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方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政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8)01—0089—03
互联网的发展及其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万维网(WWW)技术的发明和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构社会的物质基础。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把今天的社会称之为网络社会。[1] 1998年,国际电信联盟在其年度报告《网络的挑战:互联网对发展的影响》中指出:“互联网在逻辑上可以定义为通过一个全球惟一的地址、基于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的全球信息系统。”[2] 1995年后,互联网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领域,并在全球迅速扩展。199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还不足4000万,但截至2006年3月31日,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0亿。[3]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着互联网,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速度快。互联网能把信息在几秒钟之内传遍全球,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网上获得最新的资讯。用户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要比邮寄方式便宜,速度也快得多。
2.多媒体。互联网综合了文字、动画、音频、视频、游戏等多种传统媒体的功能,带给人们一种多重感官刺激。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并对获得的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个性化。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发送他们自己制作的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接收信息。这样,既节省了查找信息的时间,又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4.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不同,互联网是一种双向对话式的而不是单向独自式的媒体。用户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在BBS或论坛上发言,以及以聊天室对话的方式进行双方和多方的交流和互动。
5.无中介。互联网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提供了一种直接沟通的渠道,绕开了传统媒体的干预。沟通的任何一方可以直接发布信息,也可以直接从对方那里获取信息,避免了信息的误传和歪曲。
6.费用低。与在纸媒体和电视媒体上做广告相比,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所需的费用要少得多。制作网页和建立网站所需的技术并不复杂,且网站承载的信息量大。这为缺少资金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机会。
正是看到了互联网有上述优点,西方一些学者便预言网络能够重振代议制民主,鼓舞人们更多地参与政治。美国学者卡拉多(Corrado)和费尔斯通(Firestone)认为互联网具有四种特殊的政治功能:第一,实现了民众的再次联合,重新建立了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的联系。第二,为选民提供高质量的、不同种类的、中立的信息。第三,增加了候选人参与政治的机会。低成本的竞选使得缺乏资源的候选人能够实施竞选,并且获得展示机会。第四,扩大了选民的选择,增加了民众的参与。[4] 互联网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吸引了众多政党和候选人的目光。从20世纪末开始,西方政党及其候选人纷纷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活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西方政党的重要活动空间。
应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
西方政党上网并不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过程。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下进行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党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的基础已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5] 政党要想更好地发挥公民和国家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建立网站,在网络空间寻求立足之地,成为新时代西方政党的必然选择。
第二,政党竞争促使了政党上网。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政党首先建立了网站,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发挥影响力,其他政党纷纷接踵而至。政党上网更多的是一种“你有,我也要有”,不能落于人后的攀比思想在推动。西方政党在开始上网时大都没有成熟的上网策略,政党网站外观上比较简单,内容单调,甚至复制伙伴或对手网站上的内容。尽管如此,自己如果没有网站就可能会让对手占得先机,这种担心成为西方政党纷纷建立网站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第三,网络时代的党员和选民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1.年轻人喜爱上网从事各种活动。年轻党员的减少是西方政党面临的普遍难题。青年人对参与传统的政治活动并不热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网上从事各种活动。网络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新空间。在网上对年轻的党员和选民施加影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为西方政党必须关注的问题。
2.选民个性化的政治需求增多。在西方发达国家,选民对议员、政党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度降低。选民以不参加投票的方式表达对政治家和政党的不满。人们对于政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在减弱。同时,选民要求政党和政治家提出的政策要符合他们的偏好。公众还借助网络开展各种非传统形式的抗议活动。1999年,居住在美国洛杉矶西区的居民利用互联网成功地发起了一场针对电信公司的“阻止电话号码升位”的抗议运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3.传统媒体使得普通党员更加边缘化。在西方国家,电视是政治家和选民之间的主要沟通工具,政党和候选人把竞选重点放在了扩大电视出镜率上。大选期间,政党雇用广告公司、媒体专家、记者和民意测验员担当助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通党员在政党中的地位,使他们进一步边缘化,伤害了普通党员参与政党活动的积极性。互联网出现后,普通党员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网络成为他们发布信息、交流看法的新平台。此外,他们还期望能够通过网络扩大党内民主,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无论是环境的改变,竞争的需要,还是党员和选民的变化,都促使西方政党上网扩大宣传,改善沟通方式,吸引更多的支持者。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大的网上利益,已经成为当今西方政党的共识。
西方政党如何应用互联网
西方各政党和候选人对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以建立网站的方式进行的。政党网站成为政党上网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阵地。总结起来,西方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播。目前,绝大多数政党网站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而设计的。政党网站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政党信息。通常包括党的历史,党的纲领,党的政策,政党新闻,组织结构,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党或候选人的联系方式等。政党网站起到了资料馆或信息库作用。在2001年大选时,英国的选民可以从政党网站上免费下载政党宣言和政党政策的文本信息。其中,保守党的政党宣言还提供了外文版,工党则针对青年人和商界提供了附加性的政策资料。在以前,选民不得不通过购买报纸获取这些信息。政党网站可以节省人力,以前政党要安排专人电话回答选民的问询,现在可以由政党网站来做。互联网还为政党提供了与海外公民和党员联系便捷渠道。
第二,网上竞选。政党或候选人利用网站进行网上竞选最早源于美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竞选是1997年的英国大选,英国政党第一次把互联网用于与选民的沟通。在竞选期间,政党网站被开发成竞选宣传的工具。利用互联网,政党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把信息直接传达给选民。选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符合自己需要的、有针对性的答复。2001年大选时,英国主要政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开发出各种功能。保守党重视与选民的互动沟通。工党则把网上竞选看作是支持政党组织活动的一个“工具箱”,利用它开展发动党员、游说支持者入党、提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政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定制后的网页和信息发送给特定的组织和个人,对选民的最后决定产生影响。在2005年的英国大选中,据调查有18%的人认为,互联网帮助他们做出了更明智的选择,19%的人称互联网帮助他们下定了决心,或是坚定了最初的选择,或是做出了改变。[6]
第三,筹集资金。政党网站在帮助西方政党筹集资金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报道,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艾尔·戈尔在第二季度通过网络筹集了160万美元,而乔治·布什网上筹到了260万美元。美国前佛蒙特州长迪恩(Dean),吸引了67万人上网签署担任志愿者,于2003年内募集410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光是在第四季度就收到1500万美元,打破前总统克林顿的单季募款纪录,攀升到民主党九位提名竞选者中民意支持之冠,如此神奇的崛起,震惊美国政界。在欧洲,由于受到各国选举法律的限制,政党利用网站筹集到的资金相对较少。
第四,政治参与。网民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用点击按钮的方式参与政党活动,这大大降低了参与的成本。政党既可以利用BBS、聊天室和电子邮件在网上组织讨论,还可以对党的政策和立场等问题上进行电子投票。瑞典社会民主党建立了超过70个可以与著名的社民党政治家进行实时对话的聊天室,11个公开的讨论区,并且雇佣员工回答个人的电子邮件问询,甚至还安排了一次在线的五·一节的游行示威。[7] 有些政党还组建内部专用网络,用于党内民主建设。英国自民党的许多党员认为,内部网可以促使国家政治精英更加负责,党内辩论更加开放,并且普通党员可以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互联网还为民众入党提供了机会。对英国自民党党员的一项调查中发现,18%的人称网络是他们入党的重要因素。除了网站之外,5%的回答者称政党的电子邮件沟通促使他们入了党。[8] 互联网还促生了一种新型网络化政党的产生。即:德国的数字党。它参与了柏林的1999年市长选举竞争。该党完全在互联网上开展活动,实行“政策开放”的纲领。党的政策制定过程对所有党员开放,全体党员对组织负责并且协调它的发展。
影响西方政党使用互联网的因素
随着对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西方政党在网上获益匪浅,但是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也在影响和困扰着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潜能并没有完全释放。影响政党使用互联网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首先,政党的目标不同,在使用互联网时,会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一个以投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政党会把最大限度地吸引选民作为首要任务,它的网站也主要用来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而以党内民主为主要目标的政党肯定会重视网站上的参与功能。以2002年德国联邦大选期间的各政党为例,基民盟、社民党和自民党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取更多地选票,他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其中自民党特别热衷于使用网络联系选民,获取支持。但是,绿党的目标是为了扩大宣传,发扬党内民主。所以它在网站上鼓励党员对政党提供各种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求积极扩大自身的影响。
其次,政党规模、政党理念的差别也会影响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政党网站的维护需要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在网络世界中,大党财大气粗,占据绝对优势;小党资源缺少,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这并不影响某些小党应用互联网的积极性。绿党就是其中一例。互联网环保、费用低、无中介的特点符合绿党保护环境、基层民主的价值理念。而且,绿党党员受教育水平较高,上网人数多。因此,西方各国的绿党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先锋。1999年欧洲大选期间,英国绿党和英国几个大党网站相比,就内容和设计而言不相上下。而且他们的网站也显现出公开性和鼓励参与的特性。英国绿党网站上提供了79个政党官员的电子邮件地址,并且采用网上党员的形式进行党员招募和动员。此外,它还提供政党会议的一些细节供人们浏览。[9] 英国绿党的这些做法为他们的党员和支持者提供了便利。
最后,互联网的互动沟通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互联网的真正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但事实证明,西方政党运用互联网还是非常谨慎和小心的,大部分的政党网站主要用于自上而下地提供信息,缺少互动功能。1997年英国的大多数政党网站上虽然都提供了电子邮件信息反馈功能,但是它只是用来对网站的设计者提出意见,并没有为访问者提供对党的政策发表意见的机会。在涉及网站的互动功能时,政党或者对论坛和聊天室的访问权限做出限制,只允许党员注册进入;或者在网站上根本不设置这些功能。政党的考虑是,开放式的论坛有可能会成为对手进行宣传和攻击的阵地,为什么要出钱为对手提供一个攻击自己的机会呢?另外,在开放式的政党论坛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固执己见、思想偏激的人主导着某些话题的讨论,一些讨论也过于简单,难以获得理想的讨论结果,最后,政党干脆把它关闭。
除了上述内部因素外,一些外部因素也不断困扰着西方政党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数字鸿沟阻碍了政党网上影响力的发挥。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们上网的重要因素。美国、北欧、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水平高,而南欧和东欧等经济落后地区水平较低。无论是经济、年龄、性别还是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都会影响政党上网的效力。
第二,网上极右翼势力生存蔓延,与主流政党争夺网上空间。在西方国家极右翼政党和组织及其支持者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他们生存和拓展的空间。具有强烈的反移民倾向的英国极右翼种族主义政党——英国民族党(BNP)于1995年建立网站,试图扩大宣传和影响。2001年大选期间,它的网站主页被点击了50万次。通过网络,欧洲的一些极右翼组织求得了美国的捐款。德国的极右翼分子,专门传播德国法律禁止的文章。为躲避起诉,他们还利用北美的服务器建立他们的主页。在美国,极端主义者利用网络营销,每年出售50000张宣扬白人权利的CD,而逃避法律的监管,换来的钱用以资助他们组织的运作。[10] 目前,极右翼势力在网上活动有蔓延的趋势,一方面体现了边缘化的政党和组织对互联网的积极利用,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对西方主流政党的一种竞争和威胁。
第三,各类大型网站对政党网站冲击很大,阻碍着政党网上影响力的发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选择的空间,政党无法控制网民的喜好。各类新闻门户、商业和游戏网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资源优势,它们是政党网站的强有力竞争者。西方国家的选民在搜索政治信息的时候,有接近一半的人喜欢到美国有线新闻网站(CNN)、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雅虎(Yahoo)等大的新闻媒体网站。人们还经常用谷歌(Google)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政党网站与这些网站相比,处于竞争劣势。他们只能依靠突出自己的网站特点,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加强与党员和选民的互动沟通,在离线媒体扩大对政党网站宣传等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互联网正在西方政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西方政党对互联网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有选择、有重点的利用。在应用过程中,政党普遍存在着重视宣传、轻视互动的现象。这是由政党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决定的。今后,西方政党仍将按照自己的目标、理念、能力和需要,对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进行开发与利用。政党在网络空间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谋求网上获益仍将是他们共同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