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述评_课程资源论文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研究进展论文,资源开发论文,课程论文,中学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利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为了响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这一要求将给物理课程资源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物理课程资源的文章及著述不断更新。本文使用文献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物理课程资源”,选择时间为2002年至2014年7月,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20条,其中期刊187条,占文献总数的25.97%,属核心期刊仅有16条,占文献总数的2.22%,博硕论文152篇,占文献总数的21.11%,会议文献仅4条,占文献总数的0.6%,由此可见,我国对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重视程度还不够。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在此基础上做了些前瞻。

      一、基于内容的物理课程资源的研究

      据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调查研究表明:本轮课改中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虽然不同程度上得到重视,但仍暴露出资源投入不足、实验资源缺乏、利用低效、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新课程推进进程。[1]

      尽管物理课程资源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而言存在较大难度,从已有文献来看,对物理课程资源的理论思考,开发和利用,不同地区物理课程资源等都有了相关研究。

      1.物理课程资源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

      (1)物理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课程资源及狭义课程资源。[2]我国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物理课程资源概念有两种,陕西师范大学王较过教授认为,广义的物理课程资源指与形成物理课程有关的一切因素来源(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来源)及实施物理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狭义的物理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物理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物理知识与技能、探求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及实施物理课程时的一些必备条件(如学生、物理教师、物理实验室、教室、物理教学环境等)。[3]2012年正式出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物理课程资源定义为: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4]

      (2)物理课程资源的特点

      物理课程资源除具有一般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多质性、潜在性、间接性、动态生成性、人为命定性、具体性等特点外,[5]还具有关联性、生动性的特点。[6]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科间的渗透,因此物理课程资源不应仅限于本学科,而应以关联和包容的态度去容纳其他的课程资源。例如能量的概念在物理和化学中都会出现,势必也会涉及能量的合理利用,两学科间有扯不断的联系,如何协同,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并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比其他学科来说,物理学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自然界的气象中就包含着物态变化的知识,家庭使用的电器等包含着电磁学的知识等等。

      (3)物理课程资源的分类

      由物理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目前国内大部分都以课程资源的分类标准对物理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物理课程资源遵从一般课程资源的分类原则,在此基础上,也可根据自身学科特色进行不同的分类,物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有其特定的内容,但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含条件性课程资源。[9]物理课程资源存在于大千世界的各个角落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同样也具有不一样的开发途径和有效利用策略。

      2.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

      (1)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自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以来,我国中学物理研究界提出以下一些开发原则,其中王较过、郑锋士从科学态度角度提出科学性原则;从教育价值角度提出教育性原则;从物理课程目标角度提出针对性原则;从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提出简约性原则;从时代性和实效性角度提出时效性原则。[4]曹小英从学科、学校、学生及教师角度提出个性化原则;[6]解世雄从物理课程特点角度提出实践性原则;从利用网络资源角度提出互补性原则;从开发层次角度提出层次性原则;从文献的充分利用角度提出简单性原则;从开发的主体角度提出简单性原则[8]。

      (2)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

      由于物理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的变化,物理课程资源也有了新的生长点。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如何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成为热点,由此提出很多不同的开发和利用途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4方面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4]

      文本课程资源:胡炳元教授从教材内容的心理化、操作化、问题化、结构化和最优化阐述了如何改进优化教材内容;有学者通过对新、旧教材图片统计分析,提出教科书图片资源的利用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图片内涵的深度挖掘,要实现图文一体教学的优化。[10]教科书虽是教学当中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正确对待教辅资料,从应试教育向新课标中提高科学素养转化;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科技图书;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期刊中的科普知识。[11]

      实验室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开发物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意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提高现有物理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开放实验室,让每个学生从做中学,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注重非常规物理实验资源的利用,即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易得物品、材料、器具、人体以及儿童玩具等开发进行的一类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4]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引进入物理实验室,建立仿真实验室。

      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电视和广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何桂明、陆慕莹认为电影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模式就是充分挖掘电影蕴含的科学教育资源,并提出电影和物理课程整合的3种模式,模式1:播放科教电影演示物理现象,模拟实验过程;模式2:电影场景主题探究,有意义讨论与合作学习;模式3:电影与物理自主学习;[1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

      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展览、科技馆、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13]

      除上述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外,有学者通过调查及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物理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4]生成性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7]及物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5]也有一些硕士对物理课程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兰州大学盛燕忠、曹慧分别对初中和高中电学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做了初步研究,[16][17]上海师范大学翁伍皓对运动学实验资源开发策略和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18]

      物理课程资源研究的结构及内同在不断地完善,但区域差距比较显著。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城市物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提高,实验资源及开发和利用逐步提高,而农村、民族地区及偏远地区的物理课程资源分配不均等,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些问题,关于农村、民族地区的物理课程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二、不同地区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开发利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是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差距的关键。[19]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例析民族地区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注重体现从生活到课程、从课程到社会的理念;强调探究式教学,开发本地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用土包子“吃草”生动的举例说明民族地区物理教师不能坐等“粮草”,而应该主动挖掘物理课程资源。[20]管窥农村和民族地区物理课程资源的研究,笔者梳理出以下一些研究,见表2。

      

      

      上述研究以具体内容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例,如吉日嘎拉、孙咏萍以蒙古包、那达慕等蒙古族民俗文化为基础,以呈现图片→提出原始问题→问题解决→得出结论→拓展学习的教学流程阐明蒙古包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并通过在二连浩特市蒙古族中学、锡林浩特市正蓝旗蒙古族中学等教育实习基地进行了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更多研究者通过分析农村、民族地区物理课程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引申出开发和利用农村、民族地区物理课程资源的策略。

      三、物理课程资源研究的反思及趋势

      1.反思物理课程资源的研究

      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学物理研究员及教师对物理课程资源已有一定的认识,尽管我国物理课程资源研究时间较为短暂,研究中还是涉及了方方面面。但是,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第一,物理课程资源理论方面研究仍有欠缺,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如物理课程资源分类中对时间资源的分配目前仍然处于空白,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利用和分配时间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物理课程资源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突出,能够看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策略不显著。

      第二,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中基本能看到问题的存在,但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能走入深水区透彻地研究问题,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不够紧密。比如在对教师资源研究中,不能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只从“物”的方面强调物理课程资源的短缺和开发与利用机制,而没有从“人”的内部心理机制进行研究,激发教师和学生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动机。

      第三,农村和民族地区现有课程资源研究不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域分布有各自的特色文化,也有相对比较充足的物理课程资源有待开发,如亚洲第二大震湖——宁夏西吉县党家岔堰震湖,可以作为物理教学中横波和纵波的引入,使当地学生即了解地方文化,也掌握了物理知识。

      第四,城乡物理课程资源分配研究较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做到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如信息技术资源分配严重过不均衡,城市现代化资源比较充沛,农村缺乏信息技术资源,从而使城乡间的教育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进阶。

      2.物理课程资源研究的趋势

      通过上述反思,笔者认为物理课程资源应该进一步推向深入,特别注重有针对性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资源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减少经验总结或理论指导下的思考与分析;适当将研究视角转“物”为“人”,从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入手,转变“先开发后利用”的研究理念,提倡“先利用后开发”或者“利用、开发并举”的研究理念;重视农村、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建设的研究,解决资源浪费的现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中应多倾向于建立城乡资源平均分配机制,如将城市的现代资源引进来,将农村或民族地区的资源送出去;加强校际间及学科间的交互合作及资源管理研究,有效利用不同学科间的课程资源,减少时间资源及现有资源的浪费。

标签:;  ;  ;  ;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述评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