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 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
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质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多进行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孙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科论文; 教师论文; 深度论文; 学校论文; 方式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