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财务结构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公司的融资渠道与方式日趋多元化,确立最优的财务结构已成为公司筹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就最佳财务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判别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影响最佳财务结构的因素
财务结构即资金结构,是公司在一定时点资金来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财务结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公司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对而言,内部因素的作用是主要的。
(一)内部因素
1.未来销售增长率。在一定范围内,一个特定股份公司的固定成本是恒定的,其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也基本稳定,销售量越多,销售净利越大。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未来销售增长率越大,公司的盈利和获取现金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公司的内部积累在增强,公司对证券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增长。无论是举债,还是发行股票,都比较容易融资。当公司销售增长较快时,即使举债率高一点,也不会酿成大的财务风险。相反,对那些销售增长率较低或者销售停滞不前的公司,应采取稳定的理财原则,即:先自助(提高股东权益率)而后求他助(提高举债率),待销售增长时,再逐步提高负债在财务结构中的比重。
2.销售的稳定性。一个销售不稳定的公司,其证券的市场价值往往也不稳定,有较大风险。因此,一个理智而稳健的证券投资者,不会忽视销售稳定性。销售量忽上忽下,意味着因销售而流入的现金量也时大时小,对近期或即期负债的偿还能力造成时而富余、时而亏绌的结果。因此,销售不稳定的公司宜采用低举债的理财策略;销售稳定的股份公司,可以采用高负债的理财策略。
3.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是指构成公司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显然,资产结构是由公司主营业务决定的。例如,从事零售业务的公司的流动资产比重就较高,而从事冶炼的钢铁公司,其长期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比重就很大。资产结构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结构。一般而言,流动资产比例高的股份公司,其流动负债比例大;固定资产比例大的股份公司,其长期负债比例高,或者其股东权益比例高。至于筹集长期资金是采用举债,还是利用保留盈余,抑或增发新股,则须视当时的情况来决定。
4.业主对融资方式的偏好。不同的业主对融资方式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一般业主比较看重控股权,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业主偏好举债;而稳健的业主则更偏好发行股票或增加利用保留盈余,注意防范财务风险。相对而言,前者使股份公司呈现出负债率较高的财务结构,即负债型的财务结构;后者使股份公司呈现股东权益率较高的财务结构,即净值型财务结构。
(二)外部因素
1.产业竞争态势。股份公司的偿债能力取决于销售利润,而销售利润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股份公司所处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流动资产比率较大,负债比率较低,容易被其他厂商打入,竞争主要集中在劳动力的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方面。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长期资产比重较大,不容易被其他厂商挤入,能够分享超额利润。因此,负债率较高。
2.债权人的态度。股份公司能否较大程度地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为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首先,取决于股份公司以往信用是否良好,盈利和偿债能力是否较强;其次,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债权人对其信任程度的影响。因为,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向交流”中,不仅仅是交流资金及报酬,而且还有相互的感情。对于一个曾经业绩辉煌、信誉良好的股份公司来说,即使陷入经济困境,也仍然有“钟情”的债权人相信其偿债的潜力,并期望其“东山再起”,而继续保持该公司的债权,甚至继续对其追加债权投资。相反,对于那些信用欠佳的公司,债权人本来早就存有戒心,一旦公司陷入困境,债权人就“退避三舍”,要想继续投入,那就更是奢望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债权人对股份公司的信心影响到公司的举债活动。能否以较低的成本举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份公司财务结构中的负债比例。
3.证券市场的状况。证券市场的状况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股份公司的财务结构:一是证券市场总的趋势。一般来说,“牛市”时,股份公司的证券融资更容易,而且理性的投资者为了获得较大的股利收益,更注重于股票投资;“熊市”时,股份公司欲以证券融资则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通常的融资方式只能是举债,因为,这样的风险相对较小,从而使股份公司在前者呈现出净值型财务结构,在后者呈现出负债型财务结构。二是,各股份公司的证券竞争力。证券竞争力较差的股份公司,要么以较高的资金成本举债,发行股票;要么放弃举债,发行股票而采用提高保留盈余。显然,这也会影响股份公司的最佳财务结构。
4.银行贷款制度。银行贷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股份公司的财务结构。比如,我国以前实行“税前还贷”制度,难以抑制银行信用膨胀,助长了企业高负债经营。企业的财务结构偏好于负债型财务结构,因为银行贷款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较为便利。
任何一个最优的财务结构,都是以上各种因素综合判断的结果。
二、最佳财务结构的判别
最佳的财务结构应该是股权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力争股份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最大化;二是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使每股收益额最大化。事实上,要利用财务杠杆使得股东收益最大化是可能的。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负债的资金成本总是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而且在一定的债务限度内,增加债务比例,不会增加负债的资金成本,也不会对股东收益的资本化率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负债率的上升,负债的资金成本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中的比重上升,股东权益的资金成本的比重下降。但是,当超过这个限度以后,能否再提高负债率?由于市场竞争赋予了股份公司更大的财务风险,使得负债和股东权益的资金成本都会上升,从而使资金来源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曲线呈现为“U”型,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最低点或最低区域对应的负债率, 就是最经济的财务结构,理论上称之为“最佳”财务结构。在实践中,由于有些股份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变现率,致使这些公司一时难以利用“极限负债结构”(股份公司可资利用的最大负债所对应的资金结构)。否则,该股份公司“最经济”的财务结构,就可能成为股东权益“最小化”的财务结构。换言之,理论上的最佳财务结构未必是特定股份公司的最佳财务结构。
在实践中,怎样判别最优的财务结构,也就是说,各种资金来源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应该怎样才算合理?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时期都是不尽相同的。不过,本文认为,仍然应该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本出发点来确定,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数量和规模上,能及时满足股份公司对资金的需要。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是以资金正常周转为前提的。如果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使预期的息税前利润难以得到保证,更不用说股东财富最大化了。反之,如果资金过剩,必然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金的浪费。最佳的财务结构必须保证企业正常周转的资金需要。又由于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资金需要量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应当从数量与时间上予以保证。从数量上,应根据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未来的资金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测算,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从时间上,在测定资金需要量时,不仅要考虑全年的情况,还应当在年内分季、分月进行估算,然后作出安排,做到有计划地调度资金,并在时间上紧密衔接。
2.资产报酬最大化。“资产报酬”不同于“会计利润”,是指“经济学上的利润”,即息税前利润。资产报酬一般用资产报酬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 ①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全部资产平均余额×100%,该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益,也能反映经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②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权益资本总额×100%, 该指标能综合反映股份公司对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益,也能反映公司运用财务杠杆所取得的收益。
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化。尽管“最低”资金成本下的财务结构不一定就是“最佳财务结构”,但是为能及时满足股份公司对资金的数量要求和实现资产报酬率最大化这两个条件,只有达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才能使股东权益最大化。
如何判别资产报酬率最大化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化?本文认为,除了着眼于股份公司当时的环境来比较以前的类似情况外,还要考虑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和行业平均加权资金成本。一般而言,相同条件下,如果某一股份公司的资产报酬率高于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加权资金成本,则可以肯定,该股份公司的财务结构已经是“最佳”或接近于“最佳”了。
除了以上三个判别标准以外,我们还应把握“最佳财务结构”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绝对性。最佳财务结构就是在特定条件下,使股份公司能正常运转,能保持高质量的偿债信用,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②相对性。最佳财务结构难以量化,而且,它是相对于特定的行业,在特定的时间和经营环境等条件下的最优化。③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最佳财务结构一般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可以说,最佳财务结构也就是最令人满意的财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