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_周诗璞

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_周诗璞

周诗璞 通江县人民医院 636729

【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大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死亡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发现: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效果更优于大潮气量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急性呼吸窘迫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tidal volume and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 76 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1 to October2015 were divided into 38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high tidal volume and end 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lemented to tidal volume and end 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t ICU time, mortality, and the same time,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giving patients with low tidal volume and end 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igh tidal volume treatment method,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tidal volume;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在急危重症患者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该种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与此同时,患者伴随双肺浸润、低氧血压以及肺顺应下降等多种情况。针对该种疾病患者,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53.3±9.3)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判断标准。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对比实验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所有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患者展开抗感染、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与镇静等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病情进展。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潮气量呼气末正压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呼吸机的频率保持10-16次/min,潮气量为11-13ml/kg,PEEP设置在静态P~V曲线低位转拐点压力+2cmH2O,一般为10-16cmH2O。观察组患者实行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进行治疗。潮气量应当保持在5-7ml/Kg左右,将PEEP设定在6-18cmH2O.患者的气道峰压应当保持<35-40cmH2O,气道平台压<30-35cmH2O。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等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软件包进行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发现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临床治疗疗效的比较(x-±s)

组别 住ICU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死亡率(%)

对照组(n=38)17.35±3.12 11.61±2.36 36.8

观察组(n=38)11.02±2.325.82±1.89 23.7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引发多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感染、创伤以及休克等。一旦引发并发症,患者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康复产生一定影响。医院接诊该类患者的时候,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呼吸频率异常以及X线弥漫改变等。临床的这些表现充分说明患者肺部遭受损害已经非常严重,导致正常的呼吸难以维持下去。由于患者这类表现,致使该种疾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都非常高,有的情况下,患者即便治疗了一段时间,仍旧存在着死亡的风险。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病概率高的情况,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正压通气治疗是临床中通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小潮气量进行治疗,效果就会更明显。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大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无论是从动脉血气分析,还是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等各方面,都说明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小潮气量联合正压治疗效果更明显,可以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与此同时,临床实践表明,予以患者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正压进行治疗,能够避免机械通气引起患者肺部损伤,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获得恢复。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效果更优于大潮气量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舒桂华,朱玲玲,徐翔,等.不同正压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12(09):90.

[2]宋鹏,李琦,王长征,等.17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5(07):78.

论文作者:周诗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_周诗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