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综合化发展方向——香山科学会议第116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山论文,信息网络论文,发展方向论文,会议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网有了飞速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以电话业务为主的电信网,以电视为主的广播网和以计算机通信为主的计算机信息网。如何把握三网融合的可能趋势,如何面对由此引发的各种技术、市场、产业、管理等方面的重构问题,采取何种现实可行的战略对策,成为我国信息基础设备建设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于1999年5月25日至27 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信息网络综合化发展方向”为主题的第116次学术讨论会。 香山科学会议聘请陆建勋、吴佑寿和陈太一三位院士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一、信息网络综合化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电子部第54研究所孙玉院士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题作了会议主题综述报告。“业务综合”还要走多远?进入80年代,在数字化取得顺利进展之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先后提出了业务综合的发展目标。三者“业务综合”的目标一样,但是实现“业务综合”的基本思路却是不同的,而且后来者发展势头更猛。在探讨了可能的发展趋势之后,他对此问题发表了如下评述意见:(1)目前,关于IP 电话业务远无结论可言。(2)IP电话是现存PSTN电话的一种补充, 不会对PSTN电话构成威胁。(3)目前,国内外信息界倾向性看法是:IP 电话业务作为一种新业务处于初期应用和深入研究阶段,既不能很快取代PSTN电话业务,也不会是昙花一现;IP电话将作为一种新业务适度发展如何实现“网络融合”?孙玉介绍了有关情况和设想:(1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网络融合的基本思路, 就是在保留各类接入网络形态的前提下,如何逐步扩大统一的核心网络。(2 )建立信息网结构参考模型曾经有过两种方案。从简化网络设施、提高传递效率和容纳新技术发展考虑,ITU—T决定采用GII方案。(3)关于采用什么技术构造信息网问题,重要的是在信息网络结构参考模型的哪个参考界面(XNI和SNI)上讨论问题,否则可能出现阴差阳错。(4)关于ATM与STM 之争问题,已经或暂时得到了解决。(5)可见,在SNI界面上,目前也不存在“IP与ATM之争”问题,现实存在的是ATM与IP配合的问题。如何实施“网络融合”?他介绍说:(1)关于“网络融合”的讨论, 已不是展望设想而是进入了探讨发展趋势阶段。(2)众所周知的“X over ATM ”的思路,实质上是用ATM核心网络平台来支持非话业务, 是个合乎逻辑的联想。(3)关于“IP over ATM”技术融合,ATM论坛和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ETF)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尚无既现实又先进的方案?( 4)以IP为基础支持综合业务的思路,目前已经提出了“Everything OnIP”业务目标和“IP Over Everything”组网原则。 (5 ) 关于构造Internet,目前国际上存在的多种方案都有相应的公司和用户支持,但是,似乎没有哪一种方案能够完全压倒其它方案。(6 )关于网络融合,国际信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已经能够大体上为未来的网络融合勾画出粗略的轮廓。但是每一种方案,几乎都存在相当重要的问题,每一种方案都不足以被工程界广泛接受。
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陈太一院士作了“军事通信网的发展”的评述报告,探讨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面临的共同问题,介绍了国外军事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和我军战略通信网发展的设想。他认为,DII是一个自主、自管的基础设施,但它需要NII的支持。他以美国军事通信网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演变历史为例,讨论军事通信的发展趋势。在谈到我军军事战略通讯发展时,他强调,战略通信网是为统帅部及其指挥机关实施战略指挥而建立的通信网,是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基础。他介绍说,我国的战略通信网目前主要由电话交换网、数据交换网、保密电话网、光纤网、短波通信网、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在发展建设中,实行平战兼顾,军民结合;积极引进,国产为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系统发展,突出综合的发展策略。
中科院声学所侯自强研究员在题为“三网融合和通信体制革命”的评述报告中强调,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通信业正在进行一场从电路交换转向包交换的体制革命,人类将进入宽带交互式媒体新时代。侯自强回顾了通信的发展历程,认为全业务网FSN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能够实现互通互连的标准的结合点。同时认为,电信业从80年代后期就致力于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希望集话音、数据、视频为一体,实际上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能够无缝连接全世界不同网络构成综合业务网的路是走不通的。他分析了1994年以来因特网商业化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认为因特网冲击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在网络层进行互连, 这种公共带信人机制,方便成功地解决了各种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问题。他相信,目前建设先导示范性的宽带IP网,以新的竞争性的体制,在宽带IP网上运行以IP为基础的新业务,将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电信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韦乐平研究员在评述报告中讨论了“电信网的发展趋势与三网融合问题”。他着重从电路交换网转向分组化网的必然性,ATM与IP的比较分析,我国下一代网的特征与结构, 三网融合的技术背景和业务基础,三网的现状与问题,三网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三网融合的演进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评述。他预测,在未来这10年期间,各个主要国家和网络的数据业务量都将陆续超过电话业务量,我国也将可能在5—10年内超过话音业务量,从而使整个电信业务的构成、 管理运营方式和资费政策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强调以三大业务来分割三大市场和行业的时代已告结束,三网融合已成为未来信息业发展的重要大趋势。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马明、周毅高级工程师联合作了“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的评述报告。报告中指出,广电行业的体制的改革,正在促进传输网的产业化改造。电信网和广电网是我国两大信息产业基础设施。Internet的发展和迅速深入居民生活,为广电网构筑接入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接入网的改造,推广这项业务已成为众多城市有线网的基本发展方式。他们强调,中国有线电视发展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下,利用各种方式建设和改造通达全国的宽带光纤有线电视干线网和用户网,并实现与社会各种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我国网络综合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1.剖析现状,把准未来趋势
北京邮电大学陈俊亮院士针对网络应用方面的内容谈到:(1 )电信网的增值业务主要是由智能网(IN)提供,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电信网提供IN业务时在业务控制点(SCP )与业务数据库之间存在瓶颈;二是业务生成比较困难,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而且各不同厂商的IN平台不能互通。
中国联通的刘韵洁高级工程师深感电信网面临着挑战与变革。认为分组交换技术将替代电路交换技术,在这种形势下新的运营公司(如联通)、老的运营公司(如中国电信)和设备厂商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清华大学牛志升副教授在发言中则认为,IP和ATM各有优缺点, 目前还不能断定两者究竟谁是跑不快、飞不高、潜不深的鸭子。在他看来,业务量的预测用户数是问题的关键。他认为,网络的核心技术是什么首先应该取决于网络所承载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邮电部邬贺铨研究员就IP的接入问题发表个人见解,认为:(1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本身是共享媒体系统,在一个 CableModem上接入的用户增多时会出现问题。(2)现有的金属用户线是宝贵的财富,还会应用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发言中讨论了网络综合化的几个问题。首先,网络综合化只有使用户受益才有意义,用户要求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而且有适用的业务。其次,网络综合化的内容是什么?通信平台的综合是否还提一个平台、三个业务网(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的策略?用一种技术(电路交换、ATM、IP)能否提供所有的业务, 这一问题需要研究。再次,综合化的经济问题,网络的局部成本与全网的成本应加强研究,能否局部推广到全网?
信息产业部宋直元高级工程师认为,目前许多预测的可信度与波动程度对政策影响很大。在中国存在电信普遍服务的问题,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电信服务问题。三网合一的提法不准确,计算机网的租用传输线主要由电信网提供,不存在独立的网络形态。IP电话不宜炒得太热,对国家不利,国家目前还不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电子科学研究院童志鹏院士谈到,数字化给网络综合创造了条件,但是不同业务有不同的要求。在IP技术发展的时期,应研究找到一个经济的建网方式,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
广电总局网络中心马明则强调,新技术的探索是必要的。从国家利益考虑,现有设施的应用和成本回收也很重要。罗沛霖院士认为,网络综合是一个技术与经济因素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要远近兼顾。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赵战生教授强调指出,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安全问题。他从信息安全在IT中的位置,信息安全概念的发展和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支柱与研究动态等方面论述了国家信息基础产业建设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总参通讯部杨千里研究员强调,技术不是网络融合的全部的问题,除技术之外,经济、政策、市场(城市、农村)等问题需综合考虑。三网融合,实际是电信网、电视网的融合问题,认为近期不可能融合。
东南大学顾冠群院士认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过去是层次与协议的描述,人在网络之外。今后的发展趋势则是人在网络之中,人与网络共存。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络通信,三者不可缺一。
总参58所的金怡濂院士提出,长途网TP技术能否统一,是否算三网融合?他认为,如果市话也搞IP,代价太大,难以短期内解决。朱高峰补充说,光纤的优越性只能在干线上体现,在用户线上近期不可能发挥优势。
2.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正确采取应对举措
宋直元说,信息产业部成立的目的是信息服务业、运营业及设备制造业统一管理,国家如何保护国内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中国采用什么技术体制对国际上产生影响,应及早作出决策。马明认为,IP电话是在IP网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一种业务,国家骨干网的建设要根据需求来考虑。胡光镇谈到,对于Internet在国内发展的一些预测数据有问题,数据业务用户数要超话音业务用户数在中国的时间不会太早。
韦乐平结合原邮电部的一个研究课题,发表了对电信网的发展对策的看法:(1)电信网至少近年,电话仍是主业, 仍要根据需求适应发展。另一方面,数据业务是新增长点,要大力发展IP技术方面的研究,制定总体规划,指导发展。(2 )我国电路交换网从快速发展转向以市场为牵动来安排发展速度,同时安排ATM/IP网建设。(3)电信网长期发展趋势是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过渡,需要10—15年时间,应开始相应的设备的研制,并研究标准、体制,制定政策支持。(4 )加快骨干光传送网的建设,进行网络规划、技术标准制定、设备研制的准备。
信息产业部王春梅高级工程师认为,要研究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物理网,支持和考虑解决业务网的问题。网络建设必须选择成熟技术与设备,注意经济性。标准化问题一定要解决互连互通。
电子协会来国柱高级工程师从我国现状出发,认为三网融合主要是管理体制问题,技术只是问题之一。要有超前的眼光,开展长期战略研究,为决策做准备。指出国家的立法太慢,电信法到目前还没有出台。竞争要先由国内开始,待条件成熟时再与国际竞争。
宋直元认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除涉及有关技术问题外,还需考虑国家的总需求,使网络具有先进性、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安全性。
广电部金国钧谈到,从“广电”的角度不好搞三网综合,IP技术对电视业务来说不适用,美国FSN失败的原因是经济(成本高)问题。 电视网的瓶颈也在于分配网资源有限,单向结构,只适合电视广播。但认为,Internet业务可以在广电网上开。数字电视业务何时在我国开,标准研究要重视。
杨千里认为,PSTN建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少10年,农话的扩展还会应用现有的程控交换机(SPC),以模拟接口为主。
陈太一强调要重视网络发展的几个问题:技术体制,几种技术的聚合、融合、综合。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预测和创新都很重要。新名词的定义与统一,不能忽视。网络的演进应研究。
执行主席、中国舰船研究院陈建勋院士作了总结发言。他说,会议的形式很好,对网络的发展理清了思路。 他概括了以下重要共识:(1)网络数字化是业务融合的基础。(2)IP网的快速发展, 对电信网冲击很大,但也不能包打天下,特别是通信网是多样性的。(3 )通信网的发展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国内网络发展,开展业务市场预测的研究。(4)有线电视的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应充分利用。(5)政府的政策非常重要。(6)我国的网络规模和技术与国外还有差距, 应通过竞争快速推进网络的发展。(7)科研单位要在竞争的局面下, 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占领中国的市场,争取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