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分析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中国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平稳运行。银行间货币市场运行良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量较上年下降,银行间债券回购量较上年上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趋于下降。票据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票据周转率上升。国债发行顺利,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国债市场收益率下走。股票发行量较上年有所下降,股票二级市场交易相对不活跃,股价指数走势平稳。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曾一度逆转,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1998年第三季度外汇市场供求恢复了平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平稳。总体上看,中国金融市场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扩散影响,保持了平稳运行,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一个积极因素。1999年,中国金融市场仍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会进一步繁荣,人民币汇率仍保持稳定。下面分银行间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五个部分对中国金融市场1998年的运行状况和1999年的运行态势进行分析。
一、银行间货币市场
1998年,中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经过改革、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不断成熟,成为金融机构调节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实施金融调控的重要场所。市场运行平稳,利率下降,呈现出如下特点。
1.市场利率下降。1998年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利率总水平为6.343 %,比上年回落4.607个百分点,月度加权平均利率最高为1月份的8.7 %,最低为12月份的4.5%,年度降幅4.22个百分点,比上年多降1.22 个百分点;债券回购市场加权利率总水平为5.661%,比上年回落3.355个百分点,月度加权平均利率最高为1月份的8.66%,最低为12 月份的4.26%,年度降幅4.4个百分点,比上年多降2.592个百分点。 市场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三次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受利率下调影响,4、7、12月份的拆借利率分别比上月下降1.13、1.34、0.64个百分点,回购利率分别比上月下降1.21、1.04、0.48个百分点。
2.各交易品种利率走势差别较大。拆借各品种的利率波动较频繁,波幅较大,短期品种利率高于长期限品种利率的现象较多,主要原因是拆借市场交易不旺,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影响,市场对利率走低的心理预期较强。债券回购各品种的利率曲线趋同性较强,走势平稳,利率结构呈现出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特征。
3.同业拆借交易量收缩。1998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拆借累计成交989.48亿元,比1997年减少76.15%;从月度交易量看,拆借最高为1 月份的118.95亿元,最低为5月份的22.71亿元,落差96.24亿元, 表现为起伏较大、三起三落的态势。拆借量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交易主体风险意识增强,注重市场交易的安全性,为回避风险转而采用债券回购方式。此外,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分支机构的授权交易转为系统内调剂,融资中心改制后停止自营业务,重点转向清收逾期拆借资金,相应减少了市场交易量。
4.债券回购交易量放大。1998年银行间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021.5亿元,月均85.12亿元。债券回购最高为1月份的225.95亿元,最低为2 月份的41.5亿元,落差184.45亿元,基本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一到四季度交易量各为144.5、181、184.3、511.6亿元,原因如下:债券回购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是商业银行愿意采用的交易方式;199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存量较1997年增加一倍以上,为债券交易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银行恢复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全年办理公开市场业务累计1761.3亿元,促进了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
市场短期交易品种占比提高。
从拆借交易七个品种的交易量结构变化看,一个月以内的拆借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为65.5%,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其中七天、三十天占比为22.5%、22.6%。从债券回购十个交易品种的交易量结构看,七天以内的交易量占比达到37.04%,比上年提高28.64个百分点,是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品种。这说明银行间货币市场正逐渐向以短期资金融通为主,已成为各金融机构调节短期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5.交易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完善和发展货币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批准33家城市商业银行、9 家外资银行、70家商业银行授权分行、10家保险公司(仅限于现券交易)加入银行间货币市场,至年末,市场交易成员达到177家,比年初的61 家增加了近两倍,市场交易的广泛性大大提高;批准颁布了《银行间债券交易规则》、《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发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法规;积极推进政策性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工具,批准1998年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财政部发行的450亿和专项国债700亿元建设国债进入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
1999年银行间货币市场展望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货币市场发展。
1.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保障市场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2.有步骤地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提高市场交易的广度,进一步活跃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以有利于社会资金广泛充分的调剂;3.改进市场交易技术网络,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市场运行效率;4.丰富市场交易方式,增加市场交易工具,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充分满足市场交易主体多层次需求;5.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探索创建专门的市场交易经纪中介机构,进一步活跃市场交易。
二、票据市场
1998年,中国票据市场规范且稳步发展,为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及中央银行进行间接调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征如下:
1.票据市场价格生成机制得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再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方式,决定再贴现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与同期再贷款利率脱钩;决定贴现率由再贴现率加点生成,与同期贷款利率脱钩,浮动幅度扩大,见下表。改革后,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贴现率及市场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可根据票据风险度和企业的资信情况,合理确定票据贴现的利率水平,适当增加高流动性的票据资产。贴现率改革还将对利率改革和票据市场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8年,中央银行十分重视再贴现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三次共调低再贴现率4个百分点, 以此鼓励商业银行扩展票据业务和加大信贷投入。
1996—1998年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贴现利率、贷款利率对照表(%)
1996.5.1 1996.8.231997.10.23
央行再贷款 10.98 10.62 9.36
利率(一年期)
再贴现利率按同档次再贷同前同前
款利率下浮5-10%
金融机构贷款10.98 10.08 8.64
利率(一年期)
贴现利率在同档次贷款利率同前同前
基础上下浮5-10%
1998.3.21 1998.7.1 1998.12.7
央行再贷款
7.92 5.67 5.13
利率(一年期)
现贴现利率
6.03 4.32 3.96
金融机构贷款 7.92 6.93 6.39
利率(一的期)
贴现利率
在再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 在再贴现利率
基础上最高加基础上最高加 基础上最高加
0.9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2.票据市场功能增强。1998年商业汇票业务总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票据背书转让增多,抵用率提高,流通支付功能进一步增强,其衔接企业产销关系、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水平的作用明显。在再贴现总量中有三个以上背书人的票据比重明显上升,表明这部分票据在再贴现以前,至少完成了两笔商品交易或已在金融机构间流通转让。为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资金占用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商品交易中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将收受的商业汇票尽可能多地转让用于采购支出。一些大型企业如四川长虹、一汽集团、天津夏利等,已使用商业汇票作为主导性结算工具。一些商业银行积极尝试通过系统内集中、转让商业汇票和发展同业间的转贴现业务融通短期资金,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表明,推广使用商业汇票,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融资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各市场主体所认识。
3.区域性票据市场初步形成。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推动一部分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如重庆、上海、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加快票据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统计显示,上述九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所占全国的比重,1996年为32%,1997年上升到34%。中心城市的商业汇票业务不仅在全国的占比高、增长平稳,而且操作规范,票据的背书转让比例高、信用支付和融资功能强。中心城市票据市场的稳步发展,有助于市场参加者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也有利于中央银行通过票据市场实施间接调控。
4.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现行的票据承兑授信管理方式,制约商业票据业务的正常发展。表现为片面强调承兑风险,过度集中、上收票据承兑的审批权限,对分支行承兑授信不足,以及在业务操作中,要求企业缴存高额承兑保证金。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由划付改为托收后,一些承兑行信用观念淡薄,拖延付款或无理拒付,造成商业汇票的到期承付率下降,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票据流通秩序。
票据市场仍表现为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滞后。
1999年票据市场展望
1999年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调是规范操作、防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将鼓励商业银行、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票据市场,促进票据市场稳步发展。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票据业务管理的规定,严肃商业汇票结算纪律,保证商业汇票按期付款,促进商业汇票流通秩序根本好转,为再贴现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票据市场环境。
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已贴现的商业汇票,适度给予再贴现,以此解决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不足,同时对农发行粮棉油调销环节的一部分资金需求,以再贴现方式解决。
拓展再贴现票据种类,继续在中心城市推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票据市场工具,推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结合。
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的商业汇票业务,大力推动票据流通转让,推动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建立。
适当简化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的业务手续,适度提高承兑收费标准。
三、国债市场
1998年,中国国债发行量大、交易活跃,充分发挥了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其运行特点为:
1.国债发挥了宏观调控功能。政府执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国债工具筹资,增加公共投资支出,以刺激内需,这是中国80年代恢复发行国债以来,主动运用国债政策进行总需求调节的首次实践。
2.国债一级市场发行顺利。1998年,面向居民个人凭证式国债和面向银行等机构的记帐式国债都发行顺利。据初步统计,全年共发行各类国债6591亿元。当年首次向商业性保险公司发行了保险长期专项国债,满足了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投资长期金融商品的需求,开拓了财政筹集长期资金的渠道,改善了国债发行市场的参与者结构。
3.国债期限结构合理。1998年发行的国债全是3 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国债,其中期限为7年以上的占了接近40%,避免了近2—3 年即将出现的偿债高峰。
4.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收益率下降。全年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国债现货和回购共计成交22992.5亿元,比1997年增加38.95%;与年初相比,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走低,至年底上交所零息国债和附息国债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71%和4.85%,比年初分别下降2.29和2.15个百分点。1998年中央银行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是国债二级市场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等金融部门更愿意把资金投向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国债,也促成了国债二级市场价格持续上扬。
5.国债市场格局渐显变化。至1998年底,先后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品种12个,其中有两个品种于3月份到期退出市场; 国债市场可流通的国债总量约3900亿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债托管和清算结算体系,三个市场之间仍然相互分割。1998年,国债市场格局发生了如下变化:国债交易逐步向上交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集中,其中上交所国债市场居主导地位,其国债交易量占国债总交易量的93%,银行间债券市场成效增幅较大,深交所国债市场急剧萎缩。
1999年国债市场展望
1999年,中国仍将扩大政府支出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减税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是继续发行国债,1999年预计发行国债3165亿元。国债工具的大规模运用,必将进一步扩展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
1999年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中国正在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发行机制和多渠道筹资方式,以方便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购买国债。
国债二级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发展。首先,从市场格局来看,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使该市场供需结构趋于合理,必将极大地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其次,在国债规模扩大、市场格局变化的同时,国债市场的风险管理日渐重要,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的国债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作为中央托管机构的地位,为统一市场和控制风险奠定基础。第三,为配合中央银行实施以公开市场操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交易体系,发展联系机构投资者的同业经纪人和活跃市场交易的做市商,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四、股票市场
1998年,股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运行平稳,归纳其运行特征如下:
1.市场运行平稳,股票筹资额下降。1998年共有120 家企业发行股票,市场筹资总额840亿元,较上年下降445 亿元。 上市公司总家数从1998年的745家增至851家。 股票总市值从1998 年的17529 亿元增加到1950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46%,总股本由1998年的1771亿股增至2345亿股。 沪深二级市场行情未出现大的起伏, 基本运行在1000~1400点和3000~4200点区间内,这与1996年和1997年行情的大起大落形成鲜明对照。股票成交额23544亿元,较1997年减少23.36%。
2.基金发行市场重现生机。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金泰、开元、兴华、安信、裕阳和普惠等六家大型证券投资基金先后发行上市,总规模120亿元。
3.可转换债券再次推出。南宁化工1.5亿元可转换债券和吴江丝绸2亿元可转换债券分别在上证所和深交所发行。
4.中介机构稳步发展。1998年底,证券公司已有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公司237家,从事证券业的会计师事务所103 家, 律师事务所322家,资产评估机构116家,证券评级机构2家。
5.市场对宏观调控信号反应灵敏。1998年,中央银行三次降息,对证券市场有明显影响。首先,降息直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有助于上市公司提高业绩。1998年12月7日的降息将减少企业利息负担230亿元,这无疑使上市公司运营成本减少,特别对那些资金密集型企业、即将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以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影响最大。其次,降息直接影响债券市场。铁路建设债券、国家电力债券等受到投资者青睐。
6.《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出台。1998年12月29日,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7.建立起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1998年国务院正式明确:中国证监会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机构的设立审批职能移交证监会,原地方政府管辖的证管机构交由证监会管辖,这就实现了对证券市场的集中专门管理。
五、外汇市场
1998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恢复了一度逆转的供大于求格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相对稳定,总体状况及特征分析如下。
(一)市场概况。根据中央银行的决定,1998年10月26日起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共36家)暂停外汇交易,1998年12月1 日起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统一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截止到1998年底,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各类会员达441家,较1997年底增加26家。
1998年,中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考验,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至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加权汇率为8.2789人民币/美元,较1997年底升值9个基本点; 市场累计成交金额折合美元519.6亿元,日均成交2.05亿美元,较1997年减少25.8%。各币种成交和汇率变动见下表。
98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港元和日元交易量和汇率变动情况表
98年美元 增减幅 港元 增减幅 日元 增减幅 合计 增减幅
交易量 488.5 -24.6% 196.2 -43.0% 755.7 -20.1% 519.6 -25.8%
汇率
8.2789 0.01% 1.0681 0.17% 7.2053 84%
注:汇率为12月31日的市场加权平均汇率;增减幅为同上一年比较,其中汇率增减幅按人民币兑外币汇率计算;合计为折合美元金额。
(二)市场特点。
1.1998年前八个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相对高企,1998年第三季度以后则在相对低位运行,年底有所攀升,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仍然没有脱离几年来稳中趋升的趋势;外汇市场交易量则基本上逐月递减,1998年第四季度减幅较大。6月份之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8.28~8.2799 元人民币/美元区间波动,波动幅度为21个基本点,相对较大。5 月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上移,最高达8.2801元人民币/美元,一直到8月底始终维持在8.28元人民币/美元附近约5个基本点的波动区间里。从9月份开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10月12日达到最低8.2775元人民币/美元,以后在此水平基本持稳。12月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所反弹,最高见8.2789元人民币/美元。全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较上年减少,但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的走势尚未反转。1998年,外汇市场交易量基本上呈逐月减少之势,月均减少约6%。其中,11、12 两月减幅较大,平均减幅约11%,而1—10月的平均减幅约为5%。这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统一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和暂停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有一定关系。
2.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多年的供大于求格局一度被打破,给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压力。1998年初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第二季度外汇供求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这种状况基本上持续到第三季度的八月份。主要原因是:受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国内外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心理增强,走私和骗套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现象较为严重。
3.加强资本项目下外汇收支管理,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针对外汇市场一度出现的供求关系逆转现象,中央银行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资本项目管理,开展外汇大检查,打击非法外汇买卖。九月份开始直至年终银行间外汇市场再度恢复供大于求格局,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
1999年外汇市场预测
1999年,中国外汇市场仍将处于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将面临诸多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稳定。这是因为:第一,1999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1999年物价总水平仍将在低位运行。第三,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可能继续下降,进口可能将有所增长,但难以出现大幅变动,而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数年的顺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发生逆转。第四,中国将继续严格资本项目下外汇收支管理,打击走私和骗套汇、非法买卖外汇。预计银行间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将持续,供求差额可能有所缩小。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仍有比较坚实的基础。
标签:再贴现论文; 商业汇票论文; 银行论文; 央行论文; 票据市场论文; 金融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国债利率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国债收益率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中央银行票据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 外汇市场论文; 外汇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