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学能力论文,信心论文,习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任何人在学校接受教育后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于生存的社会。而终身教育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十多年来,自学辅导教学之所以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欢迎,这不仅仅是因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它让人们体验到了通过这种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新一代从小就学会学习,这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学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这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世界教育的潮流,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这样,自学辅导教学既适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面临着自我发展、不断完善的新的挑战。
在推广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反映:“老师教都不会,学生还能自学吗?”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顾虑更多。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与发展及其相互迁移这一全新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确定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兼顾农村与城市、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
2.实验方式采用自然实验法。
3.研究方法为观察法、问卷法、个案法、追忆法、跟踪调查法和迁移调查法。
4.有关概念的操作定义:
(1)信心。信心就是自信的观念,自信的心理能力、心理机能、心理态度等。
(2)自学信心。自学信心是自己坚定地去学会某种东西的能力、抱负、心理状态、坚持成功的动机。
(3)习惯。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或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意识监控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是简单的动力定型。
(4)自学习惯。自学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了的优良学习行为或活动。
(5)能力。能力是使之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必要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6)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是伴随我们终身学习的老师。
(7)数学自学能力结构的9种心理因素:①主动阅读能力;②独立思考能力;③善于自练、自检能力;④促进自治能力;⑤自我监控能力;⑥自觉探求能力;⑦加速形成概括能力;⑧能动应变能力;⑨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结果
(一)自学信心的形成、发展及其迁移
信心的形成过程与好奇心、需要、动机、兴趣、意志等有着密切关系,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过去我们研究自学辅导教学几乎都是研究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未敢问津。现在大家都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就影响是很大的。实践证明自学辅导教学在形成和促进自学信心过程中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探索了自学信心形成的三个层次和主要因素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师进修学校邱义、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中心高守仁、通辽市余粮堡初中丁贵彬等老师总结自学信心的三个层次是:①信念。确信自辅教学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有独特作用。②兴趣。爱好自辅教学。③信心。当自学这种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方式成为他的出发点与归宿时就具有了自学信心。
树立和形成自学信心的主要因素是:
①适合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特点,便于自学、能学懂的自辅教材。②自辅教学模式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树立和扶植自学信心上得以充分发挥。④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我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2.研究了自学信心形成的过程
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徐克立和湘阴县城关中学陈光祥,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刘伟初、周世强,内蒙古通辽市敖力布皋中学董玉琴老师认为:自学信心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教育和实践的产物。由于自辅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通过努力,自学见到了成效,兴趣油然而生。兴趣的产生又促进了自学的发展,随着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增长、新知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学好数学。这种自我信念、自我抱负和自信的心理能力的产生和形成,就是自学信心的产生和形成。信心一旦形成后,就会给学生心理活动以深远影响。信心源于动机,有了自学的动机,有了自学的决心,就能驱动各种心理因素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学信心从萌芽、形成到定型,有一个巩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扶植,积极诱导,促使其稳定。
3.重点研究了如何培养差生的自学信心
湖南省邵阳市教科所陶兰芳与邵东县教研室唐辉分析学习困难学生自学信心不足的现象是:①进取心不强,表现为典型的“要我学”。②缺乏兴趣,表现为启而不发,读而不思,学而不问,练而不会。③知识缺陷逐年累加、基础差,表现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差,严重阻碍自学信心的树立。④学习方法呆板,表现为听天由命。影响学习困难学生自学信心不足的原因是:自身体验学习多次受挫;同伴之间不求上进的负面影响;外界的关注不够,甚至受打击;个性特征。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自学信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矫正阶段(初一上学期):采取情绪感染、归因诱导、语言劝说、帮助成功、全体协同等措施促使学习困难学生逐步树立信心。
(2)强化阶段(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下学期):自学信心一旦萌发,便会生根、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扶植,通过:①外部强化: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以优带差;组织自学;强调自读;课中辅导;政策优惠。②自我强化:订好计划;强调自比;适当横比;定期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发展自学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巩固发展阶段(初二下学期至毕业):主要措施是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大量阅读,提高自学情趣,巩固自学信心。
以邵东县灵官殿镇茶子山初级中学宁永红老师为例,他任教的135班初一入学时共有学生67人,小学会考中,数学成绩不及格的有42人,把其中最低分的22名学生内定为学习困难学生。他一手抓自学信心的培养,一手抓自学习惯的规范,通过一年的努力,三次会考中,学习困难学生人平均分由34分的起点,每学期上升13-14分,达到61.9分。这促进了全班数学成绩的提高,人平均分由52.4上升到81.6,在全镇三所中学16个班级中遥遥领先。
邵东县廉桥镇一中彭繁华对116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大胆创新,探索出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新路子,在教法设计上,把自辅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有机结合,照顾学习困难学生,优化课堂结构。即分层设疑、激发兴趣——分层探讨、启导思维——分层反馈、变式创新——分层指导、共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每学年会考成绩逐年提高,人平均分由初一47.5分上升到初三人平均分71.3分。
广东四会中学周世强、天津市程林中学裴丽娟、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中学张辉等老师也总结了类似的经验。
(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及其迁移
习惯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多次地长期地重复一定的行为或活动。自学习惯不仅表现为外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而且取决于内在的心理需要和思维习惯,必须通过规范的、严格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使之巩固。
1.自学习惯的内涵与形成特征
湖南平江县李究、方汪涛,江西新余四中欧阳明,山东肥城市汶阳教研室周茂生、李平云、周翠兰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将自学习惯分为;阅读习惯、自练习惯、自检习惯与思考习惯四个主因素。并对这四个因素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进行了探索,认为其中的思考习惯是自学习惯的核心,是较难形成的。
培养自学习惯要进行多层面、全过程的训练:①教会学生读书,强调该书必须“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必须进行圈、点、划、批、摘。②规范练习要求。③进行自我反馈矫正的训练,做了练习之后及时核对答案。④注重自学方法指导。⑤培养强动机、浓兴趣。兴趣是学习最有效、最能持久的动力。湖南新邵县言栗中学黄太平老师总结出,培养自学习惯要注重分“类”、理“序”、择“法”,培养自学习惯应该从初一抓起,从阅读抓起,从模仿抓起,从激励抓起,从严抓起,常言道:“少成如天性,习惯成自然”。
自学习惯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形成的后天性。②指向的活动性。习惯指向对象性的学习活动。③表现的情绪性。自学习惯形成后,一旦到了一定场合下,这种习惯就表现出来。④体验的情感性。自学习惯与学习需要紧密相连着,自学习惯能否顺利形成,也就是需要能否得到满足。⑤习惯形成的过程性。习惯形成过程需要带有一些强迫性和自我的坚定性,先苦后甜。
2.关爱学习困难学生,着力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习惯
天津市东丽区丰年中学刘秀珍等老师指出:学习困难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习惯非常困难,但是付出艰辛、汗水和爱心,是可以成功的。
(1)阅读习惯是自学习惯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而阅读习惯形成的标志在于注意、勾划眉批的习惯,小结笔记的习惯,阅读参考书的习惯的形成。对学习困难学生首先要培养前三者。由于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①教师监督,课上巡视,及时提醒。②出示阅读提纲,限时阅完。③及时鼓励和表扬。勾划和眉批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采用方法:①布置预习。②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要求勾划眉批,找出关键词语。③结“一帮一”对子。④培养小结、笔记的习惯。
(2)自练习惯的培养。学习困难学生习惯于抄答案,要采用先易后难的办法,引起他们做练习的兴趣,然后面批,鼓励再做其它练习。
(3)自检习惯的培养。采用下列措施:①教师面批检查。②优帮差结成对子。③利用5分钟时间测试学习困难学生自练自检能力。
(三)自学能力成长及其迁移
在“九五”规划课题中,随着对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及迁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发展与迁移,因此又收到几十篇试验研究的报告材料,这是“七五”、“八五”课题成果的延续与发展,深化了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给自辅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1.有关自学能力的理论研究方面
(1)初步弄清了自学能力与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辩证关系
综合大量的报告材料,概括如下:
自学信心是形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动力,自学习惯是形成和发展自学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反之,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促使学习不断获得成功,则可增强自学的信心,巩固自学习惯。三者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其形成过程是缓慢的。关系如下图:
自学信心、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较长时间自辅教学实践进行强化训练,甚至有时要带些强制性才能形成、发展并迁移。
(2)提高了对自学能力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基,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自学能力的形成与迁移是自辅教学的生命线,是自辅教学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基本要素。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自辅实验的教师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进行研究。培养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领域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这样,自辅教学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乃至创新,就自然适应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3)深入探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和方法
阅读是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在自辅教学的起始阶段,过好阅读关,培养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甘肃省兰州市教科所王家华认为,阅读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表现在语言编码活动、组织连贯活动、分析概括活动三个方面。数学阅读能力可分为阅读策略、阅读理解、阅读概括三个成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室樊淑燕,佳木斯市六中邢晓莉、祖宴飞,遵义一中李想,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刘忠义、董恩平,绍东县教研室唐辉,魏家桥中学李准如,肥城市汶阳中学周茂生等老师都总结了过好“阅读关”进行“三读”(带读、导读、自读)的经验。
(4)探索培养学生自练自检能力的途径与做法
平江县教研室李究、方汪涛,石浆中学罗沛初,哈尔滨市第八中学周静等同志认为,自练自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延伸与深化,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读获得的知识,通过自练加以巩固消化,加深理解。自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练的过程是培养独立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过程。自检(当时知道结果)既是检查自己的作业练习是否正确,也是检验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是否准确,是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自检,既可增强自学信心,又能及时发现和补救知识的缺漏,促使学习更加扎实。
2.有关自学能力成长及其迁移的效果
广东省四会市教研室陈其弼对初一、初二学生,用高二“集合概念”、高二“二阶行列式”或“复数概念”进行多次自学能力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自辅班学生自学能力成长均优于同年级普通班或高一年级的学生。黑龙江安达市八中张永海,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潘宝兰,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中心高守仁,绍东县教研室石立勋、曾为群,通辽市科尔沁区孔家镇中学刘虎臣,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中学张玉珩、仇庚延等老师做了大量跟踪调查,发现在初中阶段通过自辅教学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学生,其自学习惯和能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显出优势,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
四、讨论
(一)过去30多年自学辅导教学研究都是采用与常规教学对比的方法研究自学能力成长及其对其他学科的迁移,这些研究成果容易测定,但是非智力因素——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形成是很难测定和科学化的。在这次研究中,同地区或异地区获得相同的因素,就被认为可靠,相同的因素越多,可靠性就越大,这是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研究的一种想法。
(二)研究自学信心的实验报告约30篇,较多是取学习困难学生5至20名来进行自学信心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这是对头的。学习困难学生都能形成自学信心,优中学生自然不成问题了。
(三)研究自学习惯的研究报告约40篇,也和研究自学信心一样,多数是取5至20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这次研究自学习惯,主要抓阅读习惯、自练习惯、自检习惯、思考习惯。阅读习惯是自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是经过粗读、细读、精读等慢慢形成的。做练习的习惯容易形成,但是要他们说出做对做错的原因就很困难,所以自练习惯必须与自检习惯联系起来。思考习惯是最高层次的构成因素。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在的教学,把社会交流、善于提问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发展智慧的核心,必面养成这种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习惯。
(四)自学能力形成及其迁移过去已作过数百次的实验,效果已被肯定了。过去对当时自学效果研究较多,而对其追踪研究却较少,这次进行追踪的研究是很好的。在中学里形成的自学能力应该延续到终身。
五、结论
(一)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与迁移是指向自学能力形成全过程的。培养自学能力是目的,它的成长与迁移又进一步增强了自学信心,巩固了自学习惯,三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
(二)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证明:必须在自辅教学中通过后天教育,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在培养自学习惯时,有时还要带些强制性,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才能形成。
(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十分棘手,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信心与自学习惯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实验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信心与自学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家长的配合、激励以及学生自我强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学信心,形成自学习惯,这样,就为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能力打好了基础,增强了动力。
(四)自辅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自学能力,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八五”课题研究结论“自学能力结构的九种心理因素”中,我们就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看作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核心。这说明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与迁移是自辅教学的生命线,是自辅教学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基本要素,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就决定了自辅教学研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必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自辅教学已由初中发展到高中,由数学单科发展到物理、化学和语文等学科,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了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