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论文_黄善华

急诊病人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论文_黄善华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545000

【摘要】无创呼吸机治疗现已是急诊科应用较为普及的技术,急诊病人的心理反应是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急诊病人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关键词】首次无创呼吸机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42-02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支持呼吸手段,它主要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呼吸衰竭等呼吸不畅的患者进行顺畅的呼吸[1]。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无创呼吸机因具有无创、有效、安全及依从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诊临床一线,成为治疗重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重症哮喘、呼吸困难等常见的辅助手段。在急诊科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很多病人心理反应较为明显,影响了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1.急诊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

1.1恐惧、焦虑在急诊科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中大多数是发病急、重的慢性老年病人,体质弱,常规治疗已不能控制疾病,当需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导致患者认为自己疾病加重而产生恐惧紧张心理[2]。因为病人第一次接触到呼吸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否能治好该病,效果如何,担心疾病的预后等,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即将死亡的恐惧感[3],加上周围的急诊患者的痛苦表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场面,更促使加重了患者的恐惧感。

1.2急躁、易怒由于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影响了语言的交流、睡眠和日常活动,加上呼吸机面罩压迫,初次使用时会有憋闷的感觉,鼻部皮肤痉痒破损,鼻腔异物不通,有痰不易咳出等,病人的舒适度降低,患者会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

1.3无助由于患者及家属较长时间得不到医疗结果的信息,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和无助。尤其身边无子女、失子丧偶的孤寡老人,他们往往感到特别忧伤、孤独、无助。

1.4呼吸机依赖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恢复期患者应用呼吸机时间过长,由于适应了呼吸机的辅助治疗,脱机后总感觉呼吸困难,不愿自主呼吸,并且害怕病情再次加重而出现癔症性呼吸困难[4]。

2.心理干预措施:

2.1入院后及时接诊处置这类病人一般发病急、重,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根据病情分级及时安排到红区,医护人员应为患者营造整洁、明亮、安静、温馨环境,病房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有光亮,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室温在22~26℃,湿度在50%~60%。抢救设备摆放整齐规范,以减缓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抢救患者时,拉上拉帘避免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在抢救的场面,降低设备及医护人员对各种病情的谈论产生的噪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5]。

2.2.护理人员准备上机前检查呼吸机的性能、管道连接及运行是否正常,熟知无创呼吸机的原理、工作流程、观察指标、报警处理、疗效判断标准等,以便能熟练地讲解和演示给患者,增加患者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信任感[6],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对疾病的认识、对无创呼吸机的了解程度,有无焦虑、恐惧感、家庭背景、爱好及情绪反应等,确定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

2.3上机前介绍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自我介绍,详细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作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最佳时期及必要性[7];教会患者如何去配合无创呼吸机,以达到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无创呼吸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及有效的应对方法措施,使用成功病例,更具有说服力。上机前指导建立患者与护士、家属的沟通方法,手势的运用,如拇指为大便,小指为小便,示指要喝水等,必要时可用写字板,减少反复摘掉面罩,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及家属获知后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尽量做到配合呼吸机呼吸,减少其顾虑,加强其依从性,达到配合治疗目的[8]。

2.3体位选择指导患者取坐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保持头,颈,肩处于同一水平线,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取位舒适[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期间,护士应告知患者只要保持头颈肩在同一轴线上,口鼻腔通畅,可协助患者翻身并取舒适体位,不会影响无创正压通气。

2.4治疗中的护理首次使用时医护人员守护在旁30分钟以上,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与呼吸机的协调性,指导放松训练。护士应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常出现胃肠胀气、窒息、面部压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适、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护士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加强观察,及时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人机对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呼气压及吸气压,并逐步增加压力,使患者逐步适应正压通气,这样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之配合呼吸机治疗,同时在应用中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调整设定参数,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率。胃肠胀气:指导患者放松,平静呼吸,使用过程中闭口用鼻呼吸不讲话,避免气体进人胃内。由于呼吸机没有湿化或湿化不充分,病人出现口干咽燥,甚至出现口鼻腔出血、溃疡,病人使用呼吸机期间也会造成日常活动(如说话、排痰、大小便等)不便。随时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密切观察无创呼吸机显示的实际潮气量等数据,以这些为依据来调节无创呼吸机参数,患者无不适,无病情变化,无创呼吸机显示的实际潮气量等数据正常为佳,无创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也是提高患者对呼吸机顺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10]。

2.5建立良好的情感支持系统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家属的联系,根据病人的实际经济能力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保持家属的密切配合,家属的言行举止上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亲切的关怀与照顾能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使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如可能让家属陪护床旁,对病人多关心,体贴,安慰,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护士和家属可以手握患者的手或扶患者的肩部,以积极的情绪和言谈举止感染患者,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沟通更具有感染性,沟通者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感,沟通效果较好[11],鼓励患者使用非语言交流,正确判断患者的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解除。病情许可时,允许卸除面罩以进食、讲话或咳嗽等。针对患者的不同状态,在治疗前、中、后以患者容易理解的方式不断给予情感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激励及利益激励,充分调动了其自身支持系统,让患者感受自己仍然被重视,通过榜样激励及健康宣教,使患者更易接受该治疗方法,减少其生理,恐惧,焦虑,烦躁易怒,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沟通和心理支持,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缩短了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时间,有效控制了疾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

2.6呼吸机依赖的护理由于患者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呼吸肌疲劳,出现呼吸机依赖,因而恐惧脱机,鼓励患者自主呼吸,加强腹肌训练,说明长期应用呼吸机的不良作用,并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等技巧,暗示告诉其呼吸功能恢复良好,争取早日脱机,对已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可采取逐渐脱机的方法。

急诊科是一所医院中比较特殊重要的科室,特别对患者及家属而言,不仅经过急诊治疗的每一位患者都是病情严重,病情变化,疾病恶化严重而且此类患者均经过急救治疗和护理,加上疾病本身严重的影响,急诊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13],而急诊病人首次使用呼吸机时,由于心理方面的因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用,影响疗效。而心理支持是对患者克服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过程,有效的心理支持方式侧重于心理和行为的暗示,情绪调节,能缓解患者心理应激的需求。护士是实施心理护理的主体,所以护士甜美的微笑,温柔的态度,娴熟的操作,热情真诚的服务无形中给了患者一种心理安抚,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给患者带来各种医源性不良刺激,用疏导法消除其客观存在的顾虑,用专业知识,有效干预,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治疗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琳娜,韩利坤.老年患者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10,26(12):14-15

[2]俞敏娟,刘华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12

[3]刘俊奇,王朝娟.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

[4]杨敏丽.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10.26(5):734

[5]管癸芬,何钰熙,周泽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A].2013(21):13

[6]桑成美,仲其艳.浅谈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无创通气患者中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69

[7]麦丽梅.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1,5(9):1357

[8]农彩梅, 邓惠英. BiPAP 呼吸机治疗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 医护论坛, 2009, 27 (6):155-156.

[9]严士玲.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对治疗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 31(2):272

[10]郝东鸽.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5):478-480.

[11]张翠,英李莹.非语言沟通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护理学杂志.2013. 32(2):354

[12]范子英,朱燕娜,陈娟.激励护理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

[13]郭琴.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2010,11(3):830

论文作者:黄善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急诊病人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论文_黄善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