56-62.

[3]吴继章.魏县方言中具有两种语音形式的“了”[M]//邵敬敏.21世纪汉语方言语法新探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4]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动词变韵 [J].中国语文,2006,(1):45-53,96.

[5]赵日新.官话方言研究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2-02-15(15).

[6]张慧丽,潘海华.动词变韵与事件结构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19,(1):74-88,127-128.

Changed Pronunciation of D in Xingtai dialect in Hebei Province

LI Qiao-lan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Abstract: Changed pronunciation of D in Xingtai dialect,16 of the 34 finals in Xingtai dialect have changed pronunciation of D,while the other vowels only have corresponding independent suffix,the tone of the D-tone,regardless of the original tone value,becomes a long tone in the D-tone;in terms of grammatical function,changed pronunciation of D in Xingtai dialect roughly corresponds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Beijing dialect's perfective marker"le1","Persistenting marker-zhe","dao"and"zai".In Xingtai County dialect,there are two grammatical structures coexisting with changed pronuciation of D.

Key words: dialect of Xingtai county;changed pronunciation of D;grammatical function;coexistenc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H1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972(2019)05-0055-05

收稿日期: 2019-04-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河北方言中‘X-儿’形式音变的动因、机制及类型学意义”(12BYY0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巧兰(1971-),女,河北新乐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音韵学与方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周亚红)

标签:;  ;  ;  ;  ;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