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一样,照顾孩子们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拒绝一样,照顾孩子们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拒绝千篇一律,呵护孩子创造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孩子论文,千篇一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多次担任作文大赛评委的南京市特级教师李琳,发过一段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越到高年级,作文技巧越娴熟,内容就越味同嚼蜡。要是从作文的生动性和想象力来说,每一千篇作文,一二年级能挑出三四百篇好的来,三四年级只能挑出一百篇,到了五六年级,居然只能挑出三四十篇……我们做老师的真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怎么掐断了孩子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不只是作文如此,绘画、书法、钢琴、舞蹈、做小主持人,凡是与孩子们的才艺相关的项目,都会出现越到高年级越是匠气重的现象。对此,很多家长也深有同感:孩子小时候画画可以画得连饭都不要吃,出来的作品虽说远远不像,却充满了混沌初开的想象,稚拙又气势磅礴的笔触大胆地扫满了纸面,晕染出神奇的感染力,可自从开始临摹雄鸡的画法、荷叶荷花的画法、山石兰花的画法,再看所有笔下的物事都像僵死的标本一样,充满了畏畏缩缩、疑惑胆怯的小家子气。怎么上了兴趣班反而上坏了?

说起来,学校教育毕竟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重责,家长无可推托。那么到底应当怎样做,才能呵护孩子天真稚嫩却又如此可贵的想象力呢?

“模板”仿出八股腔调

歆歆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后开始尝试写作文。老师一直跟歆歆妈讲,歆歆的作文太空洞,起承转合不到位,暗示她应当上个作文补习班,不然“三四年级考卷上作文占分越来越多,你家孩子就太吃亏了。”

歆歆妈妈焦急不已,连忙在一大堆小广告中,找了家据说“能在一个月内把孩子的作文从60分提高到80分”的培训机构。大概过了两个多星期,歆歆的作业里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勤劳的妈妈”。歆歆妈想,刚好借此机会看看上作文班的效果如何。

结果歆歆文思泉涌,作文眨眼间就写好了。歆歆妈很开心,可是拿过来一读,就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的妈妈很勤劳。她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一笑,脸上就露出菊花般的皱纹……”

歆歆妈哭笑不得,说:“我才35岁,能笑出这样菊花般的褶子?”

歆歆不以为然地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我们背了一个星期的‘写景、状物、记人三段式’,写景背一篇‘公园看花记’,状物背一篇‘我心爱的铅笔盒’,记人背一篇‘我勤劳的奶奶’。老师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写别的人、别的事,你就往这三段里套就是了。”

一旁的歆歆爸听不下去了:“这班没法上了,把孩子都教成了流水线上的木偶,不说人话,专说套话。”

歆歆妈也有些后悔。一打听才知道,培训机构之所以敢打“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分”的保票,是因为运用了社会上培训机构较急功近利的“模板式教学法”,效果确实很“速成”,可也很投机取巧。老师根本不管孩子想怎么写,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孩子写出来的自然也就是一段段漂亮的空话,毫无内容可言。

专家分析:

怎样避免作文的八股腔调

首先,要避免社会上培训机构僵化的应试思维对孩子作文的负面影响。家长要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孩子写作文,不能先搭一个大而无当的虚架子,不能靠背模板,而是要先学会“写话”——把一天中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事说出来,然后按说的话来写,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文字,就行了。

其次,小学低年级的作文,关键是学写片断,怎么生动怎么写,哪怕有头无尾、戛然而止,都是可爱的。

比如一个孩子写冬天:“天冷了,不用天天洗澡了,洗个屁股、泡个脚就可以钻被窝。每次,爷爷用泡脚盆时,我也会脱了袜子去凑热闹。泡脚盆可真有趣,咕嘟咕嘟冒泡泡,好像底下藏着一条大鱼,把脚放在里面,脚底被泡泡舔得痒痒的,一会儿,全身都变暖了。泡脚时,爷爷给我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我听了一个还想听,等擦干脚,发现脚趾上的皮都泡皱了。”

这段作文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没有,但却写出了爷爷与孙子的亲情,写出了冬天小孩子眼里的趣味,让人感觉到了温馨,这就够了。千万不要为了什么“要言大义”去“穿靴戴帽”,一着靴帽,烂漫纯真之气就都不见了。

第三,孩子不爱写作文,一般是因为不会观察事物,这就要靠家长去培养。经常带孩子看花、放风筝、逛集市;教他留心气候的变化、风土人情的有趣细节;教他留心麻油怎么榨、云片糕怎么切、春卷怎么包、风筝缠绕了怎么解开……孩子越深入生活,就越会写文章。有一位妈妈说得好:“每天都要去农贸市场的孩子,不愁没东西写。”这就是说,接过地气,孩子的心才不会贫乏缺水。

永远别说自由发挥是胡闹

瞻瞻4岁开始学钢琴,7岁半准备考四级,他的老师据说是考级过关名师,每个小时都排满了,瞻瞻妈好不容易才报上名。

老师每节课都要求狂练考级练习曲,死抠指法细节,决不允许学生走神。而瞻瞻偏偏是一个容易走神的男孩儿,因为被逼着反复练习考级曲目,瞻瞻开始对弹钢琴产生逆反心理——你要他练习时他死活不肯,而到妈妈做晚饭时,他却在钢琴上胡乱弹奏。

瞻瞻妈好奇地问:“你在弹什么?”

他答:“我在弹猴子狂欢节啊!你听这段,是猴妈妈教猴宝宝跳踢踏舞;这段是狂欢节上选出的猴子国王和王后乘着花车出场了;这段是猴爸爸给猴宝宝和它的伙伴表演杂技……”

瞻瞻妈听得入神,遂帮儿子将曲谱记下来,回课时准备求教于老师。谁知老师当头一盆凉水:“孩子不懂事,你们家长居然也跟着胡闹。这种乱弹的东西哪能登得了大雅之堂?怪不得瞻瞻进步缓慢,你要知道,学生弹得不好我是要劝退的……”

回家的路上,瞻瞻小心地问妈妈:“咱今年不考级了成不?”妈妈为难地说:“要是你小学毕业时过不了十级,你就不能以特长生身份被重点中学优录了。”瞻瞻答:“可我不喜欢考级,我宁可不被优录……”

瞻瞻妈更为难了,究竟是孩子的想象与快乐更重要,还是实实在在的考级证书更重要?

专家分析:

自由发挥与夯实基础可以并行不悖

瞻瞻妈应该给儿子换老师了,一个好的琴童,总有一段时间梦想着将头脑里的画面化成音符,他会有作曲的冲动,而懂行的家长和老师应当大力赞赏这种自由发挥。

一位钢琴教师对学生创作的《森林音乐会》进行修改,在回课前弹给所有在场的孩子听,说写出这曲子的孩子是个小天才:“不过,要是他再加强基本指法的练习,会成为伟大的作曲家。”

这个孩子20年后成为我国最优秀的音乐剧谱曲人之一,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指法很烂,幻想却爆棚,老师要是打击我的自由发挥,我可能就不弹琴,打游戏去了。但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明白自由想象与夯实基础可以并行不悖,最终让我对作曲和弹琴产生感情,这就是老师的过人之处。”

我们家长在给孩子选老师时,最好也要看老师在严格要求之余,是否允许孩子自由发挥,教作文的老师有没有带着孩子逛庙会、去动物园,鼓励孩子写诗、写小故事,“出版”自己的绘本日记;教绘画的老师有没有鼓励孩子画一画《2100年的地球》、《我到银河去》、《海底两万里》、《细菌的世界》;教舞蹈的老师有没有让出两三节课来,鼓励孩子编一段自己的舞蹈,跳给大家看?

好老师一定不满足于鞭策孩子进行密实、枯燥、机械的练习,而会告诉孩子,在想象的基础上,如果你有很好的基本功,就会把你的作品修改得更美,这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是他不用督促就能耐受大量枯燥练习的基础。至于考级的问题,真的不用做如此功利化的考虑,因为90%以上的孩子,都不会走上专业道路,儿童时代的这份想象和思考,带给他们的将是一辈子的情趣滋养。

借大师名作点燃想象之火

教雯雯画画的老师有一句名言:“忽略对大师名作的模仿,孩子们将很难在绘画上成器。”因此她在孩子们学画两年以后,组织这群5岁~7岁的孩子对凡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麦田群鸦》与《自画像》等进行临摹。

雯雯在临摹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庄严的兴奋感,但是雯雯妈发现,光是临摹大师名作,还不足以点燃孩子的想象之火,而且,一旦离开临摹,孩子的想象力仍然是一潭死水,画出来的东西一样苍白贫乏。

专家分析:

比临摹更重要的是鉴赏

能够借大师名作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证明雯雯的老师已经比“我画什么你们就画什么”的老师高明了很多,但要是想彻底激活孩子的想象,鉴赏显然比临摹更重要。

在书法界,高明的老师都认为让孩子读帖比单纯的临摹重要,因为在读帖时,孩子才能领会到书法家彼时彼地的心胸和气量,领会到他们的汪洋肆意或拙朴执拗,而这些与精神境界息息相关的构思和笔触,才是好作品之魂。

读名家之画也是如此,在凡高的《星夜》中,我们看到歪曲的长线与破碎的短线,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醒目对比。那是画家心灵矛盾在画中的反映,如此动荡不安,又如此干净纯真。在他的四幅最著名的《向日葵》中,每朵花就像一团火,整幅画就像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凡高自己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帮助孩子透过大师的精神世界去理解这些作品,最终可以打开孩子的想象之门,这比埋头临摹要有益得多。

艺术殿堂的熏陶必不可少

教楠楠陶艺的老师这个学期减少了他的塑陶课,而把课堂搬到了博物馆的草坪上,他带着学生先是花了三个小时有针对性地去看博物馆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陶瓷,观察它们的器型、用料、釉色,告诉他们中国早期有三种最有代表性的陶器:一种是彩陶,距今6000年左右开始制作,所绘花纹变化多端、绚丽多彩;一种是黑陶,距今4000多年前开始制作,在陶器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陶器熏黑,可形成表面乌黑发亮,胎壁厚仅0.5毫米~1毫米的蛋壳陶。黑陶一般不重装饰,而是以器型的丰富多变和设计新颖巧妙取胜。还有一种是不透水的硬纹硬陶,是在新石器晚期,在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用黏土经高温烧制而成,为瓷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老师带大家看完博物馆,每人发一块木板、一团软泥,孩子们就可以塑陶了。不过有时参观博物馆的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塑陶工作往往要带回家才能完成,而保持陶泥的柔软不干硬是件很麻烦的事,这惹得楠楠妈妈有点儿不高兴,觉得老师在玩噱头,教得不尽心。

专家分析:

熏陶功夫足,孩子的创造空间更大

楠楠妈妈应当庆幸孩子遇到了好老师,因为在国外,到博物馆附属的“儿童课堂”去上艺术教育课是老师们的共识,“这样,我们可以撇开笨拙的摸索,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找到各个历史时期最好的专业老师。”

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图书馆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除了让艺术家们充任义工,经常性地为孩子们讲讲欣赏课外,还有碑帖拓本、影印书籍和高仿真的复制品出售。

对练习书法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看到王羲之《丧乱帖》、《快雪时晴贴》,颜真卿的《多宝塔》、《祭侄文稿》,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的真迹更能触动他们习书的热情?

对练习中国画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看到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吴镇、沈周的名作更能领会到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和与大自然相通的雄强笔墨?

同样,对做陶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一个名家做成的鼎或罐、壶或碗更能触发他们爱生活的意趣?

艺术殿堂里的熏陶,是孩子学艺时少匠气、多灵气的根本。除了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等艺术场馆外,器乐及作曲大师演出前的“琴童见面会”、芭蕾舞剧演出前的“小舞蹈演员见面会”,都能让孩子拥有和第一流的艺术家见面交流的机会,千万不要小看这里面的熏陶,这是孩子点燃艺术创造力的催化剂。

呵护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十项措施:

1、与大自然保持紧密的接触,创造更多的远足与野营的机会,让孩子带上他的放大镜、望远镜和指南针。

2、保持记观察日记的习惯,不会写字时可以由爸妈来记录。

3、在孩子自言自语、自说自演,玩得不亦乐乎时不要打断她,不要推翻其正在塑造的想象沙堡。

4、带孩子去看艺术家的传记电影,看看人家小时候有些什么特别的经历。

5、在孩子的作品攒下十余件时,在家中为他准备一个小型的书画展,或小小的音乐演奏会,邀请他的伙伴及家长来看。

6、全家养成一个月最少去一次博物馆和美术馆,或听一次音乐会、看一次话剧的习惯。

7、允许孩子的颠覆性创作,如在临摹凡高的《向日葵》时,不用金黄色和焦橘黄来画那些燃烧的花,而是用其它颜色,看画出来后会有什么奇异的效果。

8、鼓励孩子将其学得的舞蹈、唱歌和话剧片断做一个串烧,能做到过渡时不着痕迹最好,看有什么效果。

9、当孩子对临摹和反复的枯燥练习失去兴趣时,允许他暂停两个星期,再次培植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10、在孩子开始进行练习前,留足时间让他口头描绘一下这幅画、这段舞蹈、这页碑帖,在说的过程中,家长可引导他的发散性思维,让他留心到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同样,在练习结束时,要让孩子在说一次他有何新体会、新发现。

标签:;  ;  ;  

拒绝一样,照顾孩子们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