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主管护师 42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对PICC置管患者52例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该组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导管口径、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管理;PICC置管;静脉血栓
PICC置管的安全性较高,但是PICC置管也会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对PICC置管患者52例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52例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穿刺位置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在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7~64岁,平均年龄(55.26±5.13)岁,在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11±5.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导管等,常规固定导管于耳廊等。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其关键内容有:护理人员方面: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均具有较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专业操作技能过硬,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经济情况、病史,并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最佳穿刺位置。患者方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PICC置管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如指导患者置管后进行握拳等活动,嘱咐患者不可大幅度运动手臂等,并强化患防范血栓的意识,嘱咐患者及时将异常情况反映给医务人员。导管选择方面:选用材料和尖端设计均适宜的PICC置管,注意导管留置时间,如无需长期留置,则及时拔除。 PICC导管置管后,注意妥当管理和维护,警惕导管堵塞、脱落等不良情况发生,注意保持导管无菌。药物选择方面:注意在全面掌握患者身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药物,如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尿激酶等。
具体实施步骤:护理人员选择材料和尖端设计均较理想的PICC导管,据患者的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穿刺位置,严格按照无菌消毒规定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时戴无滑石粉型手套,采用正确封管方法封管。置管结束后,指导患者抬高患侧肢体,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如果患者存在穿刺肢体酸、疼痛等情况,护理人员及时向医师汇报。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导管口径、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留置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导管口径、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PICC置管留置时间较长,能有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承受的痛苦。PICC置管能有效防止药液外渗引发的组织坏死等不良情况,但是PICC置管过程中也会出现并发症,如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影响了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1]。集束化护理是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的护理理念,其主要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临床难治性疾患。集束化护理的主要对某一类或一例患者进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且该各项干预措施均经临床证实能改善护理结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导管口径、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ICC置管后,组织蛋白、血浆包裹体表创面形成纤维蛋白鞘,纤维蛋白不断沉积,生物膜不断包裹附着的细菌,最终形成血栓。因此,血管内膜受损、血流速度、血液高凝等等情况均会促进静脉血栓形成。在PICC置管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如护理人员操作水平较差,穿刺次数较多,对患者血管内膜产生较大的损伤,使得血栓形成风险增大。而在集束化护理管理下,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要求,要求所有参与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保证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措施,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内膜损伤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率。PICC导管的材料、置管的位置等均会影响穿刺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而护理人员通过参考患者血管条件等选择适宜的PICC导管,且选取适宜穿刺位置,保证导管到达血管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处,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研究指出,不同穿刺位置并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不同,如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2%[2]。且注意留置时间,如无需长期置管,及时拔除,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研究指出,置管时间越长,静脉血栓发生率越高[3]。置管结束后,指导患者抬高患侧肢体,可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促使血液正常流动,可防止血流过缓而形成静脉血栓。在药物选择方面,使用尿激酶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上应根据药物作用选取最佳药物,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总之,集束化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伟萍,施瑛,王丹红.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19(20):1905-1907.
[2]张娟,宁晓东.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14(02):17-20.
[3]李学勤,陈虹,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17(05):94-96.
论文作者:邝素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