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学校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不仅带来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日益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带来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地理课成了很多学生心中最喜欢的课程,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也变得异常的快乐和轻松。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教学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此,我们应该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一、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
二、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去激活课堂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欢快活泼的游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各种游戏溶入到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己由,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寓教于乐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需要老师多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我们可以把我国的各省、市、区的轮廓制成若干个拼板,然后分小组进行拼图游戏,看哪一组拼得又快又好,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要精神。
四、用丰富多彩的表演去展示学生的艺术潜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变,学生所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多的时候是参与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组合。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 “学生共同体”。
六、用易诵易记的熟语、歌曲、古诗谜语等去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图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
4顺口溜
简洁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
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
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综上所述,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地理学科的教学适应于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使地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论文作者:向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生动论文; 插图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2月论文;