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论文_王雪梅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论文_王雪梅

博白县中医院 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心血管内科护理具有工作量大、不安全因素多及风险高等特点,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挑战。鉴于上述特点,本文综述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涉及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疾病康复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护理中任何一个环节均存在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较高[2]。因此,护理安全管理也成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本文就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管理体制建设、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

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概述

1.1 护理人员因素

在临床医疗护理服务中,护理认为作为重要参与者以及执行者,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3]。由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系数,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护理安全事故甚至诱发护患纠纷。黄彩红等[4]调查显示,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护理因素占41.7%。由此可见,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因素占据主要地位。综合相关研究报道及临床工作经验,认为护理人员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法律意识淡薄

在临床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欠缺以及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在相关护理程序中未能严格执行或者敷衍了事,对于相关制度未严格遵守或者存在侥幸心理[5]。这是增加护理风险以及医疗护理事故的主要潜在因素之一。

1.1.2 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护士聘用制度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推广,部分年轻、工作年限短以及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入医疗服务系统,往往难以独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或者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各项医疗器材认识不足,临床护理中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容易发生护理安全事故[6,7]。此外,临床护理中往往偏重于专业护理,而对人文护理重视度不足,极易存在护患沟通不足、沟通困难或者沟通能力参差不齐等,导致护患沟通不利,影响临床医疗护理信息传导,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8]。

1.1.3 护理责任感不强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多、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均逐渐增加,长此以往,护理人员极易产生疲劳、焦躁、厌烦等状况,影响护理效果及护理安全[9]。此外,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责任感不强,在护理工作中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等,均将增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风险,甚至诱发护患纠纷。

1.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书写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能够客观、全程记录和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也能够为司法鉴定举证[9]。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护理记录书写时常存在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字迹潦草或与医嘱矛盾等。心脑血管内科患者存在病情危急、变化快等特点,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或不真实,容易导致人为性病情信息缺失或失真,不利于医生评价或比较病情变化与治疗护理效果[10]。护理文件书写字迹潦草不便于辨认,往往影响临床后期评估或其他护理操作的执行。护理记录书写不真实或者与医嘱矛盾等,一旦发现意外情况,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且难以为法律举证[11]。

1.2 医院因素

医院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也是确保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环节。陶莉等[12]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人因素、患者因素与医院因素三个方面,其中,医院因素占1.96%,虽然占比不高,但仍应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医院因素认为,主要体现在病区环境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及护理管理制度等方面。

1.2.1 病区环境管理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数量较多,病房内床位分布密集、人员来往频繁、仪器设备多以及噪音大等,极易干扰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容易导致患者不满或者投诉[13]。尤其是在病区卫生管理方面,如地面湿滑、人声嘈杂等,均容易给患者的治疗与休息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诱发医疗纠纷。

1.2.2 设备设施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高新医疗设备逐渐应用于心内科,例如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测仪、三维心脏标测系统等[14]。如上述仪器设备未设置专门的维护管理或管理不到位、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不足等,往往在应用或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意外等,影响临床救治工作,增加医疗护理纠纷。

1.2.3 护理监管力度不足

医院未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特别是护理安全培训、考核、监督、评价、上报以及整改等措施,或者未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导致护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导致临床护理缺乏约束性和责任感,增加护理潜在隐患。

1.2.4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创建现代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充分利用是确保临床护理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卢永艳等[15]认为,我国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高素质人才匮乏、病床护士比偏低、层次结构不合理、护理排班不合理及护理强度大、护理风险高而保障制度不足等,容易导致护理人员流失、护理专业归属感缺失以及工作上进心不足等,间接甚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增加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风险。

1.3 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种类繁多、合并症多、病情复杂且容易出现异常变化,特别是急性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自身病情、护理配合及遵医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申时艳等[16]调查护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结果显示,患者因素占66.67%,居首要地位。患者因素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配合不足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多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快,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对自身病情缺乏充分认识或者不重视,在医疗护理中擅自离开病房、未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以及不配合治疗等,均容易导致病情变化甚至加重。

1.3.2 期望值过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群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临床治疗结果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如临床实际治疗护理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容易出现失望、信任缺失甚至将责任归咎于护理人员,增加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出现医疗纠纷。

2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故防控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2.1.1加强护理人员安全及法制教育

定期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知识与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安全目标》等相关法律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严格执行法律条例、护理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法律举证的真实有效性等,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安全事故以及医疗纠纷[2,3]。

2.1.2 加强护理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类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果断的处理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做到独立自主、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护理安全隐患[17]。因此,应严格执行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以及临床经验等开展针对性的分层培训。对于新上岗护士,强调岗位职责、业务素质、基础护理等的培训与定期强化。同时,还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确保护患沟通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2.1.3 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记录对于临床治疗、病情评估及法律举证的重要性,避免记录内容与医嘱矛盾,在病情观察及描述时,做到预见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字迹清晰。

2.2 完善医院管理

2.2.1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与必要前提。医院应筛查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并结合心血管内科患者及临床护理特点,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例如基础护理规范、专科护理流程、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交接班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建立专门的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确保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18]。

2.2.2 强化环境及设备建设

强化院内环境管理与设备设施管理,尤其是确保地面干燥、整洁、无障碍物等,设置防滑、防跌倒标识等,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确保各项仪器设备时刻处于完备状态,确保各项医疗护理服务落到实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区加设微波炉、饮水机、电视机等便民设施,为患者提供便利。

2.2.3 完善护理人力资源建设

根据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确保护理人力资源能够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建立激励机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同时,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福利待遇制度,以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资源流失。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储备计划,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水平以及团队凝聚力,加速护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19]。

2.3 落实人文服务

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人文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行为举止得当、态度谦和、热情主动,落实知情同意制度,避免因患者或其家属情绪波动而诱发医疗纠纷。完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治疗护理配合度以及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护理效果[20]。

3 结束语

护理工作质量关系着医院形象与效益,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医疗安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较高,主要受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管理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完善医院管理、落实人文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等,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护理安全事件或者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步玉,宋丽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问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75-176.

[2]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2.

[3]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4]黄彩红,骆谏英,胡燕萍等.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236-236,237.

[5]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5-76.

[6]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7,200.

[7]虞旭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14,(3):218-219.

[8]佐建华.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202-203.

[9]王雪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6-1657.

[10]韩远丽.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06-307.

[11]吴爱云.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当代医学,2015,(17):107-108.

[12]陶莉,赵岩,吴丽香等.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4):169-170.

[13]冯铁晶.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5):1522,154.

[14]龙海燕,胥婧,党丽娜等.护士长对临床常用仪器风险管理认知的现状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76-1978.

[15]卢永艳.心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15-1016.

[16]申时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4):100-102.

[17]纵荣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7):248-248.

[18]那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116-117.

[19]王皓岑,章雅青.组织支持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4-376.

[20]许金华.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18-719.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论文_王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