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八大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价值观论文,两年来论文,思想论文,报告论文,十八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13)01-2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深刻阐明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适应、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目标方向。其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伊始就已经展开了。尤其是2011年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成为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宏观上把握目前理论界、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总体态势,对于我们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基于此,对理论界、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中梳理考察2011年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在若干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同时,这些突破也为我们在十八大后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逻辑铺垫。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对其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清晰的界定和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搞清弄懂所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一)概念内涵。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中去定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的。戴木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韩振峰对此的认识与戴氏大体相同。他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二)基本特征。戴木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他对这五个基本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一是理想性。核心价值观把人类的远大理想同人们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任务结合起来,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成为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的价值理想和价值信仰。二是稳定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根本、比较恒定的价值观。当一个社会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后,它将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根本价值准则,深藏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三是统摄性。核心价值观处于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地位,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围“保护带”。四是共识性。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的集中反映,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五是建设性。一个社会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正确认识、科学揭示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有赖于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的积极性建设。

柯缇祖从六个方面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思路,而这些基本思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而不应该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外来文化精华的简单结合和集大成者。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特征。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性”特征。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而不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完整反映和全面概括。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性”特征。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群众耳熟能详的思想理念及提法中提炼,而不应该去重新编创一套全新的表述语。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性”特征。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代表整个进步人类的价值追求,既有同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相斗争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狭隘的。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特征。第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和准确的含义,又可以在表述上详略灵活,而不一定是语词固定、一成不变的。这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活性”特征。将上述六个方面综合下来,可以用本质性、宏观性、凝炼性、共识性、开放性、灵活性来阐释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即搞清它们之间的相联系与相区别之处。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界定清楚,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就是极为不利的。

(一)关于二者的关联性。许多学者在研究中,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韩振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

陈新汉从对“社会历史领域基本问题”的研究分析入手,认为: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同属于一个范畴,即同属于社会意识、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陈新汉看来,由于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对思想的关系,但层面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从核心价值体系中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展示了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念的过程。

对于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戴木才则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同。他认为,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在他看来,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体系,包括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说,二者是内容和形式、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具体说来:第一,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高度概括和“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神之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即“核心中的核心”,它决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没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第二,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的逻辑展开,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没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就无所寄寓、无所体现。

(二)关于二者的区别点。韩振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可以清晰区别开来的。在他看来: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第二,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等社会最高价值追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具体全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

陈新汉从哲学视角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作了区分。他指出: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分属于两个范畴。在他看来,在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物质范畴、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被反映与反映的关系。因而,二者是有重大区别的。陈据此认为,由于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分属于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核心价值体系在主体意识中不断地反复就会积淀为核心价值观,因此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更为抽象、在形态上更为稳定。

三、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要求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靠随心所欲和“想当然”来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对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索和阐释。

(一)性质判定性原则。韩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判定入手,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从而建构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性质判定性原则体系。第一,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它必须是国家社会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价值取向,不是要求人民在生活上遵循的生活规范。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明确区分开来,不能拿人民生活价值观来替代社会制度价值观。第二,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观,而不能是工具性、手段性的价值观。第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基本性的、持久性的价值观,而不能是次生性的、短暂性的价值观。第四,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更具解释力的价值观,而不能是包含在其他价值观中的价值观。第五,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理念,可以凝聚人心、振作精神、引领方向,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第六,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

(二)双重认同性原则。与韩震强调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定性原则不同的是,李建华着重提出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认同性原则,即提炼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认同即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第一,关于国家认同。李建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基本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必须体现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又有政治、历史和文化三个维度。政治维度的国家认同源自对于其领土尊严、政治理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以及法制体系的认同,而这些都是核心价值观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方式。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国家历史的凝炼和反映,历史维度的国家认同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离开文化维度的国家认同,核心价值观便如空中楼阁,虚幻缥缈。第二,关于公民认同。李建华指出:公民认同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它也需要公民的高度认同。没有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提炼的基础。

(三)共识导向性原则。侯惠勤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概括上,缺乏共识是最大的困境,而共识的缺乏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应在剖析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以共识为导向去确立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共识导向性原则,并从三个视角切入做了系统论证。第一,在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缺乏共识,表明在一些基本理论上存在不一致。由此入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根本价值属性为基调,在充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吸收各国道德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炼整合,应当成为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第二,在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缺乏共识,表明在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方式上存在分歧。由此入手,以国家认同为追求、以建构和彰显国家“制度精神”为基调,在规范国家权力运作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规范公民的社会行为,不断促成社会良好精神氛围和道德风尚的形成,应当成为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第三,在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缺乏共识,表明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途径和培育方式上存在分歧。由此入手,推动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长远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应当成为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四)辩证统一性原则。叶小文从辩证思维的基本逻辑出发,将辩证统一原则充分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中,从方法论入手提出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结合”。第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先进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第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第三,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科学清晰与适当模糊统一起来;第四,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不宜“局部生病、全身用药”;第五,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既有压力驱使人付出,也要有动力诱导人获取;第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反映社会存在,也要求社会存在具有凝聚和形成共识的基础。

四、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众所周知,目前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上,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和有效路径,显然是最大的困境和制约因素。因此,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找准突破口、选准合适路径。只有选准最适合、最有效的路径,才能使一度混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提炼工作找到出路,以便尽快建构起全国人民热切期盼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上,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入手提出了以下路径设想。

(一)国家与公民相结合式的提炼路径。与李建华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相统一的基本观点相呼应、相吻合,杨明提出:“国家与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基本路径。”在他看来,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安邦定国”的角度展示对国家发展理念、目标、路径的基本选择,又要从“安身立命”的角度展示全体公民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他提出,基于国家和公民这两个主体路径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分为主导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两个方面。1.主导价值观是指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中占统帅地位,能够体现这个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征,并对其他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一个社会价值导向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它主要规范国家的发展方向。2.共同价值观是指能够深刻影响公民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观念,它的存在是在主导价值观引导和规范作用下,最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取得的最小共识的结果,它主要规范公民的实践取向。

(二)文化引领式的提炼路径。李亚彬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主要从文化建设的视角入手,在突出强调文化引领功效的基础上,设计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路径。第一,提炼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能够反映当代中国文化的特质。他认为,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彰显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彰显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当代价值。第二,提炼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能够体现我们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他指出,所要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提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觉性,提高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给人们以精神寄托和心灵安顿;另一方面,要强化文化上的“独立自主”,坚定自己的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第三,提炼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能够使世界更加准确、方便地认识中国文化。他强调,所要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对中国文化核心理念的准确概括,使世界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世人面前展现中华民族宽容厚重、自信自强的文化形象。

(三)破“结”式的提炼路径。沈壮海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上要增进共识、拓展路径,就必须着力去解开一些思维之“结”。他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破“结”之道,并将其作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第一,破依据之结。破解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之结,我们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概括中就应当深入到有机统一着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之中获得其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既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的规定,也不能忽视“当代中国”的要求。第二,破特色之结。破解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之结,就要突出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中国特色。第三,破核心之结。破解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之结,要求所提炼的核心价值观应既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又能够全面地表达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第四,破逻辑之结。破解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之结,要求所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与核心价值体系有逻辑对应关系,与社会主义的各种价值观之间具有明显的“核心—非核心”主次结构关系,同时,社会主义诸核心价值观内容之间也应呈现出严谨的逻辑关系。

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方案

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迫切需要概括形成普遍一致、广泛公认、催人奋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人们自觉地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但是,无论是在理论界、学术界还是在政界、民间,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尚缺乏共识,结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各自为战甚至乱象丛生状态。在此种境况下,梳理综合2011年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至少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力的有以下十种表述方案。

(一)“人民至上、劳动光荣、团结进步、追求理想。”姜迎春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包括“人民至上、劳动光荣、团结进步、追求理想”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具体指出了这四个方面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在他看来,“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价值观上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核心标志;“劳动光荣”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之一;“团结进步”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思想旗帜,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团结奋斗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不竭动力;“追求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特质之一,这里的理想不是狭隘的个人理想,而是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社会理想。

(二)“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柯缇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开放包容。”在他们看来,以人为本,就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就是以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团结和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全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努力造成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局面;开放包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柯缇祖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目的和需要,完全可以使用灵活多样、或详或略、富有个性的语言加以表述。

(三)“独立自主”。田心铭着重指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又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因而它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仁爱、正义、守法、诚信”。杨明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国家和公民两个维度,并就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主导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两个方面。对于国家的主导价值观,他认为应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因为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对于公民的共同价值观,他将其概括为“仁爱、正义、守法、诚信”。

(五)“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李建华提出应建立基于公民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容概括为“发展、富强、和谐、仁爱”。而他的这一结论不是盲目作出的,而是有调查数据支持的。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是他从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达中提炼出富强、和谐、发展、仁爱、自由、人本、正义、互助、共享、民主、文明、平等12个选项后,通过全国成年公众对选项的重要性评分,最后得出的结论。

(六)“民主、公平、和谐、进取”。韩震指出: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民主、公正、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中。在光明日报对其进行的访谈中,他又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中加入了“进取”的内容,从而形成其“民主、公平、和谐、进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

(七)“天下为公,爱国为先;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尊严廉耻,立身之道;民主富强,和谐大同”。龚群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天下为公,爱国为先;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尊严廉耻,立身之道;民主富强,和谐大同”。他认为,“天下为公,爱国为先;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尊严廉耻,立身之道”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括;“民主富强,和谐大同”则是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概括。

(八)“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华复兴、世界大同”。钟哲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在内容上应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未来、在对象上应面向全国和世界并能为大多数人理解认同、在语言上应科学严谨和通俗易记、在方法上应注重总结而不是无中生有求新”的基本要求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华复兴、世界大同”。

(九)“友爱、平等、互助、共富”。杨永志在《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兼与包心鉴先生商榷》一文中认为,包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是值得商榷的。杨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炼为“友爱、平等、互助、共富”。

(十)“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程恩富以逻辑上层层递进的方式,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体现“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可以细化为“自由集体观、民主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富强和平观”,并可进一步浓缩为“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五个词。

标签:;  ;  ;  ;  ;  ;  ;  ;  ;  ;  

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