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理教育之窗 十四个发达国家地理课程目标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之窗论文,发达国家论文,十四个论文,课程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确立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目标是学科的灵魂—它不仅为编制教材、选择教法提供主要依据,指导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是学科价值的宣言。恰如其分地确立地理教学目标,并生动、精确地表述其含义,可使学生明确学好地理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同时它在提高地理课的地位和公众信誉方面亦发挥作用,而这一切对地理课的发展,对地理教育功能的实现都至关重要。基于此,多数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地理课程目标的确立,有关部门总是随着当时的政治倾向性、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思潮和现实问题而不断地对目标做出相应修改,以适应社会对人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
以德国(原西德)的课程目标为例,在50、60年代,“爱国,欧洲意识,国际理解,崇敬自然及其创造,环境,地理观”是地理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70年代,强调树立“思想解放、自治、参与”等观念以及培养”做出批评和决断的能力”等等;进入80年代,把世界看做一个整体”的思想愈来愈流行,于是“地理学参与空间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负责”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
今将14个发达国家的教学目标做一个比较,发现这些国家对地理课程目标的共识大于差异,尽管它们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共同点大致如下:
1.了解区域系统,包括乡土地理、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了解有关自然和社会环境诸要素的知识;认识种种自然—空间和社会结构;掌握基本地图知识。
2.深刻理解并学会分析各种错综复杂、呈动态变化的联系,如自然系统、人文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各要素和过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各个等级区域间,尤其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的人和环境的关系。
3.具备地理调查、分析和表达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阅读、解释、填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野外定向、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4.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口和资源问题,各种环境问题,城市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及第三世界的人口、食物供给和发展问题等。
5.引导学生在对待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事务时(如空间利用),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和宽容、理智、负责的行为倾向。
6.培养爱国情感,同时树立全球观念:能够理解、认同不同类型的社会和文化,并与其人民尽力合作。
7.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决断和共同决定的合格公民,这包括:全方位、多侧面的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批评的能力—为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更趋合理,敢于也有能力表达自己及他人的意见、要求;寻找较合理的办法以解决各种空间冲突的能力。
8.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在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中确认自己位置和价值。
这8个方面在14国的课程目标中出现率很高,除了以上的共性外,在课程目标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侧重上,这些国家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如德国、奥地利、瑞士、芬兰的课程目标较为相似,且都强调对共性中第二方面所述及种种关系的认识以及对民主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日本、芬兰、瑞士较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德国和美国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英、美两国都提到要使学生具有在生活中探究地理问题、获取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明确规定地理教育要起到促进学生个性和情感(如审美力)发展的作用等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等因素外,很可能与德、英、法三大地理学派的影响有关,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不同也是两个主要原因。
地理课程目标中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要求所占比重来看,这些发达国家的普遍特点是:对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较少;强调能力的培养,包括技能、智能及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对情感教育的要求较多,在情感教育中,除爱国情感、国际理解、审美能力等内容外,特别注重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方面的教育目标,即使学生明确自己对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所负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愿意,也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参与社会中有关空间利用和规划的事务,并在此过程中以一种对自己身处社会,对人类社会以及未来负责的态度行事。由于这些情感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学习正确的地理知识、概念、规律和原理才能完成,同时近十几年来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世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每一个空间利用者的态度和能力,因而在发达国家地理课程目标的知识类中,对于了解人地关系的本质,了解人类在空间和经济领域的活动以及了解人口、资源、生态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规定更加明确,占的比重也更大了,这是80年代以后的普遍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发达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基本是合理的。其合理性在于:
1.比较注意通过地理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即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知识—能力—情感均衡发展的具备良好素质的“社会人”,以应付来自现代及未来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2.愈来愈重视培养真正有能力使小至社区、大至全球的生存环境良性发展的合格公民。为达此目的,在知识类中,强调学习要素和过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自然和社会的现时结构;在能力类中,比较注重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及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感情类中,特别注意一个现代社会对合格公民(公民意识)的要求使地理教育有助于造就具有参与精神及批评和合作两方面的态度、能力、理智的、负责的公民。以西德莱茵兰地区首脑B.Vogel的话来说:“地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打开青少年的眼界,使他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独立地、创造性地去探寻答案。能获取知识、信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价值判断,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能在其空间位置中牢牢的掌握自己的未来。”
3.注重地理教育目标价值的表达,即把地理科学知识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看起来对个人和社会很实用的价值。这虽使它们的目标内容有夸大地理教育职能,并且有比较细碎、零乱的缺憾,但的确起到了(起码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地理的地位和公众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雇主和公众更愿意,以一种经济(市场)指向的眼光看待教育课程,以实用性(外在价值)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所以教育者们在制定地理教育目标时特别强调其实用性(外在价值),使公众看到地理教育既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在调节社会公共问题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以此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资金、设施、师资、课时等方面),更好地实现地理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